洞口县2004-2017年艾滋病疫情分析论文_朱学识

朱学识 (洞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邵阳洞口 422300)

摘要:目的 了解分析洞口县艾滋病流行情况,为探讨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洞口县2004-2017年间报告的HIV/AID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7年累计报告HIV/AIDS169例,其中艾滋病人8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0例,死亡53例,169例病例中,男性126例,女性43例,男女性别比2.93:1。病例主要来源于去外省务工人员,自愿咨询检测人群及医疗机构住院病人检测人群。经性传播占93.50%,经血液传播占3%,经母婴传播占1.2%,不详途径传播占2.4%。结论 2011年以来洞口县艾滋病疫情流行速度明显增快,但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态势,且已向一般人群扩散,个别乡镇疫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以性传播为主,引起流行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加强病人管理及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监测与干预工作力度。

关键词:HIV/AIDS;疫情分析

洞口县位于湘西南雪峰山脉东南麓,属半山半丘陵地区,总人口793672人,辖24个乡镇,565个行政村,自2004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以来,截止2017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HIV/AIDS169例,其中病人89例,死亡53例。为全面掌握该县艾滋病流行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该县2004-2017年HIV/AIDS疫情进行如下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洞口县2004-2017年报告的HIV/AIDS病例资料。以及该县艾滋病防治日常工作相关资料。

1.2方法

对收集的169例HIV/AIDS比例资料进行整理,然后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1.3统计分析

采用Excel2003和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

洞口县2004-2017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169例,其中AIDS89例,HIV80例,死亡53例,110例病人接触过抗病毒治疗,目前正在治疗的有105例,占存活病例的92.52%(105/116)。

2.2地区分布

洞口县24个乡镇除2个小乡镇无病例报告外,其它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1个乡镇较为严重,人群感染率为0.19%(24/12393)。

2.3时间分布

2004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该县病例报告数逐年增加,2011-2014年出现一个小高峰,病例数为65例,占累计报告总数的38.4%,2015-2017年报告数显著增加,三年报告87例,占总报告数的51.48%,2011年以前累计报告17例,占总报告数的10.06%,各年份病例报告数见表1。

2.4人群分布

人群总体感染率为0.021%(169/793672),169例病例中,男性126例,女性43例,男女性别比为2.93:1,年龄最小者两岁,最大者88岁,以青壮年为主,其中25-50岁年龄组108例,占总报告数的60.39%(108/169),0-24岁组18例,占10.65%(18/169),55岁以上组43例,占25.44%(43/169)。农民及民工98例,占57.99%,儿童2例,教师1例,工人9例,司机1例,离退休人员2例,干部职工2例,家务及待业29例,个体经商户9例,不详15例。文化程度中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分别占总数的5.92%(10/169)、28.40%(48/169)、48.52%(82/169)、17.16%(29/169)。169例病例来自医疗机构检测135人,来自自愿咨询检测31人,来自高危人群干预检测3人。

2.5感染途径

169例HIV/AIDS病例中,经性接触传播158例,占93.50%(158/169),其中同性传播18例。占10.70%(18/169),经静脉吸毒传播5例,占3%(5/169),经母婴传播2例,占1.2%(2/169),感染途径不详4例,占2.4%(4/169)。

3.讨论

洞口县HIV/AIDS流行有以下特点:

①疫情上升明显,自2004年报告首例以来,疫情逐年增加,尤其自2015年在全县各医疗机构开展HIV扩大检测工作以来,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2015-2017年3年共报告87例,占总报告数51.48%。

②三种传播途径均有发生,但已性接触传播途径为主,占93.50%,与当前以异性传播为主的相关报道一致(1)。

③24个乡镇除2个小乡镇无疫情外,其它乡镇均有疫情,总体感染率为0.021%,维持在较低水平,低于报道的全国平均水平(2),但个别乡镇感染率达0.19%,高于报道的国家水平达3倍以上。

④职业由农民和无业人员为主,分别占57.99%和17.1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以25岁至50岁青壮年为主,感染者文化水平较低,与龙海艺等报道一致(3)。

⑤老年人群艾滋病疫情增长较快,2014年前病例报告数只有9例,近3年增至32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18.9%。

洞口县疫情快速增长原因

①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流动人口加大,加速了艾滋病的传播速度(4)。

②对HIV感染者,缺乏有效的约束管理,病例一经确认后,因需对其保密,加之没有相应的有效的法律约束,致使具有高危行为的且缺乏道德准则的感染者(如暗娼、吸毒人群)继续在社会上传播艾滋病(5)。

③卖淫、嫖娼、不洁性行为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洞口一个小乡镇感染的高发原因主要是90年代末,2000年初该乡镇路边店、按摩洗浴场所较多,铁路建设流动人口多,且地处两县交界处,管理相对薄弱所致。

④2015年后,在全县各医疗机构开展HIV扩大检测,病例报告明显增加。

⑤针对高危人群的干预频率、干预对象的覆盖率增大。

目前,洞口县艾滋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今后工作的重点:

①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艾防意识,特别是针对初中以下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群开展艾防健康教育。

②加强外展干预及检测力度,重点是加强外出务工人群及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与HIV检测工作。

③扩大检测和自愿咨询检测是发现HIV的主要途径,应继续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扩大检测工作,并增加自愿咨询检测点,加大检测对象覆盖面,更多、更早地发现感染者。

④高度重视性接触传播问题,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干预、监测工作,加大对卖淫嫖娼行为的打击力度。

⑤坚持防治结合,为HIV/AIDS及早提供抗病毒治疗,减少其传播病毒的几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⑥探索行之有效的病人管理模式,艾滋病传播途径明确,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易于实现,而HIV/AIDS病例管理,目前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这也是艾滋病疫情难于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艾滋病传染源的控制措施尤为重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出台针对HIV/AIDS病例管理的具体办法,通过卫计部门、病人家属或监护人加强病人的管理,防止其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群。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 中国艾滋病性病(J).2017,23(2):93。

[2]李兰娟,任红,高志良等.传染病学(M)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108-118。

[3]龙海艺,黄飞,吴科明等,防城港市1997-2006年HIV/AIDS流行状况分析 华南预防医学(J).2008,34(3):35,37。

[4]王陇德,中国艾滋病流行与控制(M).北京出版社2006,3-269。

[5]张涛,齐俊峰,唐慧玲等 金华市1997-2012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J)2014,18(6):571-573.

作者简介:朱学识,男(1960-)洞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主管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

论文作者:朱学识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30

标签:;  ;  ;  ;  ;  ;  ;  ;  

洞口县2004-2017年艾滋病疫情分析论文_朱学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