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管理模式在烧伤康复中的应用论文_张胜岚,杨晓姗,罗筱媛,曹小霞

个案管理模式在烧伤康复中的应用论文_张胜岚,杨晓姗,罗筱媛,曹小霞

张胜岚 杨晓姗 罗筱媛 曹小霞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社会康复科 广东广州 510440)

【摘要】个案管理是为有着多种需求却无法有效利用资源的服务对象提供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烧伤患者遭遇突发的灾害事故后通常会产生不同于其他病种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烧伤患者的特殊需要及与个案管理适用性的关联,认为个案管理服务在烧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能够有效协助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顺利重返社会。

【关键词】个案管理;烧伤康复;重返社会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218-02

1.个案管理背景

个案管理19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主要应用于社会工作领域中,至今国内外学者关于其定义一直都在探索与完善中,全美社会工作协会(NASW)将个案管理定义为:一种提供服务的方法,是指由专业工作者评估案主及其家庭的需求,并安排、协调、监督、评估及倡导一整套包含多种项目的服务,以满足特定案主的复杂需求。随着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快速发展,个案管理也逐渐引起了国内社会工作研究者的重视,在医疗机构、社区矫正、戒毒社会工作等领域开始加以应用[1]。

2.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个案管理模式

笔者就职的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引入个案管理服务模式,为住院患者提供以重返工作和社区适应为目标的全面康复服务。与大多数康复机构中着眼于身体功能恢复与重建的医疗康复被动服务模式相比,个案管理采用整合专业、主动服务的模式,由专业人员在机构内外部统筹、沟通、协调与工伤职工康复相关的服务,利用与工伤职工康复相关的所有资源,推动他们积极地适应伤残,促进重返工作,最大限度恢复他们的生活角色。

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探索,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伤康复个案管理模式;2014年下半年,开始深入、全面在烧伤病区拓展个案管理,对所有费别的住院康复患者提供个案管理服务,并初见成效。

3.个案管理模式在烧伤康复患者中运用的必要性

烧伤整形及烧伤康复科是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的特色科室之一,收治各种原因如火焰烧伤、爆炸伤、烫伤、电弧烧伤等导致功能障碍的患者。

虽然烧烫伤是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的重要创伤,每年每100万人中约有5000~10000人烧伤[2],但社会大众对该种伤情的认知度普遍偏低,由于烧伤病种的特殊性,除会导致功能障碍外,大多会同时伴随畸形及容貌毁损,从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就烧伤患者本人来说,发生意外事故初期,均处于被动地接受临床治疗阶段,对伤情预后的认知会存在偏差,认为伤情仅是皮肤问题,医生出于希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或者担心患者难以接受,往往不会向患者清楚告知烧伤的相关预后信息,当患者结束临床治疗转入康复治疗阶段,才开始逐渐知晓烧伤后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面临更多的问题:烧伤部位皮肤会长出疤痕、关节可能会出现畸形、躯体功能会降低。这种认知上的落差及容貌损毁对患者产生极大的冲击,自尊感被剥夺、对未来感到迷茫、恐惧,影响参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由于烧伤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瘢痕持续难以消退、创面的反复发生,很多烧伤患者在瘢痕的成熟期(一年左右)仍需要接受相应的功能重建手术;长时间的住院生活,让烧伤患者对医院这把“保护伞”逐渐产生依赖感,不愿走出医院,重新面对自己伤后的生活。

3.3 烧伤不同于肢体缺失、截瘫、骨折等病种,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会经常接触到,故当烧伤患者走出医院时,感受到的不是同情、关爱、被帮助,而是人们的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被认为是会传染的皮肤病,被避而远之、被排斥,儿童会被受到惊吓,等等,所有的这些外人对烧伤患者的反应,令烧伤患者更加感到自卑,对正常的社会交往产生退缩感,从另一方面对医院宽容环境的“依赖感”增强,无法走出烧伤后的心理创伤。

个案管理应用于烧伤康复患者中,需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来沟通、协调及利用现有资源,通过评估、计划、执行、监督及检讨相关的选择及服务,与患者、医生、治疗师、患者家庭或其他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完成满足患者需要的康复计划,达到有质量且符合成本效益的康复目标或结果。

根据烧伤患者所表现出的不同于其他病种的特有特征,个案管理服务应用于烧伤患者的康复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作用优势上:

第一,资源的整合。烧伤患者康复住院期间,涉及的相关者包括医疗团队、康复团队、家庭,根据不同的受伤原因,还会包括雇主、社保机构、政府部门等,个案管理员定期与医疗团队、康复团队评估及检讨患者的康复进展,协调、跟进所有康复计划中不同科室的服务,并跟进这些服务是否恰当、适时符合患者的合理康复期望,同时需监察康复患者的进展,以达到有质量的康复目标。根据烧伤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适时转介至社会心理辅导室进行辅导的介入。对于烧伤患者另一主要的相关者——家庭,个案管理员需协调烧伤患者的家庭关系,帮助其家人做好接收烧伤患者离院返家的准备,并将即将出院的烧伤患者转介至当地的社会服务中心。对于由于受伤原因不同出现的其他的相关者——社保机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个案管理员需根据烧伤患者的实际需要,协助其解决当下遇到的现实问题;

第二,减少社会成本。通过对烧伤患者住院期间的资源整合,对医疗团队、康复团队而言,个案管理员于其间进行的沟通、协调工作,有效解决了烧伤患者与其服务提供者之间信息不畅、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大大减少沟通成本。对于患者康复费用的承担者社保机构、政府部门或患者本人而言,个案管理员推动烧伤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训练,针对其社会心理障碍及时转介深入的社会心理辅导,推动其生理、心理功能的最大化恢复,从而减少对于医院的“依赖感”,尽早重返社会、重返工作,并因此大大减少了社会成本,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第三,出院后更进一步的推动。在烧伤患者离开康复医院后,其重返社区的融入程度、自我训练计划是否能够继续保持、是否能够按患者预期重新实现自己的社会功能,仍需要个管管理服务进行持续的跟进,以最大化实现患者自身的社会功能,提升烧伤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其对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4.个案管理服务于烧伤康复患者应用的反思

毫无疑问,在烧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运用个案管理服务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现实的困境:

4.1 个案管理全面实施初期,院内医疗团队、康复团队的沟通,个案管理员的介入,信息的重复令相关人员认为是患者单方面接收的原因,从而不能积极做出处理,个案管理员需频繁跟进、协调,个案管理员的专业角色有待团队持续接受;

4.2 由于中国内地相关部门福利政策的有待完善,使得烧伤患者离院后能享受到的服务有限,个案管理员在寻求资源的链接时往往会碰壁,出现链接中断的状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推动烧伤康复患者顺利、有效重返社会的过程中,需持续深入地开展个案管理服务,同时,需加大与院外资源的互动,对社会服务进行倡导,使烧伤患者不再将医院当做“保护伞”,尽早发挥自己全人的角色。个案管理服务应用于烧伤患者的康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唐咏,魏惠兰.个案管理模式兴起及其在医务社会工作中的启示[J].社会工作,2011(06),46.

[2]杨宗城.严重烧伤治疗进展与展望[J].中华烧伤杂志,2006(06),237.

论文作者:张胜岚,杨晓姗,罗筱媛,曹小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个案管理模式在烧伤康复中的应用论文_张胜岚,杨晓姗,罗筱媛,曹小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