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影响论文_吴海艳

吴海艳

(江苏省宿迁市传染病防治中心 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 目的:总结与探讨心理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150例肺结核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给予基础护理(含常规的健康教育)、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对症处理,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理,针对具体心理问题采取每周二次心理护理,疗程4周。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肺结核;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277-02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和脏器。临床上以肺结核最多见,约占85%,其他脏器的发病均称肺外结核[1]。我国是结核病感染大国。近年来我国结核病尤其是肺结核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尽管目前肺结核防治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如:结核病诊断水平的提高、一些副作用相对较小的抗结核药物的应用,肺结核的防治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目前耐药肺结核病人呈增多趋势。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和病人遵医行为差不规则治疗有关 [2]。为此我们对2013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肺结核住院患者共150例,所有患者均经痰菌检查、X线检查、CT确诊。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18~78岁,平均48.6岁;伴低热63例,伴不规则高热、畏寒28例,伴咳嗽、咳痰65例,伴胸痛29例,伴不同程度咯血43例。对照组75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龄19~70岁,平均47.5岁;伴低热60例,伴不规则高热、畏寒31例,伴咳嗽、咳痰62例,伴胸痛30例,伴不同程度咯血42例。两组患者均以咳嗽、咳痰、咯血、低热、乏力、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两组患者的临性别、年龄、床表现、病程经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两组患者治疗均使用规范的肺结核化疗方案、必要的对症处理、常规的基础护理(含常规的健康教育),具体护理措施如下:入院时中毒症状明显,嘱咐其卧床休息,随着症状减轻,鼓励下床参与户外活动及适度的体育锻炼[3],活动量以无明显疲劳或不适感为宜。尽量使患者的住院环境整洁、舒适,室内应定时通风。对伴有咯血者,嘱咐其保持安静、取患侧卧位,绝对卧床休息。鼓励患者在咯血时轻咳将血排出,不可屏气,防止血液阻塞支气管。遵医嘱及时应用止血药,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对患者进行肺结核的知识宣教,向病人及家庭成员详细说明肺结核的发病知识、治疗期间的要求,使病人能够主动配合治疗。肺结核传播的途径 、注意对家人及周围人群的空气传播。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要树立坚定信心。坚持按照医生制定的化疗方案规则治疗,完成规定的疗程是治好结核病得关键。服药后可能出现副反应。不要自行停药,立即去医院就诊。

1.2.2治疗组采取交心谈心、鼓励开导等方法针对患者具体心理问题采取个体化方案进行心理护理,每周二次,每次30分钟,4周一疗程。护理人员运用心理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言语、表情、姿势及行为与病人进行积极互动,利用专业知识解除病人焦虑、忧郁等严重情绪不安状态。心理护理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针对焦虑不安问题,对病人心理给予符合实际的分析,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比如保持充足睡眠、自我按摩),最大限度地给病人以安全感,克服焦虑情绪。②用积极的暗示挖掘病人的潜力,对患者予以关心、支持、鼓励,消除病人消极心理,及时鼓励患者的进步,使患者身心进入最佳状态。③针对患者寂寞孤独主动热情与患者进行感情交流,鼓励病人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观,认识生命的真实价值,消除孤独寂寞的心情。④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和心理的变化,护理人员及时予解释、支持、分析等,认真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用良好的情绪感染他们,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观察指标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4]对两组患者评价,对遵医行为、护理效果(包括知识掌握、有效咳痰、遵医嘱服药情况、心理状态、康复情况几方面)对比。

1.3 统计学分析

发放问卷150套,回收问卷150套,回收率为100%。数据资料应用SPP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

2.1 心理护理前两组抑郁、焦虑自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心理护理前两组抑郁、焦虑自评分(分)

3.讨论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肺结核是其最常见的类型,可分为原发型肺结核(I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II型)、浸润型肺结核(Ⅲ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结核型胸膜炎(V型)。引起传播的主要传染源是痰结核菌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是主要的控制对象。医护人员有义务做好肺结核病的预防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加强肺结核病的治疗工作,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肺结核患者一经被诊断常常出现诸多心理问题。由于社会公众对肺结核的不理解、怕被传染的恐惧心理使肺结核患者担心被社会歧视影响工作生活而自卑。加之长期服药效果不能立竿见影而且抗结核药副作用较多使患者消极悲观。因患者对自己病情不了解,担心能否治愈,怕传染给家人而出现焦虑不安。结核患者往往需住院隔离治疗,远离亲朋而寂寞孤独。因咯血或病情反复而紧张恐惧。这些需要我们针对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沟通疏导消除心理问题。我们通过对肺结核患者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肺结核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促进患者对肺结核知识掌握、遵医嘱服药、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从而促进康复情况。

总之,心理护理工作在肺结核病的防治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必须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在肺结核病的防治过程中,不断提高技能,不断总结临床护理与心理护理经验,不断学习心理护理知识,结合患者的心理,生理等社会环境因素,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尽快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赵吉英.45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2009,19(8):127.

[2] 梁淑珍.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7(6):109-110.

[3] 李祥青,潘彩芳.肺结核大略血6O例的护理[J].内科,2009,4(1):130-131.

[4] 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42-46.

论文作者:吴海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影响论文_吴海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