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分析论文_严超,彭琼辉(通讯作者),李莉莉

严超 彭琼辉(通讯作者) 李莉莉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分析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康复护理干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式Fugl-Meyer量表评分(简化FMA评分)、Barthel评分(BL评分)及生存质量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简化FMA评分、BL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简化FMA评分、B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F-36量表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及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连续康复护理模式;临床效果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破裂或阻塞致使脑部血流动力学紊乱,易损伤脑神经功能,且复发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大[1]。在临床上,脑卒中作为致残性疾病之一,经过积极治疗后,存活患者常遗留后遗症,以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需采取康复护理,协同提高临床疗效。近年来,连续康复护理模式逐渐用于心脑血管科,旨在对脑卒中进行连续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整体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分析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治疗的8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范围50.3~69.5岁、平均年龄(58.2±4.6)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32例、出血性脑卒中11例;观察组43例,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范围51.2~68.9岁、平均年龄(57.9±4.2)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31例、出血性脑卒中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以降低颅内压、调整血压、控制血糖、降温治疗、预防合并症等对症治疗为主,结合神经保护剂,改善脑营养代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包括认知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文化程度,对患者讲解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临床特征、诱因、治疗及注意事项;心理干预,从患者的表情、意识状态、肢体动作、病情恢复情况及性格特征等因素,评估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以疏导、鼓励、劝解、暗示等多种形式,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康复护理干预,功能位摆放训练,定期按摩擦拭患肢的软组织,并变换体位;静态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协助患者进行翘趾/指、翻掌、转踝/腕等肌肉伸缩练习;动态训练,增加抬脚、翘膝、屈髋等关节阻抗训练;站立行走训练,分别进行下肢支撑站立、单腿扶拐单脚行走、搀扶行走、独立行走;用药指导,使患者了解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严格遵守服药种类;讲解不同服药时间、方法、剂量对疗效、安全性的影响,嘱咐患者严格遵守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及服药剂量;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康复情况,调整饮食方案,以少膳食总热量、限盐、补充膳食钙、维生素,降低脂质的摄入。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式Fugl-Meyer量表评分(简化FMA评分)、Barthel评分(BL评分)及生存质量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2]。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化FMA评分、BL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简化FMA评分、BL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简化FMA评分、B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化FMA评分、BL评分对比

注:与对照组护理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对比,*P<0.05。

2.2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对比

在SF-36量表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及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对比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损伤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结构具有可塑性、重组能力,但继发性障碍恢复缓解,需采取持续性护理。连续康复护理模式作为康复治疗的延续,有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整体疗效。徐艳[3]研究认为,连续康复护理模式有利于帮助患者出院后控制影响病情的危险因素,增加对病情的认知程度,改善治疗护理依从性。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在连续康复护理模式中,认知干预,使患者正确而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一些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护理措施的顺利开展,而通过心理干预,可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改善心理状态,可协同提高康复效果。康复护理干预作为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改善预后的关键环节;在本研究中,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功能位摆放训练、静态训练、动态训练、站立行走训练,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4]。闫颖[5]研究指出,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意识较差,用药科学性不高,作为影响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用药指导,嘱咐患者严格遵守服药种类、时间、剂量、用法,均有利于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此外,饮食指导可协同促进疾病的转归,巩固患者的康复效果。通过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简化FMA评分、BL评分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且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振香,樊少磊,单岩等.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连续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50-51.

[2]刘珊珊,张振香.国内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7-18.

[3]徐艳,王霞,胡维等.分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2(8):12-14.

[4]王玉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09(30):18-18,19.

[5]闫颖.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7(28):255-256.

论文作者:严超,彭琼辉(通讯作者),李莉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  ;  ;  ;  ;  ;  ;  ;  

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模式分析论文_严超,彭琼辉(通讯作者),李莉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