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基于广东企业的实证研究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基于广东企业的分行业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实证研究论文,行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04)05-0039-06

从企业管理理论来看,企业的发展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的研究从企业竞争能力、战略资源、支持环境的理论框架入手,通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实证分析,构建广东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模型。

一、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1、关于企业发展内外部因素的研究框架

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在内因的研究方面,存在着侧重资源和侧重技能的两种学说。其中,公司资源学说(Thompson和StricklandⅢ,1998)认为企业赖以发展的内部因素包括技能和专门技术、各种资产、竞争能力以及市场绩效等资源。公司核心竞争力学说则认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是内部诸因素的配置与组合,包括不同技能与技术的整合,各种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技能网络的形成,用来指引员工、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与规范的知识载体等(Prahalad和GaryHamel,1990;Sanchez等1996;Durand,1997;Klein,1998;Barton,1992;转引自陈劲,王毅,许庆瑞,1999)。

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环境和市场力量方面(P.Kotler,1999),该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其中包括以五种力量分析为代表的产业研究方法和以PEST(政策、经济、社会、技术)模型为代表的宏观环境分析等。

2、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有关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的内外因素研究近年来也成为理论界的热点,相关研究大多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中小企业内外因素评估体系,其中有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估体系(任剑新,2003),基于能力的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九大要素结构(史煜筠,2003)等较具代表性的框架。

3、本文的分析框架及指标体系设计

为了分析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外部条件,对其发展状况进行诊断,我们构建了以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模型。

表1: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模型

┌──────────┬────────┬────────┐

│维度│因素│指标│

├──────────┼────────┼────────┤

│││设备技术水平│

││技术创新能力││

││├────────┤

│││研发机构水平│

│├────────┼────────┤

│││成本控制│

││财务能力││

││├────────┤

│││偿债能力│

│├────────┼────────┤

│企业经营能力││人力资源│

││├────────┤

││资源水平│有形资源│

││├────────┤

│││无形资源│

│├────────┼────────┤

│││企业联盟水平│

││协作能力││

││├────────┤

│││协作研发能力│

├──────────┼────────┼────────┤

│││宏观经济│

││├────────┤

││经济环境│市场状况│

││├────────┤

│││融资状况│

│├────────┼────────┤

│││总体状况│

│企业外部环境支持│技术环境││

││├────────┤

│││进入门槛│

│├────────┼────────┤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状况│

│├────────┼────────┤

│││总体状况│

││政治法律环境││

││├────────┤

│││政府支持│

└──────────┴────────┴────────┘

二、数据来源与初步分析

暨南大学“中小企业发展及支持系统研究”课题组于2000-2001年进行了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调查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与外部支持系统为主要内容。其中,战略竞争能力及支持环境是该次调查的核心,调查对象全部为国内中小企业,其分类标准在参考其他研究(余惠芬,2000)基础上,主要依据1988年和1992年有关部门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文件(注:关于发布《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通知:经企[1988]240号文,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联合发布,1988年;《关于公布(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补充标准和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名单的通知》,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部、人事部联合发布,1992年。)。抽样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比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广东省根据省内各市县国内生产总值决定样本分布数量,进行比例抽样;省外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取得对照数据。本研究的数据处理与初步分析如下:

1、数据说明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上述调查的广东部分,企业内部竞争力数据使用问卷中的资产负债表(第二部分)、研发调查(第五部分)、融资调查(第四部分)、协作情况调查(第八部分)的绝对数,分析中按所属行业进行了算术平均。企业外部环境由于因素众多且难于取得客观数据,调查问卷中采用了基于主观判断的态度测试(Zikmund,1988),测试指标有法制环境、融资环境、市场环境、信用环境、社会环境;测试标度从好到差分为五级,调查结果按行业-标度进行数据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进行以测试标度代表数值为权重的加权平均。

2、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维度之一:企业经营能力

根据上述评估模型,我们将企业经营能力分为内部经营能力和企业可控资源条件两部分,其中资源条件又细分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及知识资源三个部分,经营能力则由生产、销售、研发、财务、协作等能力构成。将调查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注:注:归一化数据=指标索引 i=1..n,行业索引 j=1..m),我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经营能力维度进行了如下两方面的分析:

(1)企业可控资源条件分析。采用总资产、研发费用和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这三个指标用来评估物质资源、人力及知识资源这三项资源水平,对上述指标归一化处理后,经算术平均得到资源条件平均指数。根据该指数将企业按行业划分,得到下列三组行业(见表2)。

表2:按资源条件对中小企业进行的行业分组

┌─────┬────────┬───────────────────────┐

│分组 │指标范围│行业 │

├─────┼────────┼───────────────────────┤

│贫乏组│0-0.05 │建材、纺织、食品、冶金、运输、通信、商业、餐饮│

├─────┼────────┼───────────────────────┤

│一般组│0.05-0.1│轻工、建筑、其它行业 │

├─────┼────────┼───────────────────────┤

│富裕组│0.1以上 │机械、电子、化工、其它服务业 │

└─────┴────────┴───────────────────────┘

其中,我们再利用资源条件中的总资产和研发费用两个指标进行交叉分析后,进一步按行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和五个组别(见表3)。

表3:根据总资产-研发费用的交叉分析对中小企业进行的行业分组

┌───────────┬────┬─────┬────────────────────┐

│分组 │ 总资产│ 研发费用│行业│

├────┬──────┼────┼─────┼────────────────────┤

││知识型 │低 │高│机械、化工 │

│ 知识型│││ ││

│├──────┼────┼─────┼────────────────────┤

││弱知识型│较低│较高 │建筑、食品、纺织、冶金、建材、餐饮、商业│

├────┼──────┼────┼─────┼────────────────────┤

││资源型 │高 │低│其它服务业 │

│ 资源型│││ ││

│├──────┼────┼─────┼────────────────────┤

││弱资源型│较高│较低 │轻工、运输、其它行业│

├────┴──────┼────┼─────┼────────────────────┤

│均衡型│较高│较高 │电子│

└───────────┴────┴─────┴────────────────────┘

根据以上两表,发现除电子行业外,资源条件较好的企业(富裕组的机械、电子、化工和其它服务业的企业)未能实现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均衡发展。机械、化工行业虽然知识资本水平较高,但资产水平较低从而使得企业的平均规模偏小;服务业虽然企业的平均规模达到一定水平,但知识资本水平过低;只有电子行业企业的两种资本水平均较高。

(2)企业内部经营能力分析。在企业的内部经营能力中,财务、研发和协作能力是主要构成因素,因为这三项因素反映出企业对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使用效率。利用归一化数据,我们计算出这三种能力的综合指标,进而进行竞争能力的行业分析。

根据平均指标计算结果,样本企业以0.06为界可以分为两组:强能力组包括电子、化工、建材、食品、轻工、冶金、建筑、运输、商业;弱能力组包括机械、纺织、通信、餐饮和其它服务业,其它行业的能力最差。

3、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维度之二:外部环境支持度

对企业关于外部环境的主观评价数据(注:企业对于某项环境的评价得分=(选择“好”样本数×1+选择“较好”样本数×2+选择“一般”样本数×3+选择“较差”样本数×4+选择“差”样本数×5)/某行业的样本企业数。计算结果落在1~5之间,1表示评价最好,5表示评价最差。)进行算术平均,可以得到各行业中小企业对外部支持环境的主观评估指数。通过计算全部样本企业对外部环境支持评估的平均值(评估值在1~5之间,1表示对该项环境的评价最好,5表示评价最差),得到图1。总体上看,企业对外部环境支持的评价在“一般”到“较差”之间,其中对社会环境和融资环境支持的评价较差,对市场、法制和信用环境支持的评价一般。这说明在中小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中,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社会服务体系等)和金融体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改善余地,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制和市场秩序,并发展社会信用体系。

图1:广东中小企业对各类外部环境的评价

接着,我们采用其它全国性中小企业调查问卷(林家彬,2001)的相同部分(注:我们在设计问卷时,有关企业的经营环境问题采用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问卷的提问。),经过同样的统计处理后,对广东和全国中小企业环境支持的评估指数进行了比较(表4)。

表4:广东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与全国平均指数的比较

┌────┬───────┬───────┬───────┬───────┬───────┐

││法制环境 │资金环境 │市场环境 │信用环境 │社会环境 │

├────┼───────┼───────┼───────┼───────┼───────┤

│全国│2.747 │3.489 │3.219 │3.13 │2.747 │

├────┼───────┼───────┼───────┼───────┼───────┤

│广东│3.075653 │3.161833 │3.083627 │3.020793 │3.207667 │

└────┴───────┴───────┴───────┴───────┴───────┘

图2显示了相对于全国的平均指数(横轴),广东中小企业的外部支持环境指数的位置(纵轴)。

图2:与全国平均指数相比广东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状况

可以看出,广东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信用环境、市场环境、融资环境等方面的指数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法制环境、社会环境方面则劣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4、经营能力与外部环境的综合评估

我们对广东中小企业经营能力及外部环境的行业平均指数通过交叉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反映为坐标图3。根据该综合评估结果,广东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外部环境指数按行业可以分为三组:(见表5)。

表5:广东中小企业按行业综合评估分组情况

┌───────┬─────┬─────────────┬───────────────┐

│组别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

│ │ │电子,化工,轻工,冶金,建│建材,纺织,食品,通信,商业,│

│行业 │机械 │ │ │

│ │ │筑,运输,服务业 │餐饮,其它│

├───────┼─────┼─────────────┼───────────────┤

│行业类型 │制造业│以制造业为主 │以轻纺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

││经营能力│较强 │较强 │较弱 │

│特征││ │ │ │

│├────┼─────┼─────────────┼───────────────┤

││环境支持│较强 │较弱 │较弱 │

└──┴────┴─────┴─────────────┴───────────────┘

从上面的综合分析来看,广东中小企业在传统制造业方面经营能力与外部环境支持都较强,电子、轻化工业经营能力较强,但环境支持不够,而轻纺工业及服务业中小企业则在经营能力及环境支持两方面均较弱。

图3:广东中小企业竞争力及环境分行业的综合评估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初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资源条件方面,广东大部分行业的中小企业物质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水平偏低,或未能均衡发展。由于物质资本主要由金融资本转化而来,物质资本水平偏低,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金融市场发育不足和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差,金融资本的可获得性低下;加上市场竞争激烈,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较短,也会制约企业物质资本的积累。知识资本水平低主要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不足,只能通过技术扩散方式(如模仿)获得技术,通过自主研发形式进行知识积累的动力和能力不足。

在对外部支持环境的评价方面,企业对整体外部环境评价不高。其中,企业对社会文化环境和融资环境的评价最差,这与社会资本稀缺和金融资本市场存在较高的门槛有关;对市场、法制和信用环境的评价一般。这种情况说明,在中小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中,适宜于企业成长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尚未达到理想状态。与全国相比较,广东在信用、市场和资金环境上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法制和社会环境方面劣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说,由于广东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围绕中小企业发展的商品交易和要素配置环境优于全国,这正是广东中小企业发展一段时期以来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但围绕广东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制、政务和社会人文环境却不容乐观,值得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进一步提高广东中小企业发展水平的措施,应该同时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着手。在内部,企业应重视资源条件的建设和自身能力的发展,包括物质、知识与社会资本的积累与发展。尤其在物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要注重对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建设,通过人才和技术的引进与培育,摆脱低水平的技术模仿模式。在竞争能力的强化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本,依托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自治型行业协会、商会等第三方组织,加强企业的协作能力与产业社团的自我组织功能,突破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在外部,围绕中小企业的法制、融资及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环境都应亟待完善。地方政府应尽快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换,在强化维护市场秩序的正式规制体系的同时,将一些容易导致政府失败的管理职能逐步移交给产业社团等第三方组织,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上的特殊功能,构筑一个政府和社会(尤其是产业社区)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标签:;  ;  ;  ;  ;  ;  ;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基于广东企业的实证研究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