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_王彬柱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_王彬柱

王彬柱(山东港口工程高级技工学校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电工基础这门课教学内容多,难度大,面对学生知识层次的良莠不齐,如何上好这门课,使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总结教学上的方法和经验,以便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立足实际;新课导入;比喻;对比细节

中图分类号:G6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1-0110-01

电工基础课是中职学校电工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就教学当中的有些问题浅谈几点体会。

1 立足实际,教学内容满足“必需、够用”的原则

技工学校生源质量总体偏低是不争的现实,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有些甚至初中没有毕业,更有甚者是在社会上工作了几年才到学校继续上学,他们基础知识薄弱,自信心不足,在学习上非常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在教学内容深度上做好安排,这时切忌生搬硬套、死扣大纲。我认为应该根据大多数学生实际接受情况,以满足职业必需和够用的原则,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保证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并达到“应知应会”底线。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相关专业的兴趣小组,增长他们课内课外知识,提高他们专业技能和素养。

2 做好新课导入,增加学生兴趣

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很重要。我们通常见到的情况是,上课学生起立坐下后,教师便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开始讲课;或者一上课就叫学生翻书到多少页,直接进入教学内容……这些方法看似干脆,实则不可取。天性活泼的学生经过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一进入课堂便能安安心心地听课吗?他们也许还在想刚刚和朋友发的微信聊的QQ等诸如此类的小名堂。这样,就需要老师想方设法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个过程便是新课导入。巧妙的新课导入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为开展新课内容讲授打好基础和铺垫。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有以下几种新课导入方法比较实用有效。

2.1实验导入法

实验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基本概念和规律,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受学生欢迎。例如在讲授电流的磁效应时,我就做相关实验,把磁铁和小磁针靠的很近,这时移动磁铁,我们会发现小磁针也随之转动,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就引出了磁场的概念,继而就会引发同学们的思考,磁铁是磁场的唯一来源吗?我们继续做实验,把一根导线平行放在磁针的上方,给导线通电,我们会发现磁针发生偏转,这就说明不仅磁铁能产生磁场,电流也能产生磁场。

2.2提问导入法

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我们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进行提问,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学习起来就轻松自如了。我们通过提一些与本堂知识有必然联系的问题,自然地引入课题。所提的问题要具体明确,难易适度。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引而不发,以增强学习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讲授串联电阻这节课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我有一盏灯,额定电压是40V,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6A,我们手中还有2个10Ω电阻,5个5Ω电阻,但是我们家里的电压是220V,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灯正常发光呢?学生在多方求解无果而迷茫时,教师此时提出串联电阻分压的概念,进而引出串联电阻内容的讲授。这种设疑引出问题,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吸引着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

2.3复习导入法

从复习旧课的相关知识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提供新旧知识的关联点,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如在学习RLC串联电路这一课时,我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了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和纯电容电路这三节内容,它们都是从电流和电压的数量关系及相位关系进行分析,对于把电阻、电感、电容串联在一起时,他们的电压和电流的数量关系及相位关系又是如何的。

3 形象的比喻,加深基本概念的理解

比喻是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与教学中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使原本“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能够加强学生基本概念的理解,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降低教学难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我常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比喻:电路――比喻成水路,电流――比喻成水流,电阻――比喻成水路中的石头,大石头相当于大电阻,小石头相当于小电阻。不论把石头放在河里、湖里、还是海里,石头是不会因为水量的多少而产生变化的。电阻也是这样,电阻生产出来后,它的阻值就是一定的,有人根据公式R=U/I,把电阻R说成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流I成反比,这就是错误的,电阻不会因为外加电压或外加电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阻值的大小是由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4 相似内容专题辅导,对比细节攻克难点

电工基础的教学内容中有些知识点十分相似,不注意细化区分,很容易混淆。如果我们把这些容易混淆的相似内容单独做个专题辅导,把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详细的相互比较,甚至可以编纂一些容易记忆的口诀,方便大家区别记忆,可以达到教学上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磁场与电磁感应”教学时,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的使用往往使学生感到头大,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左手定则,什么时候用右手定则,拇指指哪个方向,四指指哪个方向,于是我就编了一个口诀,方便同学们区别记忆。左力右流分得清,手掌伸展成平面,拇指垂直在一边,磁感线,掌心穿,四指都把电流指,拇指方向自呈现,口诀一出,同学们就很清楚的知道左手定则用于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既左力),而右手定则用于判断导线切割磁力线后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既右流)。其次,手掌伸展成一个平面,拇指和四指保持垂直,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掌心,四指都是指电流方向,不同的是左手定则拇指指受力方向,右手定则拇指指运动方向。通过这样的细节对比,专题讲解,学生对两个定则的用法和运用场合就非常清楚明了。

总之,电工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电学专业基础性的学科,为了使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就多思考、多总结、多学习,让课堂变得生动,使学生爱上这门课,学好这门课,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出我们应尽的责任,这是我们所有教师共同的心愿。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电工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苏文茂.新课导入的意义和方法.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14期.

论文作者:王彬柱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_王彬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