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对策探讨_电子商务论文

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对策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业论文,对策论文,环境论文,我国论文,电子商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呼唤着商品实物流通的配套发展,物流业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柱;电子商务送货的功能由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企业将成为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向用户进行实物供应的最集中、最广泛的供应者。为此,各经济发达国家纷纷在物流领域进一步加强了研究和投资,以便适应并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尚处初级阶段,正在向规范、务实方向推进。由于我国物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物流时间过长、物流成本过高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物流与支付被称为目前我国开展电子商务的两大瓶颈。面对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所遇到的“物流瓶颈”,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应对策,但从目前笔者能得到的信息与资料看,人们在认识中存在两方面误区:一是没有认识到发展物流是一个对区域、部门、行业协作要求极高的社会系统工程,把整个社会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过程简单化,认为只要多建配送中心、营销网络就可以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二是仅强调发展第三方物流,忽视资源整合、结构优化等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本文认为,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我国物流业发展应标本兼治,从全国、全行业角度出发,建设开放、互联互通、经济有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体系。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我国物流业面临空前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物流企业自身急需提高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物流行业急需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借助信息网络建立开放、互联互通、经济有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体系,整合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实现物流配送的规模经济、提供经济高效的物流服务,将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1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前景

从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两方面看,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具有以下发展前景:

1.1 多品种、小批量、零库存的商品流通需求

电子商务的兴起导致技术、社会经济、政策体制等一系列环境发生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商品流通需求也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零库存的特点。与此相适应,物流系统从传统的大批量、少批次向灵活、快速、成熟的方向发展,物流技术和组织应适应小批量的弹性需求,供应生产流通的时间和线路要尽量缩短(见图1)。

1.2 物流服务功能不断扩展

普通商务活动中典型的物流作业包括:仓储、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功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活动也应具备这些功能,此外还需要增值性的物流服务(Value - Added logistics Services)功能。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包括:①增加便利性的服务,一切能够简化手续、简化操作的物流服务都属于此类,如自动订货、传递信息和转帐等;②加快反应速度的服务,在需求方对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快速反应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动力之一;③延伸服务,向上可以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可以延伸到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等。

1.3 物流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社会化趋势

物流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EDI与因特网的应用,为物流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管理技术,物流信息化在未来物流发展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物流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和组织网络化。前者指物流企业自身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后者则指组织网络化(如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需要高效的以信息和电脑网络为基础的物流网络支持。

电子商务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经济全球化特点日益明显,现代企业成功适应环球市场环境的关键在于能否以合理的、有竞争优势的成本,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进入跨越国界的流通。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也相应地从区域向全球扩展。

物流社会化趋势是物流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指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社会化。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都需要物流系统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业发展到集约阶段,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形成一体化配送中心,不只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需要提供其他服务。这使得过去商品经由制造、批发、仓储、零售等多层复杂途径送到消费者手中,简化为由厂商经配送中心直接送到各零售点,大大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目前国外社会化物流系统配送产品已十分广泛,不仅可以进行集约化物流,在一定半径内实现合理化物流;而且可以整合传统物流系统中的分散资源,节约社会流动资金,提高物流效率。

2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物流业发展缓慢,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电子商务的需要

从整个物流行业看,物流企业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配送中心的发展刚刚起步,规模小而分散,相互间配合协作性差;附属于企业的物流业务部门不愿旧有利益的丧失,即使存在物流自营水平低、成本高、资源浪费现象,仍对第三方物流采取排斥的态度;一些大型集团企业的物流战略在基层组织中尚未得到有效的贯彻与实施等。从整个区域看,全国性综合物流系统尚未建立,目前只有深圳、上海几个大城市开展物流规划研究,区域物流规划远未广泛开展。

2.2 传统物流体制下的条块分割和垄断

虽然对物流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我国企业对物流配送认识还非常模糊。中国生产、销售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物流上的差距不仅体现在装备、技术和资金上,最突出的还是体现在观念和认识上。政出多门现象严重,部门企业协作性差,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企业条块分割严重,缺乏互联互通;物流系统发展缺乏综合规划,缺乏区域性的物流网络体系,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分别进行,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自建的仓储和运输队伍规模小且分散,难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物流成本。

2.3 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技术及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企业自建的仓储和运输队伍规模较小,无力投入人力资金开展信息化建设;大型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技术及基础设施落后,如运输车辆技术(车型)结构不适应货源结构变化的需求,缺重少轻现象普遍;货运站、货运枢纽规模小、网点少,技术设备落后,缺少具有现代化装备的货运枢纽及其运行体系。

2.4 物流业发展所处的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物流系统是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地区、部门、行业,必然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重新配置。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

2.5 人才短缺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从国外物流发展经验来看,要求物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人才缺乏,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10所左右,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则刚刚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非常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

3 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对策

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将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从经济环境与市场条件来看,经过20年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国内物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物流配送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政府对物流业发展提供较多的政策支持,原国内贸易部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出了发展配送中心的政策措施,在我国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政策中,鼓励国外资本投资于物流和配送设施;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品物流技术的进步,为我国物流和配送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充分的技术基础。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物流和配送技术开始进入我国,并在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比如条形码技术、计算机支持的信息管理技术、EDI、MRP等。

从产业领域来看,存在以下机遇:第一,在外资企业中,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第二,在市场竞争中规模逐步扩大的优势企业,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开始萌生;第三,以中小型零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正在快速发展的连锁商业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业务,开始起步并进入规范性发展阶段。

适应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我国物流业发展应标本兼治,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建立起开放、互联互通、经济有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体系。

3.1 推进物流配送领域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与电子商务的结合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物流有以下特点:物流节点普遍实行信息化管理;整个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信息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起引导和整合作用;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在网络物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物流设施或者设备的处理能力,而是物流信息系统,即在物流过程中进行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调度,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的软系统。推进物流配送领域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从根本上提升物流业竞争力(见图2)。

具体措施包括:

 3.1.1 加快物流领域信息网络建设

采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投资建设全国物流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将物流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嫁接,抢占该领域的全球制高点;建立多个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强完善物流实物网和虚拟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组建网上物资贸易和物资配送服务市场,提高全国范围内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推进EDI项目建设,建立全国交通通信服务专网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编码、调制和时分多址技术,并集成现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技术,与智能应用系统互联;运用全程物流理念,完善大交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功能,基本建成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运输平台,以邮电通讯及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平台,形成以运输、商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

 3.1.2 推动物流企业敏捷化改造

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综合化、网络化大型骨干物流企业。一是建设物流企业内部网(INTRANET)。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互联网络,加快物流企业自身的敏捷化改造,初步实现从商品订货、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所有步骤的“全程物流管理”;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网络,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的流通渠道,以此来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二是实现物流企业对外联系的高度数字化、网络化(建设EXTRANET)。通过与国外著名物流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形成较完善的全国物流网络并与全球物流网络无缝对接,运用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进行实时管理,为品牌企业及B2B电子商务网提供从物流系统规划、咨询、集成到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全球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3.2 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从国外物流企业功能发展来看,物流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远远超过传统的仓储、分拨和运送等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由于不断缩减供应链成本的需要,美国的制造商和零售商们要求物流公司做得更多一些,物流企业提供的仓储、分拨设施、维修服务、电子跟踪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务日益增加。新加坡环球公司亚太地区总裁保罗·格雷厄姆称,物流服务商正在变为客户服务中心、加工和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金融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借助信息技术提供越来越多的物流服务,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响应。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延伸服务领域,建立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层次鲜明的综合物流体系已是全球物流业发展潮流所在,也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2.1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完善增值服务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服务将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发展形式、速度和范围上有更大的突破。作为一种战略概念,供应链也是一种产品,而且是可增值的产品,其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户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务,如配货、配送和各类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以及其它按客户的需求提供的服务。电子商务涉及到企业流程的再造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因此在进行物流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时,需综合考虑合同、保险、单证、语言等诸多因素。具体来说,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综合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从顾客需求出发,开展第三方物流流程重新设计,注重综合集成管理,重视联运代理的组织功能,为“全能”型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流程再造,为供应商、消费者提供灵活高效的物流服务。技术创新内容包括:在物流服务项目、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服务规范质量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突出有吸引力的新物流服务项目;物流系统要素技术创新的商业化,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活动效率,并取得满意回报;技术创新内容与创新活动之间的协同,使人员素质、组织结构、物流过程、管理水平得到发展。

 3.2.2 加强互动,优化整合物流组织管理体系

发展第三方物流,缩短数字化差距,必然涉及多部门、行业的物流资源和整个物流组织管理体系的优化整合,因此有必要加强政府、国际组织、社会民间组织以及私营部门之间的互动,搞好规划与协调,促进我国物流相关行业的配套发展。私营部门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日益显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又有望促进私营部门的发展,其专长、知识及经验将有益于物流业的改革。从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结合程度看,我国物流系统将来会从两个方向集聚,一是专门为电子商务配套服务的实物配送企业,二是本身拥有电子商务体系的物流配送企业。此外,从事传统零售业的大型商业集团也可以利用自己的配送体系为电子商务服务;特许经营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先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在全国建立零售网络,解决物流的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开设网站,经营电子商务,也是一种新的形式。优化整合物流组织管理体系涉及上述多种形式的物流企业。

 3.2.3 广泛开展物流培训与教育

一方面,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物流经营管理技术人才。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和最经济的方式,许多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和配送方面的工作。我国应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和培训体制,形成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在大学和学院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另一方面,物流系统的运作需要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支持与理解,通过向电子商务经营者提供培训服务,可以培养它与物流中心经营管理者的认同感,可以提高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物流管理水平,可以将物流中心经营管理者的要求传达给电子商务经营者,也便于确立物流作业标准。

 3.3 构筑全国范围内有效协作的综合现代物流系统

物流活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物流系统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必要从全国物流业整体发展、提高全社会物流效率的角度出发,打破传统物流业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物流业的空间优化整合,构筑全国范围内有效协作的综合现代物流系统(见图3)。

从目前来看,首要工作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建设多个国家级的现代物流节点、现代物流中心城市。深圳、上海、大连等城市在此方面已先行一步,深圳早在九五期间就提出建设物流中心城市,把物流业发展成为全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开始实施以“两港”运输、商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包括:构筑区域物流系统的基础设施体系;构筑指挥区域物流系统的神经网络体系;构筑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构筑区域物流运作的组织结构四方面内容。目前规划重点应放在发展第三方物流网络。它一般由业务点、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库)、区域运输站场、营业线路、控制中心及综合物流信息网等组成。物流中心是物流网络的节点,是物流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建设物流中心有助于不同经营方向、经营范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联动,实现仓储、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纵向一体化,从而提供快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实现物流线路的空间优化组合,使物流企业获取规模经济,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时间。此外,物流企业集中在远离市中心的物流中心作业也可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为此,应在政策、资金、技术上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以货运枢纽站场、货运站为依托,借助原货运业优势展开延伸服务,建立不同层次、规模、功能的区域物流中心、城市集配中心,将原单一功能的集货、送货、中转、贸易中心因地制宜地加以完善,使其成为具有衔接干线运输、能进行城市厂区配送作业等多功能的物流中心。与此同时,还应从空间角度合理规划物流用地,在为物流业发展提供用地空间的同时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城市环境的和谐统一。作为物流中心的空间载体,物流园区是物流用地的重要组成,是物流企业在空间集中布局的场所,为物流企业获得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创造了有利空间,物流园区在空间上合理布局是引导物流企业合理分布、顺畅物流渠道、顺利实现物流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物流空间分布与城市总体布局完美结合、物流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和谐统一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标签:;  ;  ;  ;  ;  ;  ;  ;  ;  ;  ;  ;  

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对策探讨_电子商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