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滑技术的发展趋势_速度滑冰论文

世界速度滑冰技术发展趋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发展论文,速度论文,世界论文,滑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收稿日期:1995-03-15

摘要 本文通过国内外重大比赛实况分析、专家论谈、专题交流、资料分析等方法,总结了当今世界速度滑冰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向—提高速滑运动员每步蹬冰功量,寻求步长、步频、滑速间的最佳关系,为速度滑冰技术教学与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功量,角速度,力量峰值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研究60年代以来国内外速度滑冰运动技术资料,重点研究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最新的技术调研资料。

1.2 观察法

对国内重大比赛现场技术调研及对历届冬奥会、世界锦标赛实况录相分析。

通过上述方法,对大量技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趋向性结论。

2 研究结果的分析

70年代苏联专家们将影响速滑运动成绩的诸因素,通过计算机系统对诸因素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每个因素的价值。结果证实了这样一个结论:“运动能力这一因素,在总和中不低于60~65%的比重。运动成绩的2/3是由运动能力的水平决定,这里所指的运动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机体在单位时间里能够产生生物能的能力。”很显然,身体机能是主导性因素,机能决定着速滑运动成绩。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还有技术也是重要因素,合理的技术可保证动作的效果和实现能量的高度节省化,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创造优异成绩。

80年代末期,荷兰专家库宁波尔等人通过大量的现场测定材料证实,在同一项目中不同的运动成绩主要是由每步蹬冰的功量决定(表1)

表1 不同水平的两组运动员滑速、功率、蹬冰力量、频率

测定内容优秀组一般组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

速度(米/秒)

11.990.58

10.800.61

克服阻力的功率(瓦特·公斤) 4.380.603.700.47

每步蹬冰功量(焦耳·公斤)2.920.412.480.23

滑跑频率(次·秒)1.500.061.510.11

每步蹬冰的功量用公式表示为:P=A·f。P为运动员克服各种阻力所做的功,A为每次蹬冰所产生的功量,f为蹬冰的频率。

每次蹬冰的功量A可用下式求得:

A=1/2m△V[2]X其中m为身体质量,△V[2]X为身体重心横向移动的速度。

我们认为,以功量的概念和公式高度概括了决定速滑运动成绩的诸因素的总和,这就更科学地揭示了速度滑冰运动高速度的动力源泉。

研究进一步指出:“每公斤体重所表现的功率是衡量速滑运动成绩的精确指标”,即每公斤体重在每秒钟所做的功。

那么何因素决定功量A的高值?又如何提高功量A?

从公式可见,质量m是自身体重,是衡定的量,因此每次蹬冰的功量A主要取决于△V[2]X,即决定于身体重心横向移动的速度。这一横向移动的速度又取决于蹬冰的力量。从运动实践可见,世界优秀速滑选手都具有很强的腿部力量和爆发力,加上技术的合理性,决定了每次蹬冰功量A的高值(可达2500瓦特)。

根据测定材料,提高蹬冰的力量,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2.1 蹬冰用力的时间

荷兰专家研究结果证实,在蹬冰力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滑跑速度主要由蹬冰腿展腿的时间所决定。时间越短,展腿速度越快,产生的推进力越大(图1)

图1 滑跑速度和蹬冰时间的关系

从图1可见,速滑运动员主要是通过改变蹬冰展腿用的时间来调整滑速的。目前世界优秀选手髋、膝关节伸展的角速度已达相当惊人的水平,如男子中距离滑跑时髋关节角速度达365°/秒[-1]、膝关节角速度已达585°/秒[-1]。(表2)

表2 1500米运动学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1988年冬奥会、卡尔加里、室内冰场)

在蹬冰最大用力时刻,髋、膝关节的伸展是在爆发性瞬间完成。如中、长距离髋关节伸展速度只需0.26秒、膝关节只需0.2秒。

无疑这种强有力的瞬间爆发性伸展动作必将产生巨大的推进力。

2.2 蹬冰用力的角度,冬奥会等重大国际比赛现场技术调研材料证实,世界一流水平的选手是一般选手在蹬冰最大用力、爆发展膝前的蹬冰角度有明显的区别,世界优秀选手均在更小的角度下力求沿水平方向蹬冰,如中距离男子直道蹬冰角度73.1°,长距离蹬冰角度71.1°·(表2)。而一般选手要比优秀选手的蹬冰角度要大4°以上(表4)。

蹬冰角度是速滑技术中重要的技术要素之一。前面已述,每步蹬冰功量A的高值、主要取决于△V[2]X,蹬冰角度的大小就直接决定着身体重心横向移动的距离与速度(F[,x]=F·COSα图2)。

图2 蹬冰用力方向、蹬冰角度与蹬冰力量的关系

很显然,优秀选手在选择更小的角度下水平蹬冰有效地减少垂直分力、增加水平分力、必然产生更大的前冲力量,创造每步蹬冰功量A的高值。

2.3 蹬冰用力的方向

冬奥会现场技术调研材料证实,运动员在高速滑跑中,身体重心横向移动的幅度大,而纵向移动的幅度小。如男子长距离直道重心横向移动62厘米,而纵向只移动28厘米;中距离直道重心移动61厘米、而纵向只移动39厘米(表3)。运动实践充分说明,世界优秀选手的蹬冰动作,是将身体重心更大幅度的沿横轴加速推向身体的侧方,蹬冰最有力的支点自始至终力求保持在身体的侧方。分析这一技术,显然是合理的,因为优秀选手在以13-15米/秒的速度高速运动中,在身体的后方或侧后方,都是无法找到最有力的蹬冰支点。根据速度滑冰运动的特点,最理想的蹬冰用力方向应是高滑进方向成垂直的侧蹬冰(图3),身体重心的加速移动应力求沿X轴方向(横向),而不应沿y轴(纵轴)方向有较大的移动(图2)。即使进入了蹬冰结束阶段,蹬冰腿的冰刀也不应落在身体的后方,其两刀位置应该是两只冰刀的刀尖与刀跟分别处于重叠的位置上。

图3 侧蹬冰示意图

表3 直道一个滑步的开始时刻(B)和结束时刻(E)重心位置

蹬冰用力的方向也是速滑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技术要素,它的合理性必将保证最佳的蹬冰效果,保证每步蹬冰功量A的高值。

2.4 蹬冰用力的方法

80年代末,90年代初,荷兰、苏联专家们对蹬冰力量的测定结果基本相同(图4)。

图4 蹬冰力量曲线

F[,max]-最大用力

F[,min]-与体重相等的冰面冰面压力

t[,max]-达到最大用力的时间

t[,min]-蹬冰的时间

认真地分析这一蹬冰力量的测定曲线,完全可以揭示出蹬冰技术的基本规律性和蹬冰用力的基本技术特点。

从图可见,蹬冰力量曲线开始有一个略微上升的小的峰值。此峰值的产生是由于新的支撑腿在承接体重之时,由于对冰面的压力增大而产生。

蹬冰力量曲线第二阶段是略微下降的低谷,此低谷的产生是由于此阶段是承接体重借助惯性自由滑进阶段,此刻对冰面的压力只相当于运动员自身体重。

接着是蹬冰力量曲线上升的小波浪、这是由于运动员身体中心向侧方倾倒和被动展腿压冰,而对冰面产生压力而形成的,此阶段应该证实到是蹬冰的最大用力前的准备动作,是非常暂短而重要的阶段。紧接着是力量曲线急聚上升直至顶峰,此时恰是蹬冰动作最关键的最大用力加速展腿时刻,时间约为(0.15-0.2秒)其用力特点是以爆发性动用瞬间完成。蹬冰所产生的力量长距离约为130~140公斤,短距离约为180~200公斤。

从曲线的分析,合理的蹬冰技术,应该是逐渐加大力量,逐渐加速用力、待用力时机一到(角度、方向、支点、关节角度、重心位置等处于最佳时刻),应以最大力量、最快速度爆发性伸展,结束蹬冰。

从测定曲线可见,一般运动员和运动员在疲劳时,蹬力曲线的峰值小而偏前。说明蹬的力量减弱和最大用力的时机提前。

从测定材料也进一步证实,优秀运动员髋、膝关节伸展的速度也比一般运动员快得多(尽管蹬冰开始和结束之时的髋膝关节的角度一致)如男1500米,膝角速度达583°/秒[-1],而一般运动员膝角速度达442.9°/秒[-1](表4)。在蹬冰过程中身体重心向侧方达最大移动速度时,优秀组膝关节角度达148°,而一般组150°。膝关节伸展最有效的范围是119°~149°。应该充分认识到此刻是最关键时刻,应施以最大力量,使蹬冰力量达最高峰值。

表4 正位和侧位图像分析所得参数

优秀组 一般组

侧位于正位图像 平均数标准差平均数标准差

开始蹬冰时膝关节角度117.5°6.3°120.3 2.9

蹬冰结束时膝关节角度169.6°8.6°170.7 5.7

展腿蹬冰时间(秒)

0.21 0.03

0.25 0.03

膝关节最大角速度(°·秒-1)505.9 50.7 442.9 40.6

开始蹬冰时的蹬冰角

20.1 2.9

16.0 2.7

蹬冰结束时的蹬冰角

35.5 4.6

33.2 2.3

3 结论与建议

当今世界速滑运动发展趋向,提高运动成绩,主要是通过提高运动员每步蹬冰的功量。

建议速滑运动训练,机能与技术训练有机结合,训练的核心应紧紧围绕着蹬冰效果,突出地发展每步蹬冰的功量。为此,实践中努力发展速滑运动员腿部肌肉群的力量与爆发力,特别是在伸展髋、膝关节的速度上狠下功夫。

标签:;  ;  

世界速滑技术的发展趋势_速度滑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