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两种降压药物短期降压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对比论文_廖虹姗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摘 要】目的:研究门诊两种降压药物短期降压疗效与不良反应对比。方法:以2018.7-2019.7收治的1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选择两种降压药物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组患者71例,A组进行氨氯地平的治疗,B组进行厄贝沙坦的治疗,比较患者短期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患者血压指标发现,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血压指标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94.3%,B组总有效率97.1%,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12.6%,较高于B组2.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时,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均呈现较为理想治疗效果,存在较轻不良反应,属于比较理想降压药物。【关键词】降压药物;降压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176-02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属于比较常见心血管病,主要发病在中老年人群,伴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持续上升,会对患者靶器官造成不同程度损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与肾脏等并发症,使患者健康受到威胁[1]。因此,选择有效方法预防高血压,减少高血压引发并发症属于临床重点研究内容。现阶段,临床降压药物种类多样化,且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性,加上患者对于药物具有较强敏感性,使临床用药存在较大难度[2]。本文选取1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研究降压药物治疗效果,详细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以2018.7-2019.7收治的1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选择两种降压药物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组患者71例。A组患者中,男女比例40:31,年龄为38-82岁,中间值(60±22)岁,患者病程在6个月-11年,中间值(5.75±5.25)年。B组患者中,男女比例38:33,年龄为38-81岁,中间值(59.5±21.5)岁,患者病程在7个月-11年,中间值(5.79±5.20)年。全部患者均满足临床诊断标准,静息状态监测血压超过正常标准。对比患者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1.2 方法全部患者进行治疗前暂停降压药物治疗,A组进行氨氯地平(生产企业: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224)治疗,初始剂量每次5毫克,每日1次,按照血压变化进行剂量调整,最高增加到每次10毫克,每日1次[3]。B组进行厄贝沙坦治疗,其初始剂量为每日150毫克,每日1次,按照血压变化进行剂量调整,最高增加到每次300毫克,每日1次。患者持续8周治疗。1.3 观察指标与评估标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监测治疗前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时,其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血压降到正常标准;有效,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无效,患者治疗后血压指标未发生变化。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主要包括:乏力、头晕头痛和嗜睡等。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 20.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血压指标()代表,t检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代表,x2检验,P<0.05组间差异有意义。2 结果2.1 血压指标治疗后血压指标均比治疗前低,差异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血压指标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如表1。表1 血压指标对比[n、] 组别 例数 收缩压(mmol/L) 舒张压(m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71 157.7±9.1 128.7±10.7 120.6±6.3 81.4±9.5 B组 71 159.5±10.8 127.5±11.3 101.2±7.5 80.7±9.2 2.2 临床疗效A组总有效率94.3%,B组总有效率97.1%,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如表2所示。表2 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率 A组 71 2 20 49 69(97.1%) B组 71 4 22 45 67(94.3%) X2 0.6961 P 0.4041 2.3 不良反应A组不良反应12.6%高于B组2.8%,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如表3。表3 不良反应对比[n、%] 组别 例数 乏力 头晕头痛 嗜睡 发病率 A组 71 5 2 4 11(12.6%) B组 71 1 0 1 2(2.8%) X2 6.8587 P 0.0088 3 讨论高血压属于我国高发疾病,其发病率超过18.8%,患者具有知晓率低和治疗率低等特点,属于心脑血管病死亡主要原因[4]。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药物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常见药物包括:厄贝沙坦、氨氯地平等,其中厄贝沙坦作为长效口服药剂,每日服用1次,可以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同时不会因为饮食影响,但会存在轻微不良反应,比较常见症状为轻度眩晕和头痛等,但对患者影响较小[5]。而对于氨氯地平药物,其降压效果比较平稳,每日服用1次,作用可以持续24小时,长期服用不会造成心率等变化,但治疗初期患者会出现心率加快与头痛等症状,维持一段时间后症状明显消失。本文研究发现,B组血压指标和治疗效果均优于A组,但差异无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病率为12.6%,B组为2.8%,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均呈现较为理想治疗效果,两种药物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性,但降压效果比较平稳持久,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病率,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参考文献[1]邓霞,刘鸿涛,刘江红, 等.门诊两种降压药物短期降压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6):94-96.[2]丰楠,刘涛,王赟, 等.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选择[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33):174,185.[3]房新苗.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8):73-75.[4]邱腊萍,张美,邱鑫明.常用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调查[J].饮食保健,2019,6(32):294-295.[5]井元辉.叶酸联合降压药物治疗H型高血压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1):12- 14.

论文作者:廖虹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门诊两种降压药物短期降压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对比论文_廖虹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