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力量训练在中长跑项目伤病防治中的几点认识论文

关于力量训练在中长跑项目伤病防治中的几点认识论文

关于力量训练在中长跑项目伤病防治中的几点认识

何琴 镇江市体育运动学校

摘要: 中长跑是有规律性的单一重复的运动项目,跑动中主要动作技能的完成倾向于使用单侧腿支撑的不对称运动模式。近年来,国内外运动医学界对下肢运动能力的不平衡发展做了很多研究,在运动训练界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下肢运动能力的平衡发展对伤病的预防和提高运动表现都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长跑运动员伤病预防剖析运动训练安排及特点。

关键词: 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伤病损伤;预防

一、前言

无论是中长跑项目训练还是其他专项训练,从青少年开始,就需要依照青少年的生长规律及训练特点,依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做特定的训练需求安排和发展相应的运动素质和能力。而对于中长跑运动员来说,除了必要的技术,在比赛中还需要特定的战术需求,必须发展和保持高水平的运动能力,以取得成功。以往的研究显示有氧耐力,重复执行高强度动作的能力、速度、敏捷性、力量和力量速度都是优秀运动员的决定因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力量训练作为中长跑运动员常见的运动训练的形式,其作用是通过增强肌肉力量、爆发力和速度、肌肉肥大、肌肉耐力、运动能力、平衡性和协调性来提高运动表现能力。

二、青少年运动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近年来,对青少年运动能力的长期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他们存在独特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差异性,因此应该对儿童和青少年实施合适的运动训练计划,来促进孩子身体发育,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健康行为表现,并且这些行为在成年后得以保留。事实上,对于从事青少年训练的科研人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真正的挑战是要确定他们运动能力是训练引起的还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适应性。在儿童时期,运动技能与身体活动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1]。由于青少年独特的生理特征,所以从事与青少年训练相关的工作者应对儿童运动科学有充分的了解。

三、加强青少年体能训练,主要侧重于运动技能和肌肉力量的发展

现有的长期运动发展模式表明,在青少年的早期,训练焦点应基于除了基础力量还应发展基本运动技能。尽管基本运动技能的正确执行需要多肌肉、多关节、多方位运动的协调,但是总是会有对力量产生和力量释放的需求。对于运动能力的长期提高,在儿童的早期,发展基本运动技能作为今后可发展的更高级和复杂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具体来说,基本运动技能包括执行,控制和稳定动作的能力。在儿童时期对运动技能的训练和肌肉力量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肌肉力量是运动技能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肌肉力量的增强与青少年的多种身体素质有关,例如,在速度和爆发力方面。此外,通过抗阻训练加强肌肉力量以提高身体运动能力[2]

四、中长跑运动项目特征分析

进行训练安排和训练设计前,首要的问题是了解该项目的专项特征,只有充分把握好项目的专项规律,才可以深入到项目的内在规律,并依此制定设计专项训练周期计划安排。掌握项目规律后,才能把握训练的方向和重点,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措施,以一个专项的角度指导运动员的训练。

贵重的礼物老师或许不能接受,但是送几支红笔聊表心意却是非常合适的。身为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难免用到红笔。所以说红笔是最合适不过的礼物了。

中长跑运动员的评价指标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项目的运动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根据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点,选择能体现专项素质水平能力的指标。运动员在一般训练课和比赛中专项运动能力的评价方法,选取的指标必须能反映运动员专项能力,并且适用于效果评价。对指标应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实用性进行分析研究。近年来,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和教练员专业经验和体能专家意见进行评价,综合得出,中长跑运动员无论是速度、力量、爆发力等素质指标来看,都较为优秀。个别队员由于训练年限和水平等问题的影响,由于长期伤病的影响,可能导致肌肉力量和有氧耐力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其他素质水平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

(一)项目供能特点及生物力学特征

在运动中,大多数的损伤影响肌肉骨骼系统,另一些损伤还可能涉及神经和心肺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对运动项目的生物力学和能量代谢需求的分析,可以设计训练的练习手段来减少可能发生的损伤。虽然通过需求分析、训练设计和训练计划分期,可以降低损伤的风险,但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骨骼肌的损伤可能由于外界负荷过大或关节、四肢肌群的过多的重复的次数。不管是何种运动损伤,大部分的可能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运动员疲劳时损伤的发生率增加;二是运动员经历过组织疲劳,损伤的发生率增加。而从生物力学的需求来看,损伤的预防应该基于运动项目经常发生的意外。

(二)运动员专项能力特点

煤矿地质测量以及勘测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过程以及开采过程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煤矿地质测量的重要性如下。

(三)中长跑运动中的损伤风险

中长跑项目是以有氧供能系统为主导,同时需要人体的ATP-CP供能系统来支撑重复性单一动作的运动。跑动技术是多以开放式动作为主,单脚支撑的不对称运动模式;与动作类型一样,中长跑运动员的动作速度或者参与动作的关节角速度,是影响中长跑运动员跑动、动作频率、技术动作的连贯性的主要因素;而肌肉收缩能力是技术动作的保障,是维持身体稳定的基础。所以,在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制定前,在动作分析中,教练员要关注4个问题:动作中肌肉的收缩方式,动作发生的位置,哪些肌肉参与,运动员的运动量和度如何分配?

(四)中长跑运动员损伤特征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中长跑运动员的损伤部位主要表现为[3],轻度损伤主要集中在关节、大腿部、腰部、足部和腹股沟。中度损伤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腰部、大腿部、膝关节。重度损伤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腰部、膝关节和大腿。而在中长跑比赛中,不同时段,损伤的发生率也有所不同,王煜等[4]调查比赛中运动损伤发现,损伤在比赛中发生时段的主要集中为后程冲刺阶段。在训练课中损伤多发生在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及跳跃能力方面。

五、中长跑运动员损伤预防对策

(一)伤病损伤预防措施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多数都是对中长跑运动的特点和运动员受伤情况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出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运动员和教练员对损伤的错误认识是预防运动损伤重要误区。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素就是缺乏健全的运动员医务监督制度。所以训练中所产生的适应现象与疾病现象难以鉴别甚至互相混淆,这时就需要医务监督来区别这种极限,从而发现伤病。找到伤病就可以及时进行治疗,避免了运动员带伤进行训练和比赛。全面的身体素质的发展,特别强调均衡上下肢局部力量、爆发力、灵敏性的发展,加强易伤部位的专项化训练,对伤病部位进行全面功能性训练。

(二)伤病损伤的处理及对策

对待损伤要“预防为主,积极治疗为辅”,但是当损伤发生后就要对受伤的运动员进行治疗与处理。对于中长跑场上的急性损伤:轻伤应当立即处理;重伤则采取急救措施后找医生处理或者叫救护车把病人就近送往医院。对于慢性损伤则根据不同组织有不同损伤机制的原则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训练要裉据症状轻重、损伤病理、个人特点及技术动作要求进行。

六、训练计划评估

制定运动员训练计划评估,依此来定期评价训练计划的有效性。通过不断监测和评价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状态,正确评估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和机能水平,以确保运动员的健康,防止伤病的发生。训练效果评估的内容包括力量、无氧能力、有氧水平、速度、爆发力、灵敏、灵活性与身体成分、血液指标、免疫指标、心率、脉搏,甚至包括运动员的自我感受、心理水平、体重、身高等等。并结合专项技术能力、技战术水平、阅读比赛能力等综合考察评估。因此,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可以把这些测试结果反馈回来作为制定个人训练目标的参考,依此来促进训练的提高。

但是,由于地理、气候条件限制,加上易受寒害和台风影响,广东垦区自有的橡胶产量一直难以有重大突破。鉴于此,近十多年来,我们在国家深化改革开放、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的背景下,坚持统筹国内外资源,在巩固国内天然橡胶基地建设基础上,突破资源瓶颈,提出了“海外再造新广垦”的战略,把目光投射到北纬十七度以南,到东盟国家发展天然橡胶产业,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和经济发展需要。2004年开始谋划,2005年首个天然橡胶海外加工厂在泰国沙墩府落成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广东农垦已在东盟和非洲投资建设了天然橡胶、剑麻、木薯等45个热作生产经营项目,累计投资32亿元,正在实施的海外热作产业面积约200万亩。

参考文献:

[1]卓金源,米靖,苏士强.“敏感期”是否对训练敏感: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力量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0):139-145.

[2]夏小飞.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7.

[3]李斌.我国优秀男子U-17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损伤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4]王煜,张葆欣,王方,毛杰,黄庆.中国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362-1363+1366.

作者简介: 何琴(1992.03.23-),汉,江苏丹阳人,职称:十二级,专业:教练员,学历:本科。

标签:;  ;  ;  ;  ;  ;  

关于力量训练在中长跑项目伤病防治中的几点认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