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天然气热电厂企业职业卫生现状,结合天然气热电厂实际,提出天然气热电厂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浅析天然气热电厂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措施。
关键词:天然气热电;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措施
引言
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引发生产事故的危险因素的种类多,危险点分布广,危险因素具有很大的潜伏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一个小环节出了差错,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和处理,很容易给后期运作埋下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天然气热电厂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分析,针对现阶段天然气热电厂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1.天然气热电厂企业职业卫生现状
与传统的热电厂相比,天然气热电厂使用的原料为天然气,由于天然气本身具有一定的易燃性质,一旦与空气混合会产生大量的爆炸性混合物必须远离明火与热源,否则就会造成事故,严重者带来人员伤亡。其中天然气主要是由甲烷构成,甲烷具有无色无味五毒的特性,但是当空气中的甲烷浓度过高时会使空气中的氧气大量减少,使人出现头晕恶心浑身无力等现象,长期处于甲烷浓度为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环境中时,可导致人类窒息死亡。
由于政府缺乏对职业卫生的重视,在监督方面没有加大投入力度,导致企业缺乏相应的职业卫生的法制观念,许多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着“重红伤,轻白伤”的传统思想,严重阻碍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2.天然气电厂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2.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情况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总平面布置,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分布在天然气输送系统单元、烟气系统单元、热力系统单元、电气系统单元、化学水处理系统单元、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系统单元、热力控制系统单元。
2.2 异常情况或检修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异常情况包括天然气、蒸汽管道、阀门等破损引起的泄漏,造成甲烷、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危害和高温危害;贮存或输送氢氧化钠、盐酸、肼、氨水、次氯酸钠等液体化学品的贮罐、管道、阀门等破损引起的泄漏,造成氢氧化钠、盐酸、肼、次氯酸钠的腐蚀或中毒危害。异常情况还包括升压站断路器内六氟化硫的泄露和添加时(几年~二十几年添加一次)的逸散。异常情况会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在泄露点附近浓度较高,劳动者在附近作业或巡检经过时会接触。
2.3 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项目除在控制室进行自动控制外,工人需定时巡检预热锅炉、各加药间、冷却塔、主变、升压站等为露天作业,因此,夏季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常常在高温天气下作业难以避免太阳的辐射;在冬天作业时容易受到低温冷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工作进度。因此,企业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不仅包含自身因素,还包括高温,低寒以及辐射等外在影响因素。
3.天然气热电厂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3.1防尘防毒技术措施
3.1.1天然气热电厂的防毒技术措施应当严格按照《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来执行,同时根据《规范》中的规定以及实际生产中产生的粉尘有毒物质等制定出有效地防治措施,将危害降到国家规定的危害物质限值以下,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企业在选择原材料时尽量避免使用有毒物质,严格遵循替代原则,最大程度的降低有毒材料对员工的影响。
3.1.3在工作人员的工作现场应当做好防护措施,并且根据现场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来提供相应的急救用品,实现最佳防护管理。另外,还要配备冲洗设备,设置紧急撤离路径,在合适地点设置风向标和安全区域。同时布置泄险区时要充分考虑到防透水层等因素,将有害物质及时排放到废水中。
3.2 防噪措施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免不了出现一定的噪音,要想减少生产设备产生的噪声首先应当控制声源,使工作人员所接触的噪声在符合噪音标准。除此之外,企业管理人员还应当合理设置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做好相关防护措施,建工作现场降低噪声传播设置隔声房间,并且隔声房间要符合隔声以及吸声的相关要求。
3.3防暑降温措施
3.3.1防暑降温要在工艺设计方面考虑到相关问题,让工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隔热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高温对工作人员带来的伤害。
3.1.2高温作业的情况下应当设置休息时间与工作休息室,休息室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是温度处于舒适状态,并且安装空调保持适宜的室温。
3.4 防工频电场措施
3.4.1在建设新的电力基础设施时,可以在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健康问题,采取必要手段将低工作人员与极低频电磁辐射的接触频率。
3.4.2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辐射的电力设备,要及时根据电力防护设计规划对辐射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或者利用自动化半自动化的远距离操作来降低辐射,如果不能屏蔽的话应当设计对辐射的反射装置或者是吸收隔离装置,保障工作人员安全。
3.5依法合规
3.5.1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职业病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例如面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企业还可以根据职业病发展的规律以及特点向工作人员提供个人防护用品,为劳动者原理职业病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5.2另外还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负责人以及责任分配,定期对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利用企业会理,专题报告等形式布置工作内容,通报企业通报企业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测、职业健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及劳动防护检查考核、职业卫生隐患检查及治理等情况。
3.5.3 现场监督和管理
严把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关,从根本上杜绝职业病危害的产生与发展,加强预防与防治工作,完善现场防护设施以及警示标志。另外,要及时检查职业病危害的警示标志设置合理性,检查现场各项防护措施是否准备就绪。
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及台账,助于企业全面掌握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相关信息,为作业环境评价、职业病诊断、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隐患治理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GBZ/T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S]
[2]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3]GBZ/T195-2007,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S]
论文作者:刘晓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职业病论文; 职业论文; 天然气论文; 热电厂论文; 因素论文; 措施论文; 防护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