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鲁道夫·卡纳普的“语言框架”存在主义_语义学论文

卡尔纳普的“语言构架”存在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卡尔论文,构架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03)02-0001-07

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一生对语言深感兴趣,“语言构架”理论则是 其晚期在继经验证实、句法分析之后用以拒斥传统形而上学的重要方法。卡尔纳普坚持 认为,只要对科学命题或陈述施以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便可以最终从根本上扭转传统 哲学“总是力图超出人们感觉经验之外去讨论是否有物存在”这种毫无意义的问题的思 想迷误,从而达到取消哲学基本问题,真正实现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即把哲学仅 仅看作是一种活动,一种语言逻辑句法分析和逻辑语义分析的活动。而从另一个意义上 说,晚期卡尔纳普在放宽了经验证实标准的基础上,触及到了对事物存在问题的讨论, 只不过是将事物的本体存在问题转化成一种语言系统问题加以阐述的。

一、语言构架:观察语言与理论语言

“语义学”(Semantics)源于希腊文,作为跟语音学相对的分支科学,意为“意义的科 学”。语义学原本只是研究词意与词和词相互间联系的科学,但随着逻辑分析哲学把语 言与实在联系起来考察后,语言问题就不仅是语言学家的问题,语义学也就超出了语言 学的范围,成了用以解释社会、人生以及全部世界的语义哲学。作为与普通语义学相区 别的逻辑语义学的创始人是塔斯基,而系统地运用语义分析来探讨哲学问题的最大代表 则是卡尔纳普。“语言构架”理论便是其语义哲学的集中反映。维也纳时期的卡尔纳普 是用语言的句法分析来实现其“反形而上学”理论主张的。通过区分语言的表述职能与 表达职能、真对象句子与假对象句子、实质的说话方式与形式的说话方式等以揭示出传 统哲学命题违背了语言逻辑句法系统的“形成规则”和“构成规则”,它们只是起表达 人们情绪作用的假对象句子,所使用的是一种形式的说话方式,因此它们是“伪陈述” ,是应当否定的毫无意义的先验哲学命题。卡尔纳普在逻辑语义学时期,则创立了“语 言构架”理论,力图在语言分析的发展中,从语义学角度——即用关于意义概念和真理 概念的理论来补充句法学,进一步说明逻辑实证主义拒斥传统哲学的理论根据。

卡尔纳普认为,任何语言都依属于一定的“语言构架”(linguistic framework)。所 谓“语言构架”,就是指某一语言的表达式的系统,以及这种语言系统的构成性质的功 用。语言构架不同也就决定了所属语言构架内语言表达式的特定指称含义(nominees sense)差异。卡尔纳普在1946年发表的《意义与必然》一书中,提出一种新的方法用以 分析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这种方法就是摆脱那种认为语言表达式是给具体的和抽象的东 西命名的“传统的”假设,而代之以赋予语言表达式以内涵(含义或意义)和外延(偶然 的指称或名称)。认为个体常项、状词、谓词和陈述句所指称的内涵的东西分别是概念 、属性和命题,相应的外延是个体、类和真值。任何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就是从这个表达 式为其专名的那些实物、过程、人或东西。质言之,每一指谓的“有含义”完全在于“ 它是一个名称”。由于存在着语言表达式的此种内涵与外延不同,这就决定了语言表达 式的内涵部分归属于一个论域,它所指称的是唯名论所谓的个体的特殊的事物名称;而 外延部分则归属于另一个论域,它所指称的是实在论所谓的一般的本质化的实体化的事 物的名称。在卡尔纳普看来,语言表达式的内涵部分所指谓的事物名称是有其对等的事 物存在的,因而有其含义,这样的语言命题也是有其意义的;而语言表达式的外延部分 所指谓的事物的名称无其对等的事物存在,它只是一个类概念或者整体性范畴,虽然有 其含义,但却无意义。正是建立在这种把语言的含义(或者说意义)与语言表达式所指示 的内涵与外延等同起来的新方法基础上,卡尔纳普构建起了两大语言系统——即“整个 语言由下述两部分组成:其一是被人们假定为可以完全理解的观察语言;其二是这个网 络体的理论语言”。[1](P550)

在卡尔纳普看来,观察语言与理论语言是属于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观察语 言所谈论的是可观察事物,可以说,“可观察性是观察语言的最基本特征,”“可理解 性”则是它的突出性质。这种语言不涉及抽象的客体或者说抽象的实体,仅仅涉及可观 察的对象或事件。与此不同,理论语言的概念和理论的形成具有很大的自由性,理论语 句一般难以翻译成观察语言,对理论词语的解释是不完全的。理论语言是一种总体语言 ,它是用以表达对象语言的理论,即表述元逻辑的那种语言,所以又称为“元语言”。 确立了两种不同语言体系,那么按照卡尔纳普关于语言形式讨论的“容忍原则”(应准 确表述为“语言形式的约定论原则”)即“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选择他的语言规则,从 而也可以按他的愿望选择他的逻辑”,[1](P550)对象语言与理论语言也就有了各自的 使用,使用的结果则产生了各自的问题。卡尔纳普说:“现在我们必须区别两类关于存 在的问题:第一,关于构架内的某些新类型的东西的存在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称为内 部问题(internal questions);第二,关于作为整体的各东西的系统的存在或真实性的 问题,称为外部问题(external questions)。”[2](P206)换言之,超出某种所给定的 语言之外为了考察这种语言的可接受性而提出的问题就叫外部问题(如“自然数存在吗? ”);而接受一种含有某种特殊实体表述的语言问题则称之为内部问题(如“在前面的桌 子上有一本书吗?”)。卡尔纳普根据两种不同的语言构架来解释语言的内外问题,这就 驳斥了当时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当对外部问题所作的肯定回答被证明为真时,引 进一种语言的框架才是合法的。事实上,框架的引进在任何一种场合下都是合法的,语言构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是否方便、有效、简明等因素的差别。运用何种语言框架, 这只是一种语言设计问题。这样一来,卡尔纳普就从逻辑句法阶段坚持必须用物理主义 语言去统一各种现象主义语言转向了从对任一语言系统使用的内部问题与外部问题去讨 论什么样的问题是真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假问题?什么样的存在是真存在,什么样的 存在是假存在?什么样的哲学是真哲学,什么样的哲学是假哲学?

二、语言构架中的存在论思考

既然语言构架内存在着内部问题与外部问题,那末,如何去检验这些内部问题与外部 问题的真实性或者意义呢?假如我们运用观察语言去思考并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就会是 “桌子是物”、“房子是物”、“人是物”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不涉及抽 象的实体,它们是能够被人们观察到和可理解的,因而就是有其特定指称,也就是有意 义的。但如果我们从对观察语言可接受性去提出问题,那么,这种问题就不会是“玫瑰 花是物”而是“物存在”。“物存在”的问题便是观察语言构架的外部问题了。因为依 照观察语言系统的构成规则,在观察语言系统内一切可观察到的东西都是物,“玫瑰花 ”是能够观察到的,因此我们能够说“玫瑰花是物”。但“物”本身是一个抽象的词, 如果要说“物存在”,这就是把制定语言系统的概念误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东西的名称了 ,或者说是对观察语言系统的规则本身进行思考了。

这种对观察语言外部问题的词语表述,是一个“自由流动的系统”,具有概念的灵活 性,所能进行的是不完全的解释,它是由“许多基本的和通过公理相互连结的理论概念 所组成的网络体”[1](P550)——即“理论语言”。对于理论语言的意义问题,既是早 期逻辑经验主义者深感为难的问题,也是卡尔纳普后期逻辑语义学着力解决的问题。因 为随着从观察词语通过对应规则和公设达到某一理论词语的过程变得越来越长,在某一 理论词语和作为解释基础的观察词语之间的联系就变得越来越弱。卡尔纳普认为,鉴于 这种情况,理论词语的意义问题,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已不能再诉说什么了。但是,尽 管如此,还是能够从逻辑分析上为理论词语和句子提出一个尝试性的意义标准。首先, 关于理论词语,卡尔纳普指出,“如果有一个包含T的假设A,我们可能从A和附加的含 有另外一些己被确认有意义的理论词语的假设中,借助于公设和对应规则,推出一个离 开假设A就无法推出的观察语句,那么,这个理论词语便是有意义的”。[1](P553)其次 ,关于理论语句,“如果语言L中一个包含理论词语的表述符合L的形成规则,而且如果 所有在这一表述中出现的理论词语都是有意义的,那么,这个表述便是一个有意义的语 句”。[1](P553)

十分明显,卡尔纳普的这两个意义标准,仍然是从语言逻辑分析的角度提出的,虽然 他已经意识到理论语言并非只是一种超出人们感觉经验的“胡说”(维特根斯坦语),但 是,卡尔纳普作为一个逻辑经验主义者,即使在语义分析阶段,同样没有放弃其经验主 义的基本原则,没有放弃拒斥传统形而上学的一贯主张。在卡尔纳普那里,理论语言总 是抽象的、不可观察的。所以他也总是把理论语言与语言所高度概括和凝炼的客观现实 内容割裂开来,否定了理论语言的客观性、社会性,始终是把这种语言的意义局限在逻 辑分析的范围去讨论。我们认为,这种讨论是狭隘的,没有触及到作为反映客观现实的 语言形式的本质。不仅观察语言有其现实性的经验主义意义标准,同样,理论语言的意 义也只能从它所产生所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去确定。

当然,卡尔纳普的这种努力有其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又从语义学的角度,再次将传 统的哲学问题的语言表述划入理论语言范围,认为只有从逻辑上确认其意义,但在经验 中却不可观察和不可理解,毫无真实的实际的意义。从语言构架理论来说,语言形式是 无限多样的,不存在相互的优劣之分,人们可以根据简便、有效等因素任意选取一种。 卡尔纳普指出,人们最经常选取和使用的是观察语言。按照“观察语言”构架的性质, 人们当然可以问在观察语言内的事物存在问题,如:“在前面的桌子上有一本书吗?” “月球的背面有一座3000米的高山吗?”因为这样的问题是一些并不涉及到观察语言结 构本身的真实性问题;但是,如果人们不局限于观察语言构架之内,而去问一些诸如“ 有一个事物世界吗?”这样的涉及观察语言构架本身真实性的问题,则是通过语言用表 述语言构架内部问题的方式去表述了语言构架的外部问题,这实际上就是理论语言产生 的深刻根源,也就是传统形而上学问题不断产生、不断争论的语义学原因。卡尔纳普的 理论逻辑是,观察语言构架的内部问题是符合构成这种语言构架的原则的,人们可以观 察也可以理解,而一旦人们超出这种语言构架去谈论构成这种语言构架原则和概念时, 人们往往是用观察语言在谈论把原则和概念当作了实体对象的东西,这样人们就由选用 观察语言构架转到了选用理论语言表述观察语言构架的外部问题了。当然,这种问题的 提出(语言表述出)就违背了当初选用观察语言构架的初衷,也就成了不可观察的和不可 理解的、应当予以避免更是应当坚决拒绝去讨论的问题。

卡尔纳普通过这种对语言构架的语义学分析,自认为既找到了传统形而上学问题产生 的语义学根据,也找到了治疗传统哲学疾病、扭转传统哲学迷误的良方妙策。在卡尔纳 普看来,传统的形而上学问题就是人们选用理论语言去表述了观察语言构架的外部问题 ,总是把构成观察语言构架的原则与范畴当作抽象的实体来提问,这种问题是不可观察 的,也是不可理解的,去讨论这些问题则是毫无意义的。卡尔纳普还从根本上提出,世 界的存在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语言形式的选取和表述问题。当人们选用观察语言来表述 某物存在时,并不表示着人们已接受了事物世界真实性的信念。卡尔纳普宣称:“此中 没有这样的信念或断言或假设,因为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所谓接受事物世界,只不过 意味着接受某一种语言形成,换句话说,只不过意味着接受那些形成陈述,以及检验、 接受或拒绝陈述的规则。”[2](P208)这就意味着由说“玫瑰花是物”到说“物存在” 已经表明语言构架规则、语言构架问题发生了性质上的转换,只不过传统形而上学家不 知其所以然罢了。实际上,“物”作为观察语言构架的“某东西是物”的构成规则系统 的一个概念,是一个抽象的词,并非真实存在的东西的名称,说“物存在”,这就导致 了对观察语言结构的误解,陷入到传统的形而上学问题圈中了。

诊断出了传统哲学问题产生和讨论不清的语义学病根,卡尔纳普就为逻辑实证主义进 一步巩固其哲学主张——“反形而上学”,取消哲学基本问题,拒绝讨论世界的存在问 题(诸如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物质第一性还是精神第一性以及有关绝对本质、主 体客体等)又提供了新的理论注释和精巧的理论手法。这就说明卡尔纳普的语义哲学, 其理论辩护手段是新的,但理论观点和理论目的仍然是老的。那就是,哲学不是一种理 论,而是一种分析,是前期的逻辑经验证实分析,也是后期的逻辑语法分析和逻辑语义 分析。从语义哲学而言,世界的存在问题便是一个语言表达式的规则问题,而根本不是 一个所谓的具有真实性的存在的问题。卡尔纳普把这类关于存在的哲学问题称之为外部 问题,建议讨论这类问题的哲学家把这类问题解释为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把它们当作 决定是否接受一种含有这种特殊种类实体表述的语言问题。这样一来,所谓的哲学存在 问题就转化成了一个关于语言构架外部问题的理论语言问题,而否定了理论语言的可观 察性可理解性的经验意义,也就否定了传统哲学问题语言表达式系统的意义,进而就从 根本上取消了关于世界存在的一切哲学基本问题。

三、影响与问题:从逻辑语义分析到语言哲学

应当说,卡尔纳普的语言构架理论直接渊源于塔斯基的关于语义悖论、语义层和语义 学的真理概念的探讨。作为逻辑语义学的创始人,塔斯基认为语义悖论产生的根源就在 于混淆了语义层次。如的语言表达,是把“本页方框内的那句话”的自指性质 与断言一个不自指的句子的“不真”谓词混同起来导致的结果。所以要消除语义悖论, 必须区分被断言(被分析)的语言和在其中断言(分析)的语言,前者就叫“对象语言”(

objec-language),后者则称为“元语言”(meta-language)。通过这种区分,塔斯 基认为,真理的定义问题就获得了确切的意义。真理的定义就是以“T”等式为“实质 确切性”的条件,即“X是真的,当且仅当P”。如“雪是白的”这个断言,要认定“雪 是白的”这个名子名称(X)是真的,必须是当且仅当雪是白的这个句子本身(P)是真的。 在塔斯基看来,这个真理定义就把句子名称与句子本身区分开来,以避免语义悖论;又 使句子名称与句子本身对应起来,以使T等式能够成立。塔斯基的这种语义分析,强调 了语言对真理的影响,这确有一定积极贡献,但他却把这种影响扩大到坚持真理只是一 个“语义学的概念”,这就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性质,否定了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真理的存在。正如美国哲学家布兰克所指出的,塔斯基关于真理定义的理解“暗示着 一种‘无真理’论”。[3](P107)

毫无疑问,塔斯基关于语义层次和语义真理的分析直接启发和影响了卡尔纳普的语言 构架理论,其一,塔斯基的“对象语言”与“元语言”的区分演化成了卡尔纳普的“观 察语言”(可观察可理解的语言)和“理论语言”(以语词即语言系统构成规则和范畴为 对象的语言);其二,塔斯基将真理视为一个语义学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卡尔 纳普从更广泛的范围去对所有的哲学问题进行语义分析,并得出结论,所谓世界的存在 本质、真理等问题事实上就是人们对观察语言构架外部问题选用了理论语言所作的表述 。理清了卡尔纳普与塔斯基语义哲学的逻辑脉络,这就使我们能够从理论渊源上对卡尔 纳普的语言构架思想的理论目的、理论实质与理论影响作出深入而客观的评价。

1、“反形而上学”是现代科学主义哲学思想的一面理论旗帜,当然也就是以石里克、 卡尔纳普等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以贯之的最高理论纲领。现代非欧氏几何的发展 和在物理学与天文学中的应用,绝对实体概念的摒弃(例如相对论就摒弃了以太概念)以 及量子力学中对严格决定论因果性提出非常严重的怀疑,这都为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 上学提供了某种科学的背景。当然,尽管逻辑实证主义在各种理论的冲击下,不断变化 出各种理论花样,从早期主张“经验证实原则”的现象主义阶段发展到后来主张以可观 察的记录语言和记录陈述表述人们感觉经验的物理主义阶段,又从认定物理语言是统一 各门科学的基础语言发展到主张哲学的研究或者说科学逻辑的分析就是对纯粹的语言形 式(语言的逻辑句法)的研究,以及就是对语言构架的语义学理解,但从中仍然能够清楚 地看出,理论手法不断翻新,理论主题却始终未变。不过,逻辑语义学的兴起,还是给 西方现代哲学界以强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突出标志就是语言哲学的转向和广为传播。 虽然逻辑实证主义仍旧把哲学局限在人们的感觉经验范围内去对科学命题和陈述进行逻 辑分析,但哲学的本质或者说世界的存在问题则演变成了一种语言问题,语言理论代替 了哲学理论。卡尔纳普声称,“哲学家的最重要工作,就是研究各种可能的语言形式, 并且从中找出它们的特性”。“如果我们不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本体论问题 上,而是集中在与之相应的语言形式有关的那些理论的或实际的问题上,我们就能够得 到富有成效的根本问题”。[1](P513)显然,把语言问题当作哲学的根本问题,将语言 视为世界存在的本质,这既与逻辑经验主义的早期立场有所区别,也与孔德的实证论哲 学和马赫的实证主义要素论颇有距离,但这却启示着一种新的哲学研究方向,哲学问题 是通过语言来思考也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选取何种语言构架并如何加以正确的运用, 是我们能够思考什么样的哲学问题和怎样思考的关键所在。而有语言就有对语言的解释 ,对语言作何种释义也就意味着对世界存在问题作何种理解。可以说,以卡尔纳普为代 表的语言哲学直接影响了海德格尔语言理论、普通语义学的思考乃至哲学解释学理论, 也促使整个西方哲学由注重对世界本体问题的思考转向了对表述这种本体问题的语言的 研究。语言思考构成了哲学研究的新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卡尔纳普以后的哲学家大多 难脱语言哲学的影响,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语言哲学的时代。

2、世界的存在问题与表述这种存在问题的语言确实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语言影响我们 对世界本体问题的理解角度而言,语言哲学应该是有贡献的。但问题在于语言哲学家是 以语言来代替存在,以对语言的分析来消除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这就混淆了语言与 语言所表述的存在的本质区别,夸大了语言的影响作用。首先,语言只是一种文字符号 ,它产生于也发展于社会的实践;其次,语言本身毫无意义,其意义只在于对它的运用 之中;再次,语言内容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和社会性。总之,从本质上说,语言的实质 就在于对客观实在的反映,语言只是客观实在的声音化和文字化的表达而已。否定了这 点,也就必然会陷入把世界本质归结为语言(任意约定的)的主观唯心主义泥潭,也只能 重复以往的相对主义、不可知主义的同样错误。语言代替不了对哲学问题的无限探索。 卡尔纳普从主张对科学命题进行逻辑分析,到依照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理论,提出科 学逻辑分析就是语言的逻辑句法分析,晚期又从语言意义的角度,坚持对科学判断施以 逻辑语义学分析。逻辑语义学的理论目的就是力图通过创立“语言构架”理论来澄清和 分析哪些问题是我们观察语言构架允许我们去表述的,哪些问题则是超出观察语言构架 的意义范围用了抽象的理论语言去表述了我们不应该表述的问题。换句话说,世界有没 有存在,世界存在的本质是什么,这都完全依赖于语言构架形成的规则、假设。这也就 充分反映了逻辑语义学的理论实质,即依照语言构建的自由性否定语言反映的实在的客 观性。用对观察语言构架的误解,解释世界本体问题语言表述的起源性病根,以否定对 世界存在问题的表述语言来消除所有哲学基本问题,实现“反形而上学”主张。

3、如果说卡尔纳普的语义哲学启示了一种新的哲学研究方式,那么,从理论回应来看 ,这种哲学研究方式是令人忧虑的。把哲学研究等同于语言研究,这不仅导致了现代经 验主义哲学一贯主张的注意事实,讲究科学,力求使科学知识逻辑无误清晰明白的积极 因素消逝殆尽,而且促使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就前者而 言,逻辑语义哲学已经难以从严格的意义上归属于科学哲学的范围,正如维特根斯坦所 言:“科学哲学的事业与科学所进行的事情无关。”从后者来说,逻辑语义哲学把对世 界本体问题的思考转化成对语言问题的研究,进而否定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存在和对它所 做研究的意义。现代语言哲学转向成为了一种潮流性的理论趋势,普通语义学的产生,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释学的理解以及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都是在语言哲学背景下,从 各自的角度阐述了某种元哲学观。但与卡尔纳普语义哲学不同的是,卡尔纳普通过“语 言构架”理论是要将传统哲学的本体存在问题作为语言构架的外部问题,作为一种理论 语言来加以拒斥和否定,认为是不能运用观察语言框架内的思考问题方式去思考该语言 框架外的诸如“物存在”的问题的;而大陆的语言哲学则不同,他们同样将世界存在问 题理解成是一种语言问题,但语言作为一种本体论概念,其深刻的意蕴在于它是世界存 在的诉说、解蔽和展现,这就是说,大陆语言哲学是与本体论考察结合在一起的,它不 是通过语言研究来否定本体论,相反,是肯定和强调进行本体论研究的,只不过,已与 传统从纯客观的纯实体的角度来研究本体论不同,语言不再是工具,它成了一个本体性 、存在性的概念,反过来说,世界的本体存在问题实质上也就是一个语言问题。赫尔德 说:“一个民族怎样思维,就有怎样的语言”;海德格尔指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伽达默尔宣称:“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德国洪堡更是明确断言:“语言观就 是世界观”;等等。这些论断都在说明语言的哲学存在论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实际 上,卡尔纳普从语言角度审视了世界存在问题,但是是为了否定这些问题;大陆语言哲 学强调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则是为了肯定和加强本体论研究和建设。应该说,卡尔纳普 的关于世界存在问题研究的方向是与语言哲学潮流一致的,但它的意图则受到了既来自 科学哲学,也出于人本哲学的反击。美国逻辑实用主义代表奎因就坚决主张“重建本体 论,恢复形而上学”,提出了他的“本体论承诺”理论观点,虽然已与传统本体论观大 有差别,但坚持哲学必须通过语言的约定和承诺研究本体问题则是鲜明而强烈的;以塞 拉斯、夏佩尔等为代表的科学实在论更是将理论实体作为真正的哲学本体论来加以研究 。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源远流长和发扬光大,就从另一理论侧 面上表明,哲学不能不研究世界的本体性问题。因为,不研究世界存在问题,哲学就会 失去独立性,也就会失去未来;而离开了哲学的整体性反思,人类文明也一定是危险丛 生的。如果说有哲学的终结,那么终结的只会是“作为科学之科学”的“王者”地位和 形态的哲学,而作为人类之精神追求和终极关怀的哲学反思必定寓于人类无尽的探索和 实践之中。

收稿日期:2002-12-16

标签:;  ;  ;  ;  ;  ;  ;  ;  ;  ;  ;  ;  ;  ;  ;  

试析鲁道夫·卡纳普的“语言框架”存在主义_语义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