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济南的冬天论文

论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济南的冬天论文

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比较法论文,语文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比较阅读教学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不但能使学生对所学的文章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文以散文、小说为例,谈谈比较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比较法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早期作品。在教这篇散文时,可以拿老舍先生的作品《济南的冬天》来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阅读,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主要的相同之点:①笔墨精细。在《春》这篇文章中,作者抓住了富有特征的事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如写春草,作者用“小”“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偷偷的”“钻”等词语,细腻贴切而又生动地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草勃发的长势情态。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笔墨也同样精细。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等到快落日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忽然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②结构精美。《春》根据揭示主题和抒发情感的需要。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从轮廓到局部,从花草到春风春雨,从大自然的画到人的活动画面,安排严谨缜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画与画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揭示主题。《济南的冬天》的结构同样也很精美,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第二段是过渡,第三、四、五段分写山水,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③感情真挚自然。《春》中,作者把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含情的画笔,赋予各种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写出了十分感人的情感。《济南的冬天》在描写济南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或是直接抒发感情,或是创造意境,或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均是真情流露,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虽然两篇文章有许多相似点,但通过比较阅读,还是可以发现它们的不同点的。主要是表现手法的不同:①《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盼望春天的心情是多么的急切。②运用引用修辞,如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起对春风的描写,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济南的冬天》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如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用北平的“寒色”衬托济南的“暖色”,用“伦敦”的“暗色”衬托济南的“明色”,用“热带”的“热色”衬托济南的“温色”,通过对比和烘托,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

通过对比阅读,不但促进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思维的功能,如对比分析、鉴别等,使学生由原来的理解性阅读变为创造性阅读,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比较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抓共性,找规律就是通过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不同人物或不同文章的共同特征。阅读时比较小说中的人物或是几篇小说中运用的手法,能够发现文学创作中的一些规律。

《范进中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小说,《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的一篇小说。在教《孔乙己》这篇文章时,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构建和联结新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既能够复习巩固旧的知识,又能够通过对比去发现新的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发现这两篇课文的异同。共同点:①小说所揭示的主题都是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封建科举的罪恶,社会的世态炎凉;②小说对社会环境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描写,为文章主人公设置一个特殊的时代环境,也为他们必然的命运做了很好的铺垫。不同点:①时代不同。②人物形象不同。范进中举前懦弱畏缩,唯唯诺诺,甘受屈辱,奴相十足,中举后却又表现得圆滑世故。作者对范进是极尽讽刺,让人觉得范进可笑也可恶;而孔乙己虽然穷困潦倒,却自命清高,善良温厚。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③主人公遭遇不同。范进老年中举,改变了家道贫寒的窘境,使乡邻和丈人刮目相看、阿谀奉承,生活从此意味着荣华富贵;孔乙己也考了半生的科举,却连个秀才都捞不到,生活穷困潦倒,受尽众人的嘲笑侮辱,悲惨死去。④表达方法不同。《范进中举》运用了对比、夸张和讽刺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以及众人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从而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社会的世态炎凉;而在《孔乙己》中,采用白描手法,叙述了孔乙己后半生的不幸遭遇,揭示了辛亥革命前中国封建社会冷酷的社会现实。

在进行比较阅读时,学生的兴趣特别浓厚,能争先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不是停留在接受性、继承性的阅读,而是在阅读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创造。依此类推,诗歌教学、戏剧教学等,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除了以上介绍比较阅读教学法在散文、小说中的运用外,还可以有多种形式。一是同一单元内进行比较,例如:同一单元内容大体相同,写法大致相似的两篇课文比较;同一单元体裁相同的几篇课文思想内容和手法异同的比较;同一单元体裁相同的两篇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比较;同一单元几篇体裁相同课文的综合比较。二是超越单元界限的比较,例如:不同作家不同体裁而写法有同有异的两篇课文的比较;不同作家体裁相同,内容和写法也大体相同课文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体裁的几篇课文的比较。等等。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加深记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标签:;  ;  ;  ;  

论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济南的冬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