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易逝,芳华长留。—浅析《芳华》中的浪漫情怀与现实写意论文_房晗

岁月易逝,芳华长留。—浅析《芳华》中的浪漫情怀与现实写意论文_房晗

摘要:在娱乐至上、商业片充斥的电影市场能够出现《芳华》这样一部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影片,足可见冯小刚导演的用心,它就像写给文工团、写给曾经的自己、写给那个时代的一封情书:“五十年代人看了流泪,六十年代人看了感慨,七十年代人看了唏嘘,八九十年代人看了新鲜。”他将自己对文工团的感情注入到影片叙事中,用浪漫的情怀去表现1970—1980年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让观众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去感动、去反思。

关键词:《芳华》;浪漫主义情怀;现实主义写意;冯小刚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滴滴鲜血染红它。-----《绒花》

2017年12月在我退伍3个月真正体验到“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后《芳华》上映,开饭号响起,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我的那段芳华……

我老爷是文革时的红卫兵,至今闭口不提当年的混乱和自己的无知,他去看《芳华》是对时代的反思;我伯伯在越战中担任野战医院医生,他说越战老兵群体组织看《芳华》是对并肩奋战却未能归来战友的思念;我的同学听说冯小刚导演上了新作去看《芳华》,他们带着专业的角度去评判影片;我的妹妹因为喜欢黄轩以及超高颜值演员而去看《芳华》。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理由去看《芳华》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芳华,岁月易逝,芳华长留。

2017年12月在娱乐至上、商业片充斥的电影市场能够出现《芳华》这样一部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影片,足可见冯小刚导演的用心,它就像写给文工团、写给曾经的自己、写给那个时代的一封情书:“五十年代人看了流泪,六十年代人看了感慨,七十年代人看了唏嘘,八九十年代人看了新鲜。”他将自己对文工团的感情注入到影片叙事中,用浪漫的情怀去表现1970—1980年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让观众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去感动、去反思。

《芳华》在画面、音乐方面取得成功不言而喻,可以用大片来评价。有人说导演对于文革以及越战的反思不够明显,但是我却觉得导演是在用一种浪漫的情怀去描绘那段实的历史,从小人物的命运去引人反思,虽隐晦但却更深刻。影片开篇长达55秒的长镜头交代了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背景,也引出主人公刘峰和何小萍。导演以刘峰和何小萍的感情故事为主线,穿插萧穗子、郝淑雯陈灿的三角关系,以及文工团内部的矛盾纠葛,用萧穗子的讲述来串联、讲述故事,使观众从中抽离出来,更加客观的去审查那段历史、反思那段历史,这种讲述故事的方式并不罕见如《我的父亲母亲》、《红高梁》等等,让影片在浪漫的基础上增加了真实性、客观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我看来,《芳华》与直面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黑暗的影片不同,它以一种侧面的角度、娓娓道来那段历史,导演描述的文工团也像是乱世中的世外桃源,虽然何小萍、萧穗子的父亲受到文化大革命的迫害,文工团内部也有欺负弱小的现象,但是在文工团里的她们还是可以享受音乐、舞蹈、甚至游泳,可以吃饺子、冰棍,这样的生活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社会动荡的岁月,是难以想象的。文工团整体上也是积极向上的集体,在混乱的时代像是避难所一样的存在,只有在何小萍父亲的信里我们真正感受到文化大革命对于人的迫害:“爸爸上辈子做了什么孽啊,这一世要受到这样的惩罚。”、“现在爸爸的力气用完了就盼着早死早托生”,短短一封信、一段画外音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文革时期社会的黑暗,导演这种隐晦、对比的表述方法给我们的震撼并不亚于将血淋淋的场面直接呈现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小,我想这种震撼可以更加长久,更加能让人在沉默中去思索。另外影片唯一一次正面表现文化大革命的镜头是在小萍出部队去照相馆取照片时,游行的队伍高喊:“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誓死捍卫党中央,誓死捍卫毛主席,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下一个镜头接想入党的人抢着打扫猪圈却不关栅栏致使猪跑到了正在游行的街上,猪逆着人流奔跑,街上游行的人和跑到街上的猪,这难道不是一种隐喻蒙太奇?不是导演的刻意安排,不是导演对当时混乱社会的揭露和讽刺?在影片后半段的描述中,讲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结束后社会对于英雄的遗忘,但在影片人物最终命运的交代中不管是成功人士陈灿、郝淑雯夫妻关系貌合神离;还是远嫁异国的林丁丁身材走样,都没有林峰和何小萍生活的平静、安详。就像萧穗子的旁白:“我不由暗自感叹,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是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导演给了善良的人出路,也将浪漫情怀延续到了影片结束。

影片在镜头运用中也将浪漫情怀与现实写意发挥到极致,影片多采用暖色调打光,逆光营造梦境般的错觉,尤其是在表现女兵洗澡时,光打在水珠上,使水滴滴如珠,如梦如幻,也许这就是在冯小刚导演记忆中梦幻般的文工团记忆吧!

在表现改革开放时刘灿在房间播放当时被认为是靡靡之音的邓丽君的歌,用红绸子遮住灯,满屋红色,营造了一种浪漫、堕落的氛围,与下一个镜头部队大门口同样是红灯笼照亮的毛主席像形成对比蒙太奇,昭示着社会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另外影片后面部队解散、刘峰回部队看望时部队门口已经挂上了红色的可口可乐广告牌,三个红色调镜头将社会的变革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表现刘灿出车祸,萧穗飞奔去看他的时候,导演运用白床单当前景,逆光下制造出剪影效果,慢镜头萧穗子从床单后跑过,用唯美的画面去表现紧急的事情,将浪漫的情怀运用到影片的各个角落。导演即使在表现残酷的战争场面时,也具有浪漫情怀和现实写意兼具的表现,著名的六分钟战争场面长镜头即使画面残酷,但是少数慢镜头调节了影片节奏,也为影片增加了悲壮、浪漫的氛围。可见浪漫情怀与现实写意并不是矛盾的存在,《芳华》就是最好的见证。

联想冯小刚导演与严歌苓编剧早期文工团的经历,知道他们抒写的是自己挥之不去的情怀,是那个年代人的情怀,但是这种情怀又含有那个特定年代的现实写意,它没有多愁善感又或妄自菲薄,而是不急不躁的将真情流露,一代人的芳华已逝,但是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不容忘却,同时,更多的人芳华正在到来……

论文作者:房晗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岁月易逝,芳华长留。—浅析《芳华》中的浪漫情怀与现实写意论文_房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