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 528315
摘要:工程管理是建筑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基础,缺乏管理的施工过程会存在很多弊端,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尚存在较多问题,急需进行管理优化。本文在阐述建筑工程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对策,以期有利于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行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前环境下,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已成为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这一趋势的转变对整个工程的管理造成较大冲击,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的建筑工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更新及优化,势必造成工程管理效果的下降,影响工程质量和企业效益。
一、管理内容
(一)施工管理
管理贯穿整个设计和施工过程,材料、设计指标等都包含在管理的范围内。对现场环境、设计要求等全面考察,能够更好的完成各项管理工作。管理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工作,可见全面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者需根据部门人员构成,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保证每位员工职责明确,且实行责任制,强制规范员工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还要充分调动监督部门的作用,将各施工程序纳入实时监管之下,及时纠正员工出现的错误。对失误次数较多的员工,需按照处罚体系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严重失误的可按照比例扣掉其工资。此外,管理时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矛盾,提高施工团队间的工作效率,使其在磨合中逐渐提高合作意识。
(二)造价管理
造价即成本,该过程在设计之后,建筑施工之前,预算人员根据相关设计资料,对施工成本进行精确评估,成本管理直接决定企业利润。其管理内容如下:明确此次施工主体在市场中的定位,招投标阶段能够帮助管理者很好的定位;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完成各项材料、人力等成本的核算工作,预算必须秉承着公平、客观的态度,尽量减少预算中可能出现的漏洞;根据造价结果,将成本较高的设计点罗列出来,并研究是否能够用成本更低的方式完成,且不降低原本的施工质量。必要时可借助先进的施工技术;签订合同前,施工方需仔细研读相关条款,保证合同不存在疏漏,为后期施工提供有力保障;施工过程在现场指派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其工序、材料等进行监管,保证材料最大的使用率,同时监督员工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质量管理
较高的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关键,质量的提升一直是所有建筑单位共同的努力方向,可从以下方面来提高质量:全面提升施工者的素质,使其形成质量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清楚规定各个施工环节,并将环节落实到人,改变以往责权不明、推卸责任等现象;若施工时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需根据相应的处罚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处理;施工者需要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对施工现场发生的意外事故,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并解决相关问题;管理者可将关于质量把控的内容编写成册,并在施工现场大力宣传;建立切实担负起相关职责,进场材料的质量严格检测,避免不合格材料混入建筑中,从而降低其整体质量。
二、影响因素
(一)人为因素
施工者是完成建筑的主体,现阶段施工人员大部门是综合素质较低的农民工,其学历、文化素养等各方面相对欠缺,不能准确的理解施工质量。很多时候对上级下达的任务,执行度较低,建造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工人遵守各项制度的意识薄弱,这给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带来很大阻碍。很多员工对自身的职责并不清楚,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浪费现象严重。此外,施工者的专业性普遍较低,很多施工作业完全依靠的是以往的经验,并未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建筑进行施工,这是建筑质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二)技术因素
此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材料质量和设备质量。材料是建筑质量的基础保证,若其未达到相关标准就被使用在施工中,会大大缩短建筑寿命。很多施工单位为牟取巨大的利润,在材料购买上通常只要求价格低廉,并未将其质量和实际施工联系到一起,有的建筑完工后不久,就会出现坍塌现象,严重影响住户的人身安全。机械设备是现代建筑施工的必备品,针对施工需求,近年来我国对机械设备的优化力度很大,施工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当中。但在机械的自动化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若能进一步提升建筑机械的自动化水平,施工效率和质量会有很大提升。
(三)环境因素
环境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施工也会反过来破坏环境。砂子是建筑的必备材料,在施工中会产生大量扬尘,降低施工现场周边的空气质量,进而威胁到居民的健康。施工中用到最多的就是水,很多单位并未对废水进行处理就随处排放,这会对周边农田产生严重污染。施工现场温湿度的变化会影响浇筑过程,若不能保持内部结构和外部温度的统一,浇筑结构很可能会出现裂缝。可见环境和施工的影响是相互,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并测量现场实时温度,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质量。
三、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完善建筑管理体制
建筑工程行业的现代化管理需要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进行基础保证。从管理过程来看,实事求是是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完善的基本原则,建筑工程企业应在自身管理实际的基础上,进行不合理内容的制度的优化改进,确保管理过程转变的循序渐进。同时,在管理体制完善中,注重先进管理理念的应用,确保施工过程中管理队伍的健全与规范,从而实现建筑工程行业的规范、稳定发展。
(二)提升管理人员理念认识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认识理念对工程管理 质量具有深刻影响,其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在实践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对三个管理主体进行现代管理理念的培训,确保管理队伍认识理念的先进性,能够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建筑工程中的人力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等。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管理理念中,一线施工作业人员也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单位因对其进行必要管理理念灌输,确保整个管理实践的有效落实。
(三)应用现代管理手段
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保证管理过程的有效落实,实现管理质量最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智能化应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也应针对性的提升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水平,确保管理过程的质量化和效率化。譬如,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内容上落实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确保管理结果的数据化、信息化;而在管理过程的传达上,广泛应用现代通讯工具,确保管理指令传输的高效、准确,进而将建筑工程管理落实到具体施工的各个环节。
(四)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监管
建筑工程的的自我监管造成管理过程落实不到位,管理质量较低的问题。新经济心态下,这种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一不能适应当下的管理需求。较高的质量标准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全过程监管,确保工程管理与实践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实现管理结果的高效准确。具体而言,在建筑管理过程中,必须确保政府监管智能的有效发挥,通过定期监管、及时回访的方式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把控,确保管理过程适应实际的工程发展需要,为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有效的外部环境保证。
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其只有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明确其影响因素,并做好管理措施的优化改进,才能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端阳,乌利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0)
[2]姜雪.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10)
[3]卢忠义.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山西建筑,2018,44(28)
论文作者:刘丽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建筑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过程论文; 因素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