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两个转变”做好1997年(1997年1月16日)的内贸工作_两个转变论文

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两个转变”做好1997年(1997年1月16日)的内贸工作_两个转变论文

深化改革开拓市场推进“两个转变”做好一九九七年的内贸工作——(一九九七年一月十六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个转变论文,一九论文,内贸论文,九七年论文,深化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同志们:

全国商品流通工作会议今天开幕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1996年的商品流通工作,研究部署1997年的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我们这次会议非常关心。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朱镕基和李岚清副总理会前专门听取了我部的汇报,江总书记为会议亲笔题词,李鹏总理、镕基副总理为大会发来贺信,岚清副总理还将亲自到会,发表重要讲话。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商品流通工作在新的一年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下面,我代表部党组讲几点意见。

一、1996年商品流通工作的回顾

1996年是内贸工作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商品流通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李岚清副总理接见了全体代表,并作了重要指示。部党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确定了概括为“五三一工程”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发展商品流通工作的六条基本方针,即把“急中央之所急、想老百姓之所想”作为商品流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服务作为商品流通工作的根本宗旨,把稳定市场、稳定物价作为商品流通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实现“两个转变”作为商品流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把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作为发展商品流通的根本原则,把实现内贸部门对全社会商品流通的统一管理作为努力方向。会后,全国内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的精神,普遍认为“五三一工程”和六条基本方针符合我国商品流通工作的实际,统一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一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重点,抓好大事,紧紧抓住“五三一工程”不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去年,国内市场重要商品供求平衡,购销两旺,市场繁荣稳定,价格涨幅回落。这是全国各行各业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也是我们内贸系统1300万干部职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归纳起来,1996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努力抓好重要商品的供需调控,促进市场繁荣和物价稳定

1996年的商品市场同往年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由于中央和地方领导重视农业,认真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主要农副产品获得丰收,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二是生产资料和工业消费品供求结构矛盾突出,部分产品供大于求。在市场形势变化的情况下,各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注意提高重要商品供需的调控水平,促进了市场繁荣和价格稳定。

为了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保证重要商品的市场供应,各地克服资金、仓容、销售等多方面的困难,增加重要商品的收购和储备。去年上半年,生猪和食糖产区销售价格一度持续下降,我们通过增加储备、省间调拨和国有食品企业增购扩销等手段,增加收购猪肉20万吨,组织国有糖酒企业收购食糖23万吨,迅速遏制了价格下跌。秋收后,为了缓解玉米产区库容不足影响收购的矛盾,国务院下令调运200万吨玉米入关,产销区粮食部门顾全大局,密切配合,提前完成了任务。各地粮食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收购、稳定粮价的指示,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在挖掘粮库储粮潜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库容,改善服务,加快了收购工作。截至12月31日,粮食部门累计总收购866亿公斤,比去年同期增加24.7%,其中国家定购完成计划的93.8%,市场收购完成计划的77.4%,国家专项储备、地方储备、商品库存都比上年有较大增加,基本稳住了粮价,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目前从总体上看,全国不存在“卖粮难”的问题,也不存在“谷贱伤农”的问题。除粮食外,油、肉、糖和重要生产资料也都建立了必要的储备,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成为调控市场可靠的物质保证。

各地商品流通主管部门坚决执行国家的物价政策,加强对人民生活必需品和城市居民服务价格的监审工作。针对往年蔬菜价格涨幅居高不下的情况,各级商业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货源,开辟“绿色通道”,恢复国有菜店经营,组织反季节蔬菜的跨区域调运,并动用副食品风险基金进行补贴。去年仅南菜北运就完成了近12亿公斤,比上年增加23.8%,使蔬菜市场淡季不淡,并保证了灾区蔬菜供应和价格的稳定。目前在大中城市中,国有蔬菜、食品企业的经营比重增加,其中蔬菜批发占到社会总销售的15%至20%左右,对市场价格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影响。去年,全国蔬菜价格涨幅比上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肉禽蛋价格涨幅下降近20个百分点。

去年是我国重点建设得到加强并取得顺利进展的一年。物资系统为满足农业、发电设备、铁路、交通和国防军工等方面的重点建设需要,通过计划安排了钢材、重油、煤炭、木材、水泥、铜、铝、汽车等多种重要生产资料;为重点工程组织设备成套项目260个,供应设备金额21亿元;适应国防军工需要物资时间紧、技术要求高、批量小的特点,采取专项订货会等办法,保证对专用料的需要;去年经国务院批准,还安排储备物资出库、入库63.3万吨,对调控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过全国商品流通系统广大职工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全年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到35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社会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1%,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我们为实现市场繁荣稳定、物价涨幅下降的调控目标,尽了自己的责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流通改革不断深化,推行新型营销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

连锁经营自1995年上海会议以来,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很大发展。目前,全国已有各类连锁公司700多个,各种形式的直营店、加盟店10000个左右,成为商品流通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销售额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传统的零售商业。现有的连锁店尽管有些还不够规范,但在方便群众购物、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物价水平、提高企业效益等方面,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受到社会各方面的一致欢迎。少数连锁企业成功地打破了部门和行政区域的界限,初步形成了规模优势。如上海华联超市公司,成立三年迈出三大步,店铺已经发展到101家,不仅发展到上海市主要区县,而且把店铺开到外省。去年销售额9亿元,利润1800万元。粮食连锁店发展很快,而且把粮油、日用百货、熟食品“三合一”销售,效果也很好。一些地方还试办职工消费合作社,把连锁经营和职工互助、扶贫解忧结合起来。物资企业也开始在机电、农机行业和民用煤销售中进行连锁经营试点,并取得一定进展。

代理制试点工作,去年在106家物资企业开始实施。国家经贸委等部委发布了扶持政策,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试点流通企业落实了近百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使用规模。年初共签订钢材代理协议455万吨,占试点生产企业产量的22%;签订汽车代理协议19万辆,占试点企业产量的25%。这些协议已基本完成。更可喜的是,双方经过一年的合作,增强了共识,进一步坚定了搞好代理制的信心。如鞍钢决定对代理额10万吨以上的流通企业,按每吨9元返利,而且今年的代理量增加了24.4%;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今年的代理量,也比去年增加了17%。物资配送工作已在全国40多个城市发展,现已形成年200多亿元的配送能力,在钢材剪切、动力配煤、散装水泥、商品混凝土等配送项目上有较大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流通费用,而且净化了流通秩序和社会环境。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去年成功地进行了粮食购销价格的调整,推进了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在两线运行规范化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案。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李鹏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商业连锁经营迅速发展,代理制稳定推进。”充分充分肯定了我们所取得的进展。

商品流通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去年也取得进展。上海等地着眼于从总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结合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组建和发展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效果明显。我部华星集团、中谷集团、中轻物集团、上海华联集团和浙江物资集团等,成为第一次被列入国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的内贸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流通企业,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去年也都有所进展。安徽、四川、山东、湖南等地在小型企业的改革上,大胆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探索,使一批小企业摆脱了困境,增强了活力。

(三)市场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整顿流通秩序有所进展

部党组在上次全国商品流通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逐步建立粮油商品、“菜篮子”商品、工业消费品、生产资料四个市场体系,这项工作去年开始起步,特别是在批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天津等省市通过地方立法形式,明确由商品流通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和交易行为,促进了批发市场建设沿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以内贸部和省市商品市场主管部门为主的批发市场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中心批发市场和区域性批发市场作为商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商情信息中心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步显示出来。蔬菜批发市场在衔接产销、稳定供求、满足市场需要、平抑蔬菜价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旧货调剂、实物租赁和旧机动车交易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

去年,加强市场法制建设、整顿流通秩序的工作有所突破。由我部负责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国务院并明确我部为全国拍卖业的主管部门,为我国拍卖业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对肉类、煤炭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商品流通秩序的整顿工作,去年有了重大进展。生猪定点屠宰工作进展很快,目前已经在90%以上的大中城市、70%以上的县(市)实行,老百姓开始吃上“放心肉”。民用煤市场的整顿工作也取得成效,我们在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一手抓打击掺杂使假行为,一手抓推广“集中粉碎、统一配送、定点成型、连锁经营”的办法,净化民用煤市场的工作已初见成效。

(四)树立内贸行业新风,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1996年,我们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内贸行业新风,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内贸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我们和中宣部共同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现正在向纵深发展;同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单位合作,联合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等项活动,评选表彰内贸行业的“青年文明号”和妇女模范人物,并在全国内贸系统开展向十大规范人物学习的活动。不久前,我们还结合贯彻中央六中全会精神,挑选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粮食、商业批发零售、物资供销、肉类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行业,公开对社会承诺具体的服务标准,推出十大窗口示范单位,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这些方面的工作,改善和提高了国有流通部门和企业的社会形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去年,我们召开了首次流通科技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科教兴贸”的战略。会后,向国务院领导同志进行了专题汇报,得到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商业自动化技术集成、散粮储运技术、建材配送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等项目,已经列入国家有关计划。教育工作坚持院校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方针,深化部属院校办学体制改革,职业教育围绕培养实用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目标,取得进展。商办工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围绕“米袋子”、“菜篮子”工程调整结构、开拓市场,去年的工业总产值比上年有所增长。饮食服务业突出大众化的特色,在经营方式和服务领域上开拓创新,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去年全社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15%,其中商业系统企业盈利10亿元左右。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取得新的成果,去年又有3家国务院批准的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开业,两家合资连锁企业正在积极筹建,赋予内贸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工作和海外投资项目也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内贸系统的党委、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加强党的建设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一手抓好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一手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项治理、案件查处等项工作,有效地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保证作用。普及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我部普法办公室和河北省贸易厅、上海物资集团等10个单位,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全国普法先进单位”的称号。审计部门突出经济效益审计,积极促进企业改革、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行业协会的工作普遍得到加强,中国商业联合会、物资流通协会和粮食流通协会以及各地的协会、学会、研究会等,努力做好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对策研究等项服务和政府委托的行业管理工作。

商品流通工作一年来取得一点成绩,主要原因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各地党委和政府对商品流通工作的直接领导。我部和各地流通主管部门、流通企业的广大职工,克服了种种困难,尽职尽责,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在充分肯定去年商品流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是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流通企业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国有流通企业机制转变慢,“小、散、差”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加上历史包袱和竞争环境的不平等,导致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利润减少,亏损增加,经营困难,去年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内贸系统全行业亏损。二是部分重要商品的市场流通秩序仍然比较混乱。生产资料流通中,违规和非法经营问题比较突出;彻底解决生猪私屠滥宰现象,还需做更大的努力;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上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都还不够。三是市场建设与管理中,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的现象。内贸部门作为统管全社会商品流通的职能部门,职能转变不快,行业管理的力度和手段也不够。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努力做好1997年的商品流通工作

1997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召开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审时度势,确定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落实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降低物价上涨幅度,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也就是我们搞好商品流通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根据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国务院确定今年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控目标为8%,固定资产投资率32%,物价上涨幅度比去年略低一些。对商品流通工作来说,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比较有利的。从总供给状况看,去年我国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粮食产量创造历史最高水平,肉类、水产品、蔬菜、禽蛋、奶类、水果、糖料等产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丰收后要保护清醒的头脑,下决心走出“丰收—跌落—调整—再增长”的怪圈,走上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因此,今年将继续保持对农业的重视,粮食实现稳产或小幅增产是完全可能的。工业产品今年在主要品种上,也将继续保持总量平衡有余状况,而且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品结构将趋于好转。同时,国家外汇储备已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通过进出口调节国内供求的回旋余地加大。从总需求趋势看,“九五”计划确定的一批重大项目今年将陆续开工,农民增产增收,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国内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可望在去年的基础上稳定增长。因此,今年有望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较低的物价上涨率,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29000亿元,比去年增长18%;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将达到39300亿元,比去年增长10%;市场购销将继续保持繁荣、平稳的状况,物价增长幅度比去年略有降低。

我们在看到各种有利条件的同时,对商品市场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情况、新的趋势、新的问题,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我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特征已发生明显改变,越来越多的商品开始走向买方市场,市场形势出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商品结构上,食品类商品销售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增幅的主要因素,而大部分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销售不畅;二是在企业结构上,非国有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中外合资合作企业销售增长很快,国有流通企业销售在社会销售总额中的比重下降;三是在业态结构上,城市大型百货商场销售增幅下降,利润减少,而各种类型的连锁超级市场、便民店以及集贸市场销售增幅很大;四是在市场结构上,尽管农村市场的销售额增长速度加快,但同城市的实际销售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农村市场的潜力远没有释放出来。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科学地分析了当前形势,把“积极开拓市场”确定为今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的内容之一,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从国民经济的宏观发展趋势来看,市场开拓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工业产品的产销率尽管有所好转,但库存积压仍很严重;从中长期看,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市场的开拓;同时,长期困扰我们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问题,也要靠市场进行引导。其次,从流通企业的现状看,开拓市场也成为国有流通企业发展和存亡的关键问题。去年全社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速度都达到百分之十几,这不能再说什么“市场不旺”,而是我们自己销售不畅,流通不活。在买方市场形势下,流通企业的经营行为和以往有根本的不同。过去是抓到资源就能挣钱,而现在必须要抓住用户,吃市场饭。时至今日,任何指望通过经济过热来启动市场、带动销售的想法,都是完全不现实的,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已多次指示我部,要认真重视开拓市场特别是开拓农村市场问题。通过半年的实践,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了。

根据中央确定的1997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上述对经济形势的分析,部党组研究认为,今年商品流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决贯彻中央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改革,在“两个转变”上下真功夫,把开拓市场、扩大销售特别是开拓农村市场作为突破口,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五三一工程”,并根据新的形势赋予新的内涵,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打好扭亏增盈的翻身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内贸行业新风。

(一)在买方市场的新形势下,提高对重要商品的调控水平

在新的一年中,我们丝毫也不能放松重要商品市场的调控工作,但要赋予新的内容。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当前经济总量平衡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物价涨幅回落的基础并不牢固,通货膨胀的压力始终存在。中央要求今年的物价上涨幅度略低于去年,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在买方市场的新形势下,调控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既要防止物价反弹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又要防止物价过分下跌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对调控水平的要求比以往要高得多。

去年粮食获得丰收,当务之急是要全力抓好收购,稳定粮价,保证农民增产增收,保护农民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是当前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各地粮食部门要加快收购进度,少数没有完成国家定购粮收购任务的要抓紧完成,同时要以定购价收购国家专储粮和地方专储粮,并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保护价格敞开收购议购粮,不准拒收或限收,不准打白条,当然也要动员农民自己多存储一些余粮。实行国家规定价格收购产生的购销价差,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建立的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在收购中,要严格收购资金的管理,抓好促销,降低费用,及时回笼货款,绝不允许挤占挪用。这要作为一条政治纪律,再发现挤占挪用者,必须严肃处理,并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要认真解决收购中的仓容不足问题,除了充分挖掘粮食部门现有的仓储设施潜力外,还要通过租赁、代储等方式,充分利用商业、物资、铁路、工矿企业和部队的空闲库房,进行改造后存储粮食。当前粮食入库相对集中,要克服困难,加强烘干等项措施,保证安全储粮。总之,要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把农民愿意交售的粮食全部收上来。

其它主要农副产品今年预计供求基本平衡,要在继续抓好总量平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地区之间、季节之间、品种之间的供需平衡。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要根据新的市场形势,改革重要商品的管理和购销体制,增强国家宏观调控和调节市场的能力。要完善重要商品和物资的储备及风险基金制度,并根据市场需求改进和调整储备品种,加强和改善对储备商品和物资的管理,及时推陈储新,减轻国家负担。目前有的省市重要商品风险基金不能足额到位,影响了调控力度,流通主管部门要积极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督促基金早日到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重要商品的供需分析和市场动态监控制度、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加大价格管理力度。为了支持国有流通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一些城市将现由国有蔬菜、食品公司经营使用、房产部门管理的零售网点,划转给商业主管部门统一经营管理。我们已向国务院汇报,争取在全国统一解决这个问题,但各地不要等,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先走一步。要继续争取落实民族贸易扶持政策,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商品供应和流通扶贫工作,保证市场稳定和价格稳定,促进社会稳定。

(二)千方百计开拓城乡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拓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生产部门提供商品的种类、数量、价格,同消费者购买力大小及消费需求的心理状态,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以及基础设施的状况,同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等都有直接关系。尽管开拓市场不完全是商品流通本身的问题,但商品流通部门负有重要的责任。

当前,要在抓好城市市场供应的同时,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我们一方面要抓紧抓好农副产品收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购买力;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差别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好适销对路商品的供应。在开拓农村市场时,首先要搞活县级流通企业,这既是开拓农村市场的需要,也是促使县级流通企业摆脱目前困境的关键。要办好设在县镇的零售网点,进入农村集市,扩大对农民的销售,同时要发挥好批发功能,同供销社合作,或是向农村个体、私营销售网点供货,不要急于盲目新建网点,铺新摊子。基层粮站要在搞好“两代一换(代农储粮、代农加工和品种兑换)”基础上,扩大服务领域,成为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力量。大中城市的零售商场,可以通过发展连锁店和联营等形式,利用大型商场的信誉、管理和进货渠道,以及当地的原有流通设施,在县城或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建立销售网点。物资企业要适应农民建新房、农田水利建设、道路修建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和原材料。要加强对农村维修人员的培训,把技术服务网络伸展到农村,解除农民购买耐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后顾之忧。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地流通主管部门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并争取把开拓农村市场纳入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的统一规划。

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旧货市场、食品市场和服务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城市高中收入者同低收入者之间、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梯次消费差别,我部正在六个城市进行旧货交易的试点,并争取有关部门在税收和启动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要通过旧货回收,带动新产品的销售,促进生产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同时从开始试点时就要规范,防止在旧货交易中出现非法交易和销赃等行为。利用物资企业的库存,建立农用机械、排灌设备、水利建筑机械等实物租赁市场的试点工作,也要抓紧进行。我国的食品销售一直持续快速增长,城市中现有的小百货店、粮店、菜店、副食店,要尽可能改造成以销售食品为主、综合经营的连锁超级市场和便民店,积极扩大主食成品、半成品、小包装分割产品和蔬菜等生鲜食品的经营,方便居民,扩大销售。饮食服务业的发展,要坚持把大众市场作为重点和新的增长点,注重增加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要积极搞好早点供应,增加风味特色食品,大力发展方便、卫生、可口、便宜的快餐品种;为老百姓着想,积极发展价位适中、服务规范的便民理发、洗澡、洗染、照相网点,努力开拓家庭服务业。

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有新的思路。一是要工商联手,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关系。流通企业要围绕住宅建设、电子产品和农用运输车辆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相关产品的销售,并积极提供市场信息,引导生产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开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商品。二是要发展新型的营销方式,通过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等,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费用。三是对行之有效的传统销售方式,要继续坚持,同时不断开辟新的内容。四是要发扬吃辛苦饭、市场饭、服务饭的精神,不能总是坐在办公室里研究方案,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

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包括国内外两个市场。我们要积极稳妥、合理适度地推进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继续做好赋予内贸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工作,积极扩大出口,办好海外企业,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以及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市场。

(三)积极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加强批发市场建设

流通领域的“三大改革”,既是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新型营销方式,又是“两个转变”的重要内容,今年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并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中央确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今年改革的重点。要实现政企分开,加快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实现储备和经营分开,完善粮食储备体系;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粮食事权,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完善粮食价格和购销管理体制,逐步实现价格并轨;积极培育粮食市场体系,搞好省际粮食调剂;妥善解决粮食财务挂帐,改善资金供应办法;在坚持国有粮食系统主渠道的同时,实行“一主多辅”的粮食多渠道流通,生产部门等经批准也可以直接经销粮食。我部和国家粮食储备局正在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原则,会同国家计委等部门研究具体方案,待国务院正式批准后,积极稳妥地进行实施。

连锁经营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经营规模化和管理规范化。要努力打破行业、区域和经济成分的界限,在对现有连锁企业进行调整、兼并、重组以及发展特许连锁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增加连锁企业中店铺的数量,扩大规模;按照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即将发布的《连锁商店经营管理规范办法》,对现有连锁企业进行规范,重点抓好强化总部功能、提高统一采购比例,完善连锁企业内部管理,实现作业系统化、管理手册化;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动员社会力量加快配送中心建设。今年上半年,将要召开全国商业连锁经营和蔬菜工作会议,请各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代理配送制要加快落实扶持政策,抓紧起草有关法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逐步发展专项代理,探索佣金代理,规范代理制的形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代理配送制试点企业数量,并把代理品种扩大到钢材、汽车以外的其它商品,在继续坚持钢材剪切、机电产品、动力配煤、商品混凝土配送试点项目的同时,今年要加快散装水泥、民爆器材等重要商品的配送工作。今年适当时间,也准备召开一次代理配送制工作会议。在设备成套工作中,要推行招标、监理制,为国家重点工程服好务。

加强批发市场建设,是建立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的重点。今年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批发市场的法规建设,使我国批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有法可依。二是理顺批发市场管理体制,解决目前存在的政出多门问题。各地凡已明确归口管理批发市场职能的流通主管部门,要理直气壮地加强对批发市场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重复建设。三是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整顿流通秩序。四是逐步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完善市场功能。

提高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必须继续实施“科教兴贸”战略,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质量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方针,围绕“五三一工程”,制定符合流通行业实际状况的产业技术政策。当前,要着重抓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标准与质量项目的组织工作,重点攻克连锁商店和大型零售企业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批发市场电子交易系统、重要商品储备信息系统和定点屠宰的质量保证等项目,做好国务院印发的《质量振兴纲要》的实施工作,用科技进步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

(四)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实现扭亏增盈

中央决定,今年要把搞好国有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力求取得较大的进展。我们要以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加大流通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力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全面贯彻中央确定的企业改革基本方针。国家正在采取各方面的措施,集中力量搞好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了扶持内贸企业发展,国务院决定从今年开始,把在110城市中进行的“优化资本结构”的试点政策,扩大到商贸企业,享受和工业企业同样的优惠政策。我们要认真贯彻全国国有企业职工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企业兼并中的优惠政策,通过强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使资产存量得到流动和重组,发展一批大型商贸集团。除了企业兼并外,还要提倡强强联合,壮大实力。国外排名世界前列的大公司、大银行,为了提高竞争能力,都在进行合并。我们流通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一定要加强危机感,自觉顺应企业兼并改组的大趋势。在组建集团时,要尽量发展多元投资主体,避免行政性公司“翻牌”及“近亲繁殖”。小企业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年,各地在实践中创造出连锁、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出售等多种形式,有一批小企业已经走出困境,焕发了生机。可是,从全国来看,多数地方至今还在等待观望,进展不大。商品流通作为充分竞争性的行业,企业改革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条条框框更少一些。中央已经明确,小企业的改革主要由地方负责。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只要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形式,只要企业职工和老百姓欢迎,都可以大胆试验,部党组都坚决支持。批发企业从总体上仍没有走出困境,各项改革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零售企业去年销售出现滑坡,要认真研究原因,寻找对策。为了搞活国有流通企业,最近福建、河北等地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有条件的地方都要这样做。

内贸企业全行业亏损,同历史包袱沉重、利息开支大、体制不顺都有关系,但管理薄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分析我们的一些亏损大户,为数不少的企业是亏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决策错误,大量资金压在高价位及盲目进货形成的库存上,死在房地产及联营项目中,赔在期货和股票交易里;二是流通费用居高不下,在市场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难以生存。今年,要在内贸系统中深入学习推广邯钢经验,把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成本费用管理为重点,建立健全投资决策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加快分流富余人员,开展多种经营,减人增效。企业审计工作的重点,也要放在资金使用和管理,联营和投资项目,库存商品结构和往来款项审计上。要层层建立明确的扭亏增盈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扭亏增盈的指标量化落实到每个岗位,并实行工资总额同增利、减亏指标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对长期扭亏不力的企业负责人,要果断采取组织措施,就地免职。在扭亏增盈工作中,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商业系统,天津、西藏物资系统,山东、江西粮食系统扭亏增盈的经验,通过今年一年的努力,商业行业要实现扭亏为盈,物资行业亏损额不能再继续增加,粮食行业必须减少亏损。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内贸队伍素质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进一步发展商品流通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各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都要切实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

要继续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我屠宰卖肉你放心”等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活动,切实履行对社会公布的各项承诺,进一步提高内贸行业的社会形象。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要把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把开展舆论宣传和深化流通改革、整顿流通秩序结合起来,坚持抓下去。认真组织实施《全国内贸系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九五”规划》,大力宣传“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带动和促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探索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进一步调整办学思路,推动部属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干部职工培训,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跨世纪人才。

内贸系统党的建设,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巩固成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不断引向深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都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特别要重视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培养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八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五次反腐败工作会议部署,继续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落实,结合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加大对国有流通企业领导班子的监督力度;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重点解决进货吃“回扣”、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坚决查处大案要案,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加强党纪政纪条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

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对一个单位的工作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内贸系统领导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同志不够振奋,悲观消极,感到束手无策,坐以待毙,个别人甚至贪污受贿,道德败坏,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讲提高内贸队伍素质,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要抓好“一把手”和“一班人”。作为商品流通部门和流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既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又有市场经济条件下驾驭经济工作和经营管理的能力,还要有善于团结大多数人一起工作的胸怀。各级流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行政领导班子,要努力做到“智出一班,令发一人,戏唱一台”,就是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集体研究,集思广益,集中领导班子集体的智慧;日常工作的执行,必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领导班子的全体成员都要互相配合,同心同德,踏实苦干,搞好本单位的工作。有了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才能形成高素质的队伍,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六)转变工作方式,逐步实现对全社会商品流通的统一管理

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各级商品流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要进行转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要抓好国有流通企业,也要抓好社会其它流通企业;既要抓好重要商品,也要重视流通行业管理;既要运用行政手段,更要用好经济和法律手段。这些都是“两个转变”的重要内容。今后,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主要是要抓好宏观政策、宏观管理和宏观协调这三个方面,即认真研究商品流通工作的大政方针,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全社会商品流通和商品市场的规划、管理、监督,促进有序竞争;配合、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支持流通产业的发展。要实现对全社会商品流通的统一管理,目前有一定的工作难度,其中有我们自身观念、体制和工作方式不适应的问题,也有各个部门之间认识不一致、互相配合不够的问题。但不管有多少困难,我们的方向应该坚定不移。各地流通主管部门和被政府赋予行业管理职能的单位,都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在具体工作中,还是要坚持我们过去已经多次讲过的三点要求:一是尽职尽责做好工作,二是主动配合有关部门,三是积极争取政府的领导。只要坚持这几点,我们一定能够取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承担起统管全社会商品流通的责任。

在统管全社会商品流通的工作中,要特别注重立法工作。中央提出“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也要以法兴商,依法治商。今年的重点,一是配合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出台,制定实施细则,坚决推进生猪定点屠宰工作;二是起草有关法规,加大整顿生产资料流通领域违规和非法经营等行为的力度;三是结合制定《拍卖法》实施细则,加强对拍卖业的宏观管理。各地流通主管部门要积极向人大和政府反映情况,提出立法建议,制定地方性的法规和规章。今年是“三五”普法由启动转向全面实施的一年,要按照我部发布的普法规划要求,加强法制建设工作。

三、认真研究“两个转变”中的几个问题

我们在实行“两个转变”过程中,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作为各级流通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整天陷入事务性的具体工作中,而应该认真研究一些带有方向性、思路性、长远性的问题,逐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的认识,提高我们领导和驾驭商品流通工作的水平。

下面,我讲几点看法,和大家一起研究。

(一)正确认识重要商品的市场波动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重要商品特别是农产品流通中,多次发生“多了少了,少了多了”的供需波动,而且有时是比较剧烈的波动,不仅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成为流通工作中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

重要商品的市场供需出现大的波动,从根本上说,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个不适应”:一是流通体制不适应。从全国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一些重要商品产销脱节,地区分割,流通环节较多,费用上升,企业经营困难;流通基础设施薄弱,重要商品储备和风险基金制度不健全,吞吐调节的能力不强。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往往首先在流通环节上反映出来。二是生产者也不适应。不少生产企业的工作重点还没有放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上,重产值、重速度、重扩大生产能力而忽视质量、效益和市场需求的状况还相当严重;农业生产仍然主要是分散的小生产,只重生产,不重市场,农产品多了往往不去找市场,而是找政府。

要解决重要商品的供需波动问题,需要从当前和长远两个方面入手。从当前看,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风险基金制度,是缓解供需波动的有效措施。根据我们的经验,这项制度至少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要有足够数量的实物和基金储备,这样才能在供需出现波动时,通过一定数量的收购或抛售,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数量太少是难以奏效的。二是要有及时反应的旺吞淡吐机制,在市场供求刚刚出现波动迹象时,就能及时干预,以减少市场调节的成本,而这就需要改善管理体制,建立相对集中统一的决策管理体系;在国家宏观综合部门的总体部署下,适当简化运作程序,由商品流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及时进行吞吐调节;改变重要商品储备费用使用办法,钱随储备商品走,等等。三是储备商品的轮换、吞吐要和进出口结合起来,授权商品流通主管部门在国家规定的数量和价格范围内,选择有利时机吞吐或进出口。从长远看,要把生产和市场紧密连接起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市场取向,确立市场形成价格、市场指导生产的机制。我们提出要建立粮油商品、“菜篮子”商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四个市场体系,就是试图建立生产、流通和消费有机连接、环环相扣、互相促进的一种机制,逐步解决重要商品“多了少了,少了多了”的问题。目前,不仅全社会需要提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而且我们从事流通工作的人当中,很多人自己的认识也很不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流通不再是简单的“买了卖、卖了买”,而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因此,我们要学会动态地观察市场供需状况,及时向政府提出分析建议,出谋献计,做好工作,把重要商品的市场波动减少到最小程度。

(二)正确认识发挥国有流通企业主渠道作用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离不开有效的宏观调控。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除了需要财政、金融、储备手段外,还必须要有承担调控任务的载体。众国际经验看,在一些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也有由政府全资或控股建立的流通企业,承担关系国计民生重要商品的市场调控任务。从我国目前调控市场的实践经验看,也只能由国有流通企业承担国家宏观调控的载体。当前,国有流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过去相比有所下降,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在调控市场时,国有流通企业和其它经济成份的关系,就像干渠和毛渠的关系。从流量上讲,许许多多毛渠的水量超过干渠,但从流向上讲,干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去年一些城市恢复了国有菜店,同产地直接挂钩,减少环节,降低价格,经营蔬菜的数量虽然只占整个社会流通量的15%~20%,但对市场价格却起到了明显的牵制和引导作用,很好地体现了主渠道的作用。

目前,影响国有流通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因素很多,除了自身改革滞后、机制不活、实力较弱以外,同其它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中,也是个重要原因。例如在税收方面,据对全国五个大型批发市场的调查,1995年销售额492.8亿元,按小规模纳税人征收办法应纳税29.6亿元,但由于采用包税制,实际上缴国家税金仅为2.21亿元,纳税额和销售额之比为0.45%。而同期内贸系统国有商业销售额4564.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38.44亿元,纳税额和销售额之比为3.03%。由于这些个体、私营业主纳税负担仅为国有商业的15%,有很少的毛利就可以销售,在价格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形成不平等的竞争。就这个问题,部里多次向国务院反映:我们不要求优惠,只要求平等。国务院领导同志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多次强调指出要为国有流通企业创造与个体私营企业平等的竞争条件。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平等征税的实际措施。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壮大实力,更好地发挥稳定市场、稳定物价的主渠道作用。

(三)正确认识流通领域的调整结构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重视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下大气力解决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问题。在流通领域,这个问题同样相当突出。例如,批发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地争相建设,造成不少市场“有场无市”;粮油加工企业重复建设,生产能力超过市场容量,企业开工不足,不少生产线闲置,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近几年来,许多城市都在新建或改造一大批规模大、档次高的大型商场,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不少地方的大型商场开始出现销售增长缓慢、利润下滑的状况。解决这些问题,是流通领域调整结构的重要内容。这里,我着重讲一下大型豪华百货商场的建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流通网点建设上进展很快,对促进商品流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说,我国的流通网点还不够,还要继续发展,但必须要注意统筹规划,合理调整结构。有些同志把建设流通网点等同于建设大型商场,把发展规模经营理解为商场面积越大越好,档次越高越好。这完全是一个误区。首先,在我们目前的国情下,发展数量很多的大型豪华百货商场,不符合中国老百姓的购买结构。目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中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接近50%,而这些钱主要花在农贸市场、粮店、超级市场等地,在大型豪华商场购买食品的为数很少。即使在发达国家,购买食品也主要不是在大型百货商场。第二,建设大型豪华商场,折旧费用加上银行贷款还本付息,必然增加商品的流通成本,最终体现在商品价格上。第三,消费者受购物时间和交通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全跑到市中心去购物,连锁超市和便民店分流了很大一部分购买力,加剧了大型商场的销售不畅。国际和国内的经验都证明,规模经营并不在于单个商场的面积,而在于商品经营的总量。商品流通的总量规模大,才有规模效益。因此,目前在部分城市中存在的大型豪华商场建设“热”一定要降温,商业网点建设的重点要放在连锁超级市场、连锁便民店和配送中心上。各地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购买能力,在新建大型商场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如上海、北京等地政府已经决定,凡在城市中心区新建和扩建一定面积以上的大型商场,必须先由市商委按照总体规划进行审查,未获得批准的不准开工。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已经建成的大型商场,不论当前效益好与不好,都要认真考虑对策,例如可以用经济的办法,或发展联合,或组建集团,或共同发展配送中心,降低流通成本;也可以根据周围商圈的购买需求,实行业态分流,部分改造成大型超级市场,部分改建为购物中心,真正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合理化经营。

(四)正确认识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问题

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关键是掌握好对外开放的“度”。外资进入中国的流通业,对于我们引进资金发展现代化商业设施,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促进我国流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肯定是有利的。但也必须看到,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合理控制,对国内市场和流通企业的冲击也是很大的。世界最大的零售商、美国的“沃尔玛”公司在深圳合资创办的商场开业半年来,靠价格低廉、商品齐全和服务周到,很快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周围商场的营业额有的下降了5%~10%左右。给国内零售企业带来的心理压力,要比实际销售造成的影响更大。

我们必须看到,外商进入流通领域,堵是堵不住的,也不应该去堵。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也包括流通领域的开放在内。在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商业零售、商业批发、物资供销都被允许有条件地逐步开放。从当前看,当务之急是要考虑如何把外商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推动我们改革、创新、发展的动力。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其中有的已被国务院采纳。例如,最近在审批中外合资的连锁企业时,就要求中方占投资总额的51%以上,合资年限不能超过30年,进出口自行平衡,必须带动国产商品的出口,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各种方式,加快民族商业发展,增强自身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在这方面,除了国家采取政策措施支持外,对我们流通企业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认真研究和学习国外竞争对手的先进营销方式和科学管理经验。据我们调查,“沃尔玛”商场能在我国市场站住脚,关键因素有三条:一是企业的流通规模大,在全世界有3000多个连锁店,年销售额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统一采购配送,费用很低,而且由于订货批量大,厂家不仅按照商店的订单组织品种和式样,并且愿意接受它确定的低出厂价格,从而做到了低价格经营。二是企业经营中的科技含量高。“沃尔玛”公司在美国的总部,拥有规模仅次于美国联邦政府的计算机系统。在深圳开设的商场中,也拥有包括客户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财务管理、商品计划和价格管理、库存控制和商品管理和员工管理系统的计算机系统,随时都可全面反映各种商品的进、销、存状况,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很强。三是企业坚持“顾客永远是对的”的服务原则和“天天平价”的经营原则,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物感受,吸引了广大顾客。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经验学到手,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加以发展和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在外资的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同志们,今年商品流通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确实面对不少困难,但我们的有利条件更多。中央领导同志对商品流通工作非常关心,不仅多次听取我们的汇报,作出重要指示,而且采取了很多支持措施,为搞好商品流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最近,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商业企业“两棉”赊销由挂帐记息不收息改为停息,调味品行业中部分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九五”期间继续保留,食品企业的政策性亏损挂帐在分清责任的基础上逐步解决,物资企业的部分历史包袱和对民贸企业的扶持政策正在加紧研究,也有望得到解决。只要我们内贸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不松劲,不泄气,牢牢把握大局,再接再厉,同心同德,开拓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够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努力做好1997年的内贸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标签:;  ;  ;  ;  ;  ;  ;  ;  ;  

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两个转变”做好1997年(1997年1月16日)的内贸工作_两个转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