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281例调查分析论文_万丽萍

(云南省中医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体质辨识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3—6月昆明市某银行职员281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对其体质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职工基本信息、中医体质辨识情况,在其自愿的前提下,真实地填写《云南省中医医院中医体质与判定表》,并将其结果录入中医体质辨识系统,系统为其分析体质并出报告。结果:281例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平和质占43.06%,体质偏颇占56.94%。结论:协助调整体质偏颇,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体质辨识;体质偏颇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075-02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1]。2016上半年度中,昆明市某银行职工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现将调查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6年3—6月,某银行职工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共有281人自愿参加中医体质辨识体检,男性83人,女性198人,平均年龄38.8岁。

1.2 方法

参加中医体质辨识体检的人群,真实填写《云南省中医医院中医体质与判定表》。中医体质辨识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表》,该表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构成。

1.3 判断标准

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中偏颇体质转化分均﹤30分时,判定为“是”;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中偏颇体质转化分均﹤40分时,判定为“基本是”;否则判定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时,判定为“是”;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30分,判定为“否”。

2.结果

2.1 不同性别体质分布及类型分布情况

通过对281例银行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可知,不论男性、女性都存在体质偏颇现象,体质分类主要以平和质和偏颇体质为主,281人中,平和质有121人,占43.06%,体质偏颇有160人,占56.94%。其中偏颇体质气虚质占15.66%、阳虚质占14.23%,湿热质占6.76%、气郁质占6.05%、特禀质占5.34%、血瘀质占4.63%、痰湿质占3.56%、阴虚质占0.71%。详情数据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不同性别体质分布情况

2.2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对281例银行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多数人员体现在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等,与此同时,该行的工作人员体质经中医辨识后主要体现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以及特禀质,见表3。

表3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3.讨论

通过对银行人员进行调查后可知,偏颇体质的主要表现包括: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以及特禀质,现将上述体质辨识进行如下介绍:(1)气虚质:主要表现为气息不足,易疲劳,平时气短懒言,易出汗,手脚不暖和,舌淡脉虚等,常见于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之人。(2)阳虚质:主要表现为平素畏寒肢冷,精神疲劳,容易犯困,脘腹冷痛,大便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脉沉,常见于喜食冷饮之人[2-3]。(3)阴虚质:主要表现为形态消瘦、五心烦热、两颧潮红,潮热盗汗,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常见于劳累、易怒之人。(4)痰湿质:主要表现为面色黄胖、宜困倦、嗜睡、汗多、腹胀、痰多、眩晕、健忘、胸闷、食欲缺乏、肢体麻木、舌苔腻、脉滑,常见于喜食肥甘厚味、油腻之人。(5)湿热质:主要表现为形态偏胖、面部痤疮、面垢油光、心烦懈怠、身重困倦、口干、口苦、口臭、性急易怒、易生湿疹,女性带下量多,男性阴囊潮湿、大便干结或粘滞、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常见于居住地潮湿、长期饮酒、喜食肥甘厚味之人。(6)血瘀质:主要表现为面色晦暗、眼周青黑、口唇色暗、肌肤甲错、包块或出血、头痛、性急易怒、健忘、皮肤干燥粗糙、皮下紫斑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常见于月经夹有血块、忧郁之人。(7)气郁质:主要表现为情志郁郁、善太息、咽部有异物感、胸胁脘腹胀闷疼痛、嗳气、肠鸣、脉弦,常见于性情抑郁,工作、生活不顺之人。(8)特禀质:主要表现为易对食物、花粉、药物、气味过敏,皮肤易起风团,常见于对外界适应性差,过敏体质之人。

昆明市某银行职工体质的偏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脑力劳动者的体质情况,气虚质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阳虚质,该行业职工普遍存在缺乏运动、熬夜加班、工作压力大,加之地处四季如春的昆明,过度吃冷饮造成体内元气衰弱等原因所致。湿热质排名第三,长期运动不足、久坐、饮食过于油腻是造成该种体质的原因,该行业中,部分人员白天伏案工作,下班后应酬喝酒。而气郁质女性偏多,这与女性生理特点有关,性格特点也是形成体质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若不能及时调理亚健康人群体质,会向疾病状态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的管理亚健康人群以及抑制上述情况的发生是“治未病”所面临的问题。为此,本次研究通过对9种体质进行分析,可以从药物、饮食、药茶、运动、情志、针灸以及推拿方面着手进行调理,从而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

综上结果分析,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体检,了解身体体质,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科学作息,以此改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

[2]王玉霞,任翠梅,李润杰等.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社区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459-461.

[3]李晓屏,陈璋秀.412例中医体质辨识的调查与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1,17(1):33-34.

论文作者:万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中医体质辨识281例调查分析论文_万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