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及分析论文_韦泽娜

浅议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及分析论文_韦泽娜

广州诚信公路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51143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道路运输业在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所占比例也不断加重,从而使得高速公路对路面的平整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当前时期高速路发展速度较快,因为线型方面的规定,使得桥梁在公路中的比例不断变大。作者具体的论述了施工技术在当前的路桥施工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路桥;施工技术;问题;改进措施;

0引言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高速路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立交桥以及道桥项目等的总数在不断的增多。国家相关机构道桥项目的建设工作,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过,比对来看,对于项目过渡区域的路基路面开展的研究工作显得不是很到位。

1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常见病害分析

在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两端路堤联接的路桥过渡段,桥涵以及路基等经常会因为不合理的下沉而出现台阶,如果台阶的数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通行受影响,出现明显的颠簸。因为车辆荷载的影响,普通的台阶一般是中间矮两侧高。由于桥涵的两侧出现了台阶,导致车辆的运行速度受到很大的干扰。车辆速度的降低程度并不是一样的,通常因为道路的级别不一样,路面的类型有差异,车辆的种类不同等而导致速度也不一样。高速路本身的线性规定较高,桥头区域的路堤较高,很容易发生下沉现象,而且容易引发变形问题,导致桥台错台,路基沉降,路面出现大量的缝隙,有时候还会引发积水之类的严重问题。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高速运行的车辆容易出现颠簸以及跳车之类的情况发生,还会形成很严重的杂音。要想将此类问题控制好,就要从设计和施工两个层面上来分析。

2施工技术

我们常常说施工,具体的来讲施工是什么,它是一种制造过程,它是把项目按照规划加以制造。而所谓的技术指的是物质,像是设备或是硬件之类的,不过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多,还包括架构体系,像是系统以及技术等。就像是概念讲述的那样,施工技术即是有技巧的按照规划建造项目。此类技术在落实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整个活动步骤,要将人力以及设备和费用等要素都考虑在内。

2.1设置搭板

对于搭板设置工作来讲,常用的措施有三类。第一种是在搭板长度L范围内,从理论上来看非常可行,路面的沉降不断的变化,不过在具体的工作中该措施并不是非常可行,面对很多的问题。第二种措施在第一个的前提下有所发展,它很好的处理了刚柔过渡问题。最后一种方法是采用反向预留坡度,即搭板与桥台连接处标高一致,而与路面连接端则高于设计标高,形成一个反向坡通过预留,根据路桥之间的坡度大小以及沉降差能够确定,在于考虑纵断面路线平顺的前提下是此法的关键,确定预留反向坡度和沉降差。有水平向和竖向两种方法在桥台与搭板间进行锚固。必然发生竖向位移考虑到搭板自由端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而更符合这一受力状水平向的锚固,并对桥台受力非常有利,因而宜采用水平锚固在搭板与桥台间。对于设置是否枕梁在搭板尾端,国内曾有人研究后认为对于搭板受力进行枕梁布置没有影响。

2.2台后填筑

由路基、地基、路面三部分压缩变形组成的桥梁两端路堤沉降。其中,由车辆荷载和路基路面的恒载引起压缩地基的变形,填料的固结、次固结、压缩引起路基路面结构层因行车作用而被压缩。对于面层,若桥面上和搭板上的厚度相同和面层结构,则不会产生沉降差,因此应采用相同的面层厚度和结构在搭板上和桥面上。荷载车辆的作用一般2m左右的影响深度,因此一般不超过2m的搭板下加强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实践证明,由于施工要求不严和填料自身固结,若不作加固处理对整个台背填方,则桥头跳车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国内一些桥头跳车成功解决的实例也需对整个台背填方作证明加固处理,所有构造物台背回填如济青高速公路要求透水性好的石灰土或砂性土。填土荷载作用下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台背路基的自然沉降和变形,尤其是沉降不均匀。这是可以增强土体本身颗粒间以及土工与土颗粒合成材料接触面间,由于土工合成材料磨擦咬合作用,得到转移和扩散土体部分的应力,从而使土体的水平拉应力和垂直应力明显降低,土体剪应力明显提高,因而得到明显的提高土体抗变形能力和抗裂能力、承载能力。

2.3地基处理

要想将桥头处的跳车问题控制好,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处理好软基。当前常用的处理软基的措施有很多,比如换土法,降低应力法,以及振动碎石桩法等等,通过使用这些措施能够改善地基的特性。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结合项目的特征选择合理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改善下沉现象,提升受力水平,防止错台。修建的桥台通常采用桩基础在软土地基上。如果修筑高路堤在相当厚的软土层,因回填材料的质量则软土会而对基桩施加很大的力并向侧向挤动。其后果是使桥台产生转动或水平位移,还会导致桥面受损。

2.4台背排水

如果排水处理不当,使水沿桥台路基在路桥过渡段会连接处下渗,降低路基和地基的稳定性,路面结构层的稳定性,加剧跳车和错台。因此应根据降雨资料、台背填料类型及渗水量等选择适宜的排水方式,以疏干台后填料的水分。在原地基土拱上台背路基填筑前,亦设置盲沟或泄水管。先作必要的处理,在基底上。然后为3%-4%的夯实粘土填筑横坡形成土拱,再将双向坡挖成地沟(一般深为30cm-50cm,宽为40cm-60cm的地沟尺寸)在土拱上。满铺一层隔水材料全宽范围内(尼龙薄膜上可用下垫盖油毡或油毡)在台背后。有小孔的硬塑料管在地沟内四周铺设(一般不小于10cm的塑管直径,在10cm以内布成梅花形,其上小孔孔径为5mm,间距控制)。应伸出桥头路基外或锥坡外塑料泄水管的出口。填筑粒径较大、透水性好在硬塑料管四周的砂石材料。透水性材料再分层填筑台后,直到路基顶面。

3面对的不利点以及应对方法

(1)跳车现象最关键的形成原因是没有掌握好台背处的填灰数量,没有做好密度设计工作。当受到车辆荷载的时候,就会因为总体的强度较弱而发生下沉问题,进而导致桥头处发生跳车问题。(2)因为桥梁是刚性结构,路基本身允许一定的变形存在,所以会存在沉降变化。在具体的施工中,如果没有将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连接区域的施工工作开展好,在施工的时候还面对一些难题,当前只能通过增长过度区域的长度来应对。(3)因为施工区域非常窄,一旦工作不仔细的话就会导致施工工作无法顺畅的开展。路基和过渡区的连接地方一般是桥头最薄弱的地方,容易出现裂缝,所以最好是和临近的路基一起施工。(4)桥面结构层增强强度,变更为5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将原设计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加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并在40m范围内用1%的纵坡进行调整,并同时向桥头两侧各延伸10m。为了确保结构一致,道路和桥梁连接处处理到位,要对变更之前已经开展的混凝土项目进行铣刨设置。(5)除了上面讲到的原因之外,桥头处出现的跳车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建设的时候没有设置好伸缩缝。当项目的整体铺筑完成之后,通常要开展伸缩缝施工工作,但是因为缝的填土不实或是路桥以及桥面的连接区域不连续,导致摊铺设备跳动,使得摊铺不平整,有高有低。

4结束语

当前时期我国的经济正呈现出较高的发展速度。这种快速发展步调离不开路桥项目贡献的力量。在具体的路桥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的分析施工技术,尽量而且将项目潜在的危险控制在发生之前,切实的提升效率,确保项目的品质良好。

参考文献:

[1] 任振华.对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 何宏伟.预应力技术应用于路桥施工中的分析[J].科技传播,2013,02:56-57.

[3] 章龙彬.关于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

论文作者:韦泽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浅议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及分析论文_韦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