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陈炳生

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陈炳生

陈炳生

广州市健安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摘 要】伴随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受破坏,以及其他废气、废水等污染问题随之而来,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隐患,加强环境保护已是大势所趋。在环保工程建设中,生物技术凭借较多的优势特点,在环境治理中得到有效的运用,现从污水、废气、土壤修复、固体废物等四个方面,对生物技术的具体运用加以探究。

【关键词】环保工程;生物技术;污水废气;土壤修复;固体废物

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各种工业废水的排放致使水资源恶化严重,工业废气更是导致多个城市遭受雾霾天气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致使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固体废弃物随意丢弃破坏生态环境等等,加强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污染处理技术种类颇多,因生物技术不会对环境带来再次污染,在环保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了相对明显的效果。

一、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

进行工业生产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造成我国工业废水较多,因没能及时有效的得到处理,待其排放附近流域后,造成河流流域的水体污染。采用生物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时,主要运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

第一,活性污泥法。该种生物技术主要针对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进行分解,在降解有机物后对实现泥水分离,起到污水净化的作用。活性污泥是该项技术实现的关键,主要呈现黄褐色,由好气性微生物絮体组成,其中包含较多的真菌、细菌,以及其吸附和代谢的有机物等,放入水中会与水分离。在进行有机物降解过程中,真菌、细菌等起到主要的分解有机物的作用,同时活性污泥中含有的原生动物,以及后生动物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

第二,生物生态修复。简单来讲,生物生态修复就是利用生命活动,将污水中含有的较多污染物质进行转化和降解,或者将部分无法降解的污染物质进行转移,从而改善水体环境,对水生生态系统进行重建,促使水体得到净化。向水中投入廉价的水生植物是该项技术的关键,一方面,水生植物要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能力,能够在污水中得以生存;另一方面,该种植物对水中污染物质应具有一定的讲解与转化能力,对污水有着一定的净化作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芦苇床系统具有较多的优势,在污水处理中发挥效果相对明显,被广泛运用于富营养化治理之中。

第三,生物膜法。生物膜是由微生物组成的小型生态系统,固体介质是其依附的主要载体,介质上高度密集的依附有真菌、好氧菌、兼性菌、厌氧菌、藻类,以及部分原生动物,并由介质向外以此形成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等。将生物膜用于污水处理中时,首先由好氧层对水层有机物进行降解,之后再由厌氧层进一步分解,促进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彻底。运动水层在净化中主要起到增生新生物膜的作用,当其在运动过程中遇到新的固体介质,会在此表面依附并吸附气体微生物形成生物膜。

二、生物技术在废气处理中的运用

随着空气环境的日渐恶化,有机废气含量越来越高,对人体健康带来重大危险,进行有机废气的处理较为困难,若采用化学方式进行不仅成本高,还会带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新时期进行有机废气处理主要借助生物技术进行。

第一,生物过滤法。借助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特性,在载体填料中进行微生物培养,收集废气后进行过滤处理,由于该过滤过程主要是有微生物实现,因此被称为生物过滤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该种方法进行废气处理时,要做好如下两点:一是对载体填料的选择应结构均匀、吸水性强、空隙率大等条件,可为微生物依附于生长创造较好的条件,一般会以干草、半软性塑料、纤维泥炭等作为填料材料;二是固体载体应放置于适宜的温度、湿度、含氧量、PH值等环境中,保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2]。

第二,生物膜法。生物膜对废气除臭具有较好的功效,该方法在废气处理中的运用较广。此处所形成的生物膜较污水处理有所不同,微生物依附的固体介质应为多孔填料,在填料床层进行废气除臭处理。首先,通过洗涤塔将废气转化为液相,其中含有的挥发性有机物会吸附于固体填料空隙。其次,借助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实现对废气的氧化分解,将其降解成水、二氧化碳、中性盐等物质。最后,由风机设备将净化后的其他加以排出。

三、生物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运用

电镀行业在新时期发展十分迅速,日渐渗透到各生产制造业的发展之中,但是电镀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离子,因得不到有效治理从而污染了土壤,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进行土壤修复工作,离不开生物技术的运用。

第一,生物消解。该技术对污泥处理效果明显,在土壤修复中运用较多。该技术主要借助生态系统中的富集作用,将生物链人为延长,由微生物和蚯蚓等生物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实现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

第二,植物修复。该技术主要利用植物的生长机理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吸收、富集,从而实现对土壤的修复过程,根据植物的作用过程不同,又分为根系过滤、植物提取、植物稳定、植物挥发等不同的形式。根系过滤主要运用水体土壤,借助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的根系吸附能力,减少水体中重金属含量,从而降低重金属对水下土壤的污染。植物稳定与提取则是借助能够吸收重金属离子的植物,通过种植生长吸收重金属,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其提取过程则是将植物收割集中处理。植物挥发与上述几种不同,主要是借助植物的降解功能,将重金属进行转化,一气态形式排放到大气中。

第三,微生物法。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与酸碱度有着重大联系,为促使重金属形态转化,应对水土或者土壤中的酸碱度进行调节。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会改变污泥环境的PH值,对重金属离子的转化溶出具有促进作用,在活性污泥接种时,增加微生物种类与含量,可缩短淋滤周期,促进重金属元素溶出[3]。

四、生物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运用

塑料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较多方便,但是由于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较为严重。对有机固体废物进行降解处理,减少白色垃圾的存在,生物技术更具潜在优势。

第一,厌氧发酵法。借助厌氧微生物实现对有机物的分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水、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质的处理方式,被称为厌氧发酵法。该项技术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厌氧微生物,为其提供缺氧或者无氧条件,从而实现对有机固体废物的转化与降解。目前,沼气制造主要是借助该技术进行,对新能源开发具有重要贡献作用。

第二,好氧堆肥法。自然界中存在的好氧微生物种类与数量较多,通过人为的调控,将堆腐的有机固体废物于微生物进行混合,利用微生物生理活动实现对有机物的降解,从而实现对有机固体废物的处理。为促使有机固体废物处理的无害化,在进行微生物降解后应采用一定的处理方式,对堆腐有机质进行杀菌处理,一般采用高温方式杀死病菌[4]。

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运用较广,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不断推陈出现,其发展前景非常可观,进行环保工程建设中,充分运用生物技术可实现污染防止与节能减排,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作出的贡献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陆天才. 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江西建材,2015,04:290+297.

[2]王忠杰,杨霆. 浅谈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4:292.

[3]贾彬,杨蕾.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3,01:175-176.

[4]杨荣,颜淼. 探讨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3,09:150.

论文作者:陈炳生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7

标签:;  ;  ;  ;  ;  ;  ;  ;  

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陈炳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