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学教育的基础:三个“C”_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论文

日本小学教育的基础:三个“C”,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小学教育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研究日本小学状况的美国专家发现,日本小学校是生气勃勃、充满友爱的儿童伊甸园,其基础是三个“C ”:联系(connection)、品格(character)和知识(content)。

1.建立联系

日本小学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起对学校强烈而积极的情感联系。一位教师讲:“孩子们来上学,最原始的动机并非是想学习知识,而是想见伙伴。因此,我就尽自己所能,为每一个孩子交上朋友。特别是当一个孩子学习迟钝而几乎发现不了学习的意义时,我就首先设法让他感到校园里友情的温暖与珍贵,进而使他从爱学校到爱学习。”

教师看重友谊并非偶然,因为《日本小学学习课程》本身就包含与学生的友谊、归属感和社会化等相联系的许多目标。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和学校里的人们一种亲近感和对班级生活的热爱”。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十分看重。他们对教育的8 大目标进行主次排列时,“个人成长、成就与自知”和“人际关系技巧”分别被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学业优异”和“专门职业技能”则后至第七和第八的位置。学校旨在培养友情和归属感。在这里,没有能力分组,所有学生常常跟同样一位老师朝夕相处两年;一学年里大约有30天用在课外活动上,像运动会、艺术节、校游、远足以及学生自办的节日。

教师培养学生和学校的联系,不仅仅是通过支持友谊和校级活动,而且还通过班会、班委员和领导轮流制,给学生在班级以至学校管理方面的发言权,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能有机会负责制定班级目标和领导班级讨论。

2.培养品格

对日本19个班级的研究表明,友谊、合作、责任感、敬业以及维护安全与健康是一年级突出的目标。《日本小学学习课程》对小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作了专门规定,其中把品格培养的内容分成了4 类:①与自己联系方面,如思考自己的生活,做认为是正确事情的勇气,完成有责任去完成的学业和活动;②与别人联系方面,如信任、关心别人并对别人友好,在共同的学习中加深友谊;③与自然联系方面,如对身边的大自然保持亲密的关系,对动植物富有爱心;④与集体生活和社会联系方面,如信守承诺和遵守社会规则,有一颗尊重公共利益的心,积极参与日常集体活动,主动合作和勇于承担责任。这些价值观不仅在每学年的35课时的品格培养课上讲授,而且在学校里的每一次活动中得到体现。

为了培养学生间的积极支持性关系,教师一般避免使用奖励或惩罚。正如一位教师所说,这样无疑会“对那些学习迟钝的或坐不住的学生筑起一道偏见的厚障壁”。相反,是学生自己讨论“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班”,以及评价取得的进步。学生自己制定的班级目标,诸如“让我们成为朋友”“让我们成为一个合作愉快的班”,以及“让我们坚持到底”,显然都是受到了学习课程中品格培养内容的激励。因此,学生对自己讨论确定的目标有一种拥有感,进而产生一种维护感,最后自然转化成一种实际行动——共同努力去实现。

用图画表现个人目标是教室里的风貌。许多教室都用学生的图画来装饰,诸如“我想要做所有的家庭作业”、“我每天都要举手回答问题”和“我要把教室打扫干净,不踩脏”等。

要培养有责任心的、循规蹈矩的学生,教师一般要花几个月乃至几年的时间。因此,日本的小学往往给人们一种吵闹、混乱的印象。一次,一位教师在教室外面等了将近20分钟,直到班长设法使全班同学安静下来。这位教师这样对研究人员解释:“我本可以一句话就让全班安静下来,但我不想培养一些因为我在场才守纪的学生。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培养学生自律远比强迫他们顺从意义深远得多。”

3.传授知识

日本小学阶段在知识的传授上有两个令人惊讶的方面:

第一个惊讶是课程内容追求由精而深。按美国和世界标准,日本课程很“节省”(frugal)。据第3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IMSS)表明,日本8年级科学课本只包括8个内容,而美国8 年级科学课本平均超过了65个内容。日本小学课本非常简洁,比如6年级课本每学期60页, 课本规格7×10(inch);5年级关于杠杆一章的科学课本花了10页篇幅,教学时间达到12节课,每页相当一部分版面全是学生用杠杆做实验的照片或卡通,以及日用品的照片,像瓶撬、钳子等。课本还附带一些问题,如“用剪刀剪纸板,是用尖部还是后部最省力?”以及一些动手练习,如让我们试着用一根木杠撬起用双手无法搬起的东西等。

每听到日本小学的课程是多么“节省”时,外国人总会惊讶地问道:“如果小学课程所给予的信息量果真这么‘省’,那么学生怎么能把知识掌握透呢?”

对这种确实有些自相矛盾的现象,据研究发现有两种解释。第一,日本小学探讨一个话题是向深度发展。虽然在学习科学时,他们总的时间没有美国小学生用得多,但是在一些关键知识点上花的时间比美国学生多。例如,5年级学生要花10节课的时间学“重力”的作用, 而他们要掌握的知识点只有两个:一个物体体积越大,运动速度越快,它就会把所撞击的物体推得更远;悬挂在绳子一端的重物作摆动,其周期只与绳子长短有关,而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另外,刚才提到的那个单元还有几个与学生兴趣紧密相关的教学目的(如用所学到的重力知识建造玩具)和科学思考与观察相关的目的(如用图表示实验情景,并定量思考变量问题)。在一个班上,研究人员发现;学生花了整整一节课来观察生活中的钟摆现象,又花了一节课总结影响钟摆周期的变量,接连花了几节课时间设计和通过实验来检验这些结论,随后又是整节课对实验发现的讨论。即使是在所有这些动手和讨论课结束之后,仍有一些学生对钟摆中重物的重量对钟摆周期没有影响感到惊异,于是教师又安排了一节课时间让他们重做实验。这次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令人迷惑不解和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上。这位教师这样解释道:“学生往往和大人们一样,对一些有悖于他们常规思维的发现容易产生一种排斥的心理,这是自然的。所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重复同一实验和看到同样结果,直到他们说服自己。”教师还常常用一些引发深入思考的技巧,如让学生动笔写、画和讨论他们的设想,进行再次观察来对比最初的设想,对相反的命题进行辩论,对未来情形再作设想。

实际上,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说,日本教师的教学研讨会就是以对课本中所述现象的共同观察和讨论为中心的。教师通过教同样的课程,可以对不同的教法进行比较。研究人员看到:日本教师就演示钟摆现象,究竟是用摆动装置好,还是用一根绳子吊一个重物好;在探讨声音与振动之间关系时,是用有绳电话好,还是用有绳简易装置好的争论。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教师们把时间花在琢磨最有效的教法和精选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上面,而并不只是一味埋头于厚厚的教科书去筛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传授的技巧在日本学校里倍受推崇。

第二个惊讶是本来知识性课程的内容就显得十分“节省”,可学期的1/3时间却还在进行艺术、音乐、体育、家政等方面的教学,并在这些教学时间外,还要花相当的时间开展各种活动,例如主题班会、全校集会、学校节日以及旅行等。正如一位学者所著述的那样,“日本教师崇尚对整体意义上人的教育……他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天职,而非片面的知识掌握者”。

日本学校以为艺术、音乐以及各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许多品质(诸如团队精神、毅力、责任心、合作),有助于加强学生与学校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出类拔萃的机会。一位教师这样评论道:“在这些共同的活动中,学生知道了在数学方面卓而不群的人或许在平衡木上需要别人帮助。所以,任何人都有待于全面发展。”

日本小学的三个“C”——联系、品格和知识是相互依赖的。 当学校成为一个人际关系密切的场所时,学生就会得到激励并表现得优秀;当友谊、合作和责任心被推崇时,学校就会成为一个培养友谊和促进学习的良好场所;当学习内容被精简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来领悟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意义及其重要性时,学生就能越发对学校发生一种依存和归属意识,因为他们感到学校里的学习大大提高了自己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学校里的学习就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本期“趣味数学”《建筑师的难题》答案

将水平位置的那道城墙向上移动一下就解决了问题。

标签:;  ;  ;  

日本小学教育的基础:三个“C”_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