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方案用于消化不良患儿治疗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任书平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301700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案用于消化不良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诊的72例消化不良患儿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研究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则研究组则在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半边复发率(2.78%)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不良患儿提供中西医方案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正在摇晃,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消化不良:西医;中医;效果

小儿消化不良,即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病因不明,但普遍认为与肠胃运动障碍有关,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胀痛等症状,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1-2]。以往采取西药治疗,但效果一般,难以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以中医角度而言,该病属于“痞满、胃脘痛”等范畴。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我院消化不良患儿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消化不良患儿为例,共纳入72例,抽选自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符合西医标准及中医证型诊断标准,无过敏体质、食管/胃等器质性疾病、肝胆胰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精神障碍等情况,在患儿与其家长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男女比例20:16,年龄0.5-4岁。研究组36例,男女比例19:17,年龄0.5-3岁。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即早餐前1h服用40mg泮托拉唑肠溶片,1次/d;三餐前0.5h服用5mg枸椽酸莫沙比利片,3次/d。

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下:①西医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相同;②辨证论治,如肝气郁结证,以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加味为处方,即柴胡15g,白芍、枳壳12g,神曲、苍术、陈皮、香附、川芎各10g,甘草6g,栀子8g;寒热错杂证,以半夏泻心汤加味为厨房,即清半夏12g,神曲、黄芩、厚朴、浙贝母、干姜、黄连、党参、乌贼骨各10g,甘草6g;湿热滞胃证,以三仁汤加味为处方,即滑石6g,厚朴、制半夏各10g,杏仁、薏苡仁、豆蔻仁各12g,通草、淡竹叶各8g;脾胃气虚证,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味为处方,即陈皮、白术、制半夏、茯苓、党参各10g,木香、砂仁各15g,大枣5枚,甘草、生姜各6g。上述药物均温水煎煮,取200mL,早晚口服,1剂/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症状改善程度(餐后不适、早饱、上腹部疼痛、灼烧感等,即0分:无症状;1分:偶有症状;2分:经常出现症状;3分:症状持续作用时间较长),以及治疗后半年的复发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为工具,计量资料表示为“x±s”,以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以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改善程度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表1.

表1.症状改善程度的比较[(x±s)]

2.治疗后半年的复发率比较

治疗后半年,研究组复发率为2.78%(1/36),对照组复发率为16.67%(6/36),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

3讨论

小儿消化不良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病症,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有关,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嗳气、腹胀、早饱等症状,对患儿机体健康、生活过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

针对该病的治疗,以往临床通常采取抑制胃酸分泌药、促胃肠动力药等药物,如泮托拉唑肠溶片、枸椽酸莫沙比利片,但效果一般,且复发率较高。随着中医学说的发展,中医疗法在消化不良患儿治疗中显现出独特优势[4]。因而,本文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根据中以辨证论治,即寒热错杂型、肝气郁结型、湿热滞胃型、脾胃气虚型等,采取柴胡疏肝散,处方内的柴胡、白灼为君药,具有疏解肝郁、养血敛阴作用;枳实具有消积导滞作用;川芎具有行气活血作用,厚朴、半夏为臣药,具有理气宽胸作用;陈皮、香附为佐药,具有理气、和胃、止痛作用;甘草使药,具有健脾和胃、调和诸药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已证实,柴胡疏肝散则具有促进胃肠蠕动作用。此外,六君子汤、半夏泻心汤等处方也已得到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可以提高消化不良患儿胃排空能力,以及增高血浆胃动素水平等作用。谭英[5]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为例,随机分为A组(西药治疗)、B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发现A组、B组患儿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体现出中西医结合方案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临床治疗中的优越性。

鉴于此,本文以我院消化不良患儿为例,结果发现研究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方案可以控制患儿病情进展,缓解其临床症状。加上研究组治疗后半年的复发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进一步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

综上,中西医结合方案在消化不良患儿治疗过程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消化不良患儿预后恢复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甄威,许多,姜春梅,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临床效果分析[J].陕西中医,2016,37(4):410-411.

[2]杨志华,宋瑞平,舒劲.中医外治法干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7,30(5):144-147.

[3]杜奕奇,王晓素,苏暾,等.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6):412-417.

[4]刘喜燕,王绪霖.香砂六君子汤配合吗丁啉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5-HT、SS含量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6,37(7):856-857.

[5]谭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8):53.

论文作者:任书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方案用于消化不良患儿治疗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任书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