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沈阳地区的劳模表彰活动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

建国初期沈阳地区的劳模表彰活动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

建国初期沈阳地区的劳模表彰活动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王一迪/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 建国初期沈阳地区的劳动模范在支援全国解放和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中,在恢复国民经济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为党、为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1950 年至1952 年间,中国共产党连续三年在沈阳地区开展了劳模表彰活动,对劳模的表彰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和充分肯定。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要宣传、弘扬老一辈工匠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劳模精神,宣传好他们为党、为国家无私奉献的光荣事迹。这会有助于劳模文化在辽沈大地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有助于东北企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有助于新时代东北人民精神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建国初期 沈阳地区 劳模表彰

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讲,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他号召全社会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使他们的劳动技能、创新方法、管理经验能广泛传播,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

建国初期,东北地区尤其是辽宁的沈阳地区是新中国最早布局的重工业基地之一。这里曾汇聚了数以百万计的产业工人,诞生出了无数的劳动模范。这些劳动模范为了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为了支援抗美援朝前线,为了新中国工业基础的奠定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新时代,我们回顾这些劳动模范的光辉事迹,感受他们爱党爱国的情怀,会为我们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增添正能量,提供新动力。

一、建国初期沈阳地区开展劳模表彰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党和政府把在战争年代的工作经验运用到组织社会生产的过程中,逐步把英模评选工作制度化和常规化,在各战线树立起劳模典型。沈阳也积极行动起来,在各行业中开展劳动竞赛,评选出了很多劳动模范和行业标兵,为建国初期辽宁经济社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正当沈阳人民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之际,1950 年6 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中国的鸭绿江边。同年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赴朝参战。10 月26 日,东北总工会发出了《关于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号召》,号召全东北的工人、技术人员、职工、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积极响应沈阳市第三机器厂赵国有车工部的“号召”,为支援抗美援朝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沈阳市总工会积极响应,发出通知。号召广大职工订立爱国公约,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向赵国有车工部应战,以努力增产的实际行动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贡献力量。广大职工纷纷响应赵国有车工部和马恒昌小组的挑战,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客服人员是营销工作的主力军,是公司与客户沟通互动的重要界面,对客服人员各方面能力素质要求较高,招聘到合适的营销人员对完成营销任务非常关键。在互联网时代下,可以充分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采用灵活便捷的面试方式进行客服人员应聘,多维度展示应聘者的各项能力素质与专业技能,通过将应聘者与招聘岗位进行智能匹配,提高客服人员人岗匹配度。

1953—2018,中国石化第五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五建)已经走过65年的发展历程。65年风雨,五建经历了工程建设市场的起起伏伏,经历了从服务一地到服务全国的经营战略变革,经历了从国内市场走向海外市场的重重考验。

二、建国初期沈阳地区劳模表彰活动的主要内容

1950 年9 月,沈阳地区召开了首届劳模代表大会,又奖励了一批劳动模范,同年,赵国有、马恒昌、赵岚、聂秉举、徐万福、贾德仁、赵德惠、卢兴文、李景民、马德友、康学福、唐忠国、邹云以及后来在沈工作的田桂英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首批464位全国劳动模范中沈阳有14 位,不愧为新中国劳动模范的摇篮。

从1950 年开始,沈阳地区连续三年开展了劳模表彰活动,注重发挥劳动模范的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在这几年间,全市涌现出了航空工业战线上的技术尖兵马德有、反坦克火箭弹专家吕去病、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焦百顺、创造“五三工厂经验” 的模范厂长高方启、贯彻管理民主化的模范厂长赵岚、创造“综合缝纫连续操作法”的姜万寿、模范工会主席聂秉举、多次创造火车超轴运载全国纪录的郑锡坤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再比如,沈阳机床三厂青年车工赵国有,在1950 年的“红五月”生产竞赛中,通过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工效,创造了生产新纪录。中共东北局、东北局人民政府和东北总工会连续发出指示,号召广大职工向赵国有学习,投入到创造新纪录的运动中。后来,创造新纪录运动被推广到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凝聚人心、调动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表彰了很多表现突出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树起了很多劳模典型。

沈阳地区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新政府的号召,在全国率先开展起了奖励和宣传劳动模范的活动。伴随着开国大典的礼炮声,1949 年10 月5 日至11 日,沈阳市召开了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大会对沈阳市近10 个月来的职工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大会将沈阳市职工总会名称确定为沈阳市总工会,并选举产生了市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大会奖励了赵国有、马恒昌、朱满堂等16 名在复工生产、创新纪录、护厂等方面的劳动模范。这批劳动模范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地方表彰的第一批劳动模范,载入了中国工运发展史册。

江南景观在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写仿可以说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有具体景观的仿建,也有景观结构与布局的摹写,还有景观要素的借鉴和景观主题与意境的写仿。

“一五”时期,国家对战略地位重要、工业基础较好的沈阳进行了以机电工业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摆布在全市的工业建设项目近1500 个,其中6 个为全国重点建设工程,26 个为国家限额以上的项目,投资总额达16.1 亿元。沈阳的工业建设热火朝天,整个沈阳宛若一个沸沸扬扬的大工地。

这五年间,除全国大力支援和国外专家帮助外,主要依靠沈阳工人阶级的劳动创造。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使命与担当投身建设,以饱满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参与先进生产者运动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自强不息、崇尚技术的沈阳工人阶级,以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为榜样,用智慧和汗水担负起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重任,展现了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时代风采。徐连贵、陈玉言、董朗泉、张甲禄、莫文祥、赵奎元、王延隆等就是在沈阳大规模工业建设中涌现出的劳动模范的典型代表。他们积极团结带动职工群众,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沈各项任务的超额完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与工业战线一样,沈阳农业战线也涌现出张振发、胡玉玺、龚畿道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劳动模范,他们带头响应党的号召,以火热的激情和冲天的干劲,为沈阳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建国初期沈阳地区的劳模表彰活动评选出的这些劳动模范,是那个年代的标志性符号,他们的精神激励、鼓舞并影响了一个时代。他们的事迹激励了一代人努力去学好技术,学好本领,为祖国奉献;他们的精神到现在还在发挥作用,为新时代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积淀了深厚的精神文化资源。

第五,学习型团队能提高学习效率。学霸寝室学生的学习成绩居于班级前列,但并不意味着他们高考成绩一定最为优异。大学期间,他们之所以表现出众,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融入了一个学习团队,团队成员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室友,他们之间虽然有原生家庭带来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会给团队合作造成多少负面影响,他们相互激励和启发,你追我赶,因此学习效率很高,为日后成为栋梁之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建国初期沈阳地区劳模表彰活动的当代价值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劳模的树立,需要劳模精神的弘扬。因为确立什么样的典型,就明确了什么样的标准;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就体现了什么样的导向。对劳模的评选和表彰,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反映出的是一个民族在某一历史时期的文明进步程度。对劳模精神的弘扬,彰显了中国人积极向上、奋斗自强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党领导下的几代人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劳模精神引领时代精神,劳模价值创造社会价值。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劳模精神的力量是永恒的,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新时代应继续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作用,以他们为标杆,教育激励更多的人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在劳动中体会幸福和美好。

经过百万产业工人几年的艰苦努力,沈阳市较快地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这个时期,沈阳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劳动模范评选活动。劳动模范评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鼓舞了沈阳地区工人群众的生产热情,使沈阳地区各行各业的工人群众掀起了一场学习劳模、争当先进的高潮。

建国初期沈阳地区的劳动模范在支援全国解放和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中,在恢复国民经济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为党、为国家都做出过巨大贡献。对他们的表彰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他们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对激发全社会的劳动热情发挥过巨大作用,对新时代宣传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也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输电线路零序阻抗参数典型抗干扰测量方法的分析与仿真//胡志坚,傅晨宇,倪识远,罗福玲//(23):174

(一)有助于劳模文化在辽沈大地的进一步发展

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龙头,应大力弘扬劳模文化。劳模文化是植根于东北地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仅构成了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象征,同样也成为了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精神动力。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龙头,在传承与创新劳模文化方面也要作出表率。建国初期沈阳地区的劳模表彰活动就是生动的宣传教育素材,是东北人民尤其是沈阳人民宝贵的历史记忆。我们要唤起东北人民对建国初期沈阳地区劳模的集体记忆,大力宣传这些劳模的先进事迹,让这些劳模为党、为国家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得到传承,让新时代的东北人以他们为榜样,以他们为标杆,齐心协力地致力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二)有助于东北企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

东北地域劳模文化的注入会有助于沈阳企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沈阳及东北的企业要想生存并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就这些企业来讲,一定要将劳模文化注入企业文化之中,在企业中宣传弘扬劳模文化中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挖掘企业中的劳模精神资源,用劳模精神来凝聚企业职工,在企业中形成一种人人学劳模、人人争当劳模的氛围,为企业凝聚起一种向上的、积极的精神力量。因为劳模精神文化资源会为企业转型升级、凝聚职工力量、丰富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素质企业灵魂等方面提供精神动力和丰富素材,助力企业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从而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建国初期沈阳地区的劳模及他们的事迹就是这样的精神文化资源,东北的企业尤其是沈阳地区的企业一定要充分重视并有效利用这个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在打造企业文化过程中充分挖掘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劳模文化资源,用这些劳模以厂为家、任劳任怨、勤奋工作的事迹教育广大员工,这定会增进职工对所在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定会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定会增进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从而能够助力企业在现代化转型升级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是跨越式发展。

(三)有助于新时代东北人民精神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劳模文化本质上是先进文化,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本质内涵的。劳模文化是东北人民用辛勤和奋斗熔铸成的精神资源,是无数劳模用实际行动铸就的精神财富,是凝聚东北人民思维方式和行活动的重要精神资源。劳模文化不仅是对老一辈东北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深刻影响着新时代东北人民的精神风貌。建国初期沈阳评选出的劳动模范不仅普遍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而且也都具有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广泛宣传报道这些劳动模范,讲好他们的故事,会进一步提升东北人民的历史自豪感,会提振东北人民爱家乡、爱东北的情怀,会激励东北人民为家乡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从而有助于新时代东北人民精神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榜样是最好的引导;楷模,是最好的说服。建国初期沈阳地区评选出的这些劳动模范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为祖国勤勤恳恳、奋斗一生,他们用勤劳和汗水诠释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奋进中的沈阳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定要大力宣传这些历史中的劳模英雄,一定要唤醒民众对这些劳模的集体记忆,一定要让崇敬劳模、争当劳模蔚然成风。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模精神的价值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5-4-29.

[2]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纪念刊编辑委员.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纪念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1:121.

[3]田鹏颖. 东北(辽宁)老工业基地劳模文化研究[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96.

[4]冯仕政. 典型: 一个政治社会学的研究[J]. 学海,2003(03).

[5]赵永智. 劳模, 标识时代价值的永恒品牌[J]. 工会信息,2012(09).

作者简介: 王一迪(1995-),女,满族,辽宁铁岭人,渤海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标签:;  ;  ;  ;  

建国初期沈阳地区的劳模表彰活动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