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120例临床观察论文_李启明1,王雅眉2

李启明1 王雅眉2

耒阳市中医院 湖南省 4218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240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120)和对照组(n=12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利湿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63.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健脾利湿法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健脾利湿;临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结肠、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特点,给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可能与免疫、基因、外源物质宿主反应等因素有关[1],临床表现为血性腹泻、腹痛、便血、呕吐、里急后重等,长此以往可导致肛瘘、肛裂,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需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收集了240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健脾利湿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40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男性73例,女性47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8.71±3.84)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病程(6.90±2.73)年。观察组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8.70±3.85)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病程(6.92±2.74)年。2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症状,通过纤维结肠镜、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1.2.2中医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为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欲降低,食后脘闷不舒,进食油腻之品,大便次数增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1.2.3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无药物过敏史,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同意入组。

1.2.4排除标准。合并重度溃疡性结肠炎、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肿瘤、肠梗阻、精神疾病;近期使用过激素或免疫抑制药物者;拒绝入组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结肠溶胶囊(商品名:长建宁,潮州市强基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51173)口服,0.5g/次,3次/日。观察组患者采用健脾利湿法治疗,自拟药方:黄芪30g,淮山药25g,薏苡仁、茯苓各20g,党参、白术各15g,法半夏、扁豆、陈皮、防风各10g,炙甘草6g。随症加减:胸胁脘腹胀痛者,加川楝子、柴胡;脾肾阳虚者,加骨脂;湿热者,加葛根;食滞者,加山楂、神曲;久泻不止者,加乌梅;小腹疼痛如针刺者,加红花、五灵脂。用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温服。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周,治疗期间合理膳食,禁食辛辣刺激之品。

1.4评价指标

参考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判定原则[3],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大便正常,粪常规检查正常,肠镜检查未发现结肠黏膜病理现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大便恢复正常,粪常规趋于正常,肠镜检查结肠黏膜充血、糜烂明显缓解;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大便、粪常规检查指标明显改善,肠镜下结肠黏膜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恶化。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详细统计两组患者复发率,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240例患者研究数据完整收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和分析,运用(?x±s)描述计量资料,并由t检验,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经x?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为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详情见表1。

2.2复发率及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复发14例,复发率为11.67%。对照组复发38例,复发率为31.67%。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11.7826,P=0.0005)。观察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9例不良反应,其中胃肠道反应12例,头晕头痛5例,皮疹1例,肌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3%,两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17.1906,P=0.0000)。

3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溃疡性结肠炎就诊患者越来越多,此病好发于20~30岁青壮年人,病变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可延伸至降结肠,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引起皮肤病变、关节炎、肝功能障碍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生理与免疫功能破坏、微循环障碍、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导致抗原刺激,肠壁通透性增强,改变肠上皮细胞代谢,从而发病[4]。目前临床对溃疡性结肠炎缺乏特效治疗方案,西药以阻断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为主,可控制疾病发作,减轻临床症状。柳氮磺吡啶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多,患者不易耐受。

祖国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肠游”、“肠风”、“泄泻”、“痢疾”等范畴[5],此病以脾虚失健为发病基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胃无法行津液,肠粘膜营养不足,导致局部缺血,防御功能减退,病邪入侵,内生湿热,气血瘀滞而发病。临床治疗以健脾利湿法为主,白术健脾燥湿,取其苦甘温,苦温燥湿健脾,味甘益气健脾;茯苓甘淡渗湿,与白术配合效果更佳;党参补益脾胃,补中益气,与白术合用,清阳得升,泄泻可止;山药理气、健脾、祛湿,具有养阴、止泻之功效;黄芪归脾、肺经,补气行水,渗利水湿;陈皮行气导滞;法半夏、防风祛风,治标;薏苡仁、扁豆健脾、化湿,甘草调和诸药,共达健脾益气、利湿止泻之功效[6]。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00%,较对照组的63.33%显著提高,说明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可调节肠道菌群分布,改善其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加快肠道黏膜修复,充分发挥出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更低,表明中医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减少疾病复发,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建华. 健脾利湿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 北京中医药,2015,15(12):969-971.

[2]王红英.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4,09(30):222-222.

[3]张晓峰,杨秀玲.自拟健脾温肾利湿汤合隔药灸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4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4):39-39.

[4]杜晓泉,惠建萍.健脾和肠汤治疗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78例[J].现代中医药,2011,31(2):24-25.

[5]周晓林,郭耀辉,高龙英等.健脾祛湿汤治疗脾虚湿盛型溃疡性结肠炎3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4,31(5):107-108.

[6]张继跃,刘成全,胡芳君等.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4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4(8):108-109.

论文作者:李启明1,王雅眉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标签:;  ;  ;  ;  ;  ;  ;  ;  

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120例临床观察论文_李启明1,王雅眉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