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论文_葛秀芝

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论文_葛秀芝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 莒南精神病医院 山东临沂 276600

【摘 要】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上,有关针灸治疗效果方面的研究非常多。本文对中医理论中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进行了阐述,并对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以及对认知功能障碍和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针灸;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

引言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严重精神疾病,给患者个人、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以及行为上存在障碍。在我国的中医理论当中很早就有了对精神分裂症相关症状的表述,而中医针灸疗法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中医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并无“精神分裂症”的病名,但据其临床症状分析,应当属于中医学的“癫证”范畴。在中医学理论中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七情内伤所致,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有关。该病的病机为人体阴阳失衡,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痰、瘀互结,蒙蔽心窍,导致神机逆乱。癫证的病名最早见于《素问·宣明五气篇》:“邪入于阳则狂,入于阴则癫,搏阳则为癫疾”,《难经》有“重阴者癫,重阳者狂”的论述,在明代《医灯续焰·癫狂脉证第五十八》中将癫证的症状描述为:“语言错乱,喜怒无因,或笑或歌…神迷意惑,秽洁妄知。平日能言,发反沉默。平日沉默,发反多言。甚或行步不休…设或抑郁不伸,谋思不遂,悲哀不置,侘傺无聊,久久藏神凝结,情识昏述,灵明何有,此癫之成于神志者”。

2.针灸控制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机制

通过在中医针灸治疗方法的研究发现,针灸治疗能够使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发生改变,并明显的影响到免疫细胞和免疫递质的功能。针灸治疗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穴位针刺能够使针刺部位的感受器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刺激,使中枢系统释放递质,从而实现对人体免疫功能进行调控的功能。此外,通过穴位针刺还可以兴奋人体的交感-肾上腺素髓质系统,从而释放出儿茶酚胺、阿片类物质等,并对人体的免疫效应产生作用。

根据目前在精神分裂症的针灸治疗上的相关研究显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电针合并氯氮平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单纯应用氯氮平的患者,主要是由于针刺加上电刺激可以使人体IL-2、IL-6的水平降低,使CD4的水平提高,从而对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进行纠正,实现对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控制。此外,采用针灸联合阿立哌唑能够使人体IL-8和TFN-α的水平降低,也能够对精神分裂症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还要研究表明采用针灸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听、幻视以及晚期患者的精神衰退症状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缓解后,往往会出现抑郁症状,目前对于这一现象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本身、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抗精神病药物有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有研究显示,通过电针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够对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着良好的改善效果,并且能够使患者睡眠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

3.针灸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根据中医古代文献中的记载,针灸可以对人体十四经的气血进行调整,从而使脑髓充足,能够醒脑升阳、宁心安神,使人的记忆力得到提高。其中督脉作为“阳脉之海”能够协调阴阳,疏通脑络。根据现代解剖学的研究,督脉的循行路线与额叶皮质与中脑皮质通路的体表投影非常接近,因此认为对督脉穴位进行针刺能够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特征,是一种阶段性的损害,并且常规治疗并无明显效果。根据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显示,通过对头部穴位进行针刺,能够激发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合成并释放乙酰胆碱,使记忆等认知功能得到改善。有研究显示通过电针能够对半乳糖对长时程增强诱导的损害作用进行有效的抑制,并具有海马突触长时程增强易化作用,从而提高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电针能够对脑内自由基的反应进行抑制,并清除自由基、对脑内组织凋亡起到拮抗作用存在一定的联系。还有研究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百会、神庭穴进行电针治疗能够使其短时、长时记忆以及注意力和执行能力得到提高,但是治疗效果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4.针灸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机制

在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案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也是使用最广的一种治疗方案。但是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肥胖、血脂、血糖代谢异常甚至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研究显示,长期服用氯氮平、利培酮等药物会提高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因此,往往会出现患者的依从性不高,医生选择更换药物或者停药,进而导致患者的治疗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而在患者服用药物时联合进行针灸治疗能够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起到一定的对抗作用。通过对患者的腹部采取施加电针刺激,可以增加患者的肠道蠕动,加快脂肪等代谢分解。根据相关的动物研究显示,电针治疗能够有效的使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得到降低,并对其体内的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起到较好的降低效果。有研究表明,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电针治疗能够有效的对药物产生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以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起到较好的对抗作用。

此外,抗精神病药物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便秘、流涎等症状。通过对患者的颊车、地仓穴位进行电针治疗能够对患者的流涎症状有着良好的效果。通过对患者的哑门、天柱、风池、完骨等穴位进行电针治疗能够使大脑的血液循环有效改善,调节脑静息状态的功能,有效缓解帕金森综合征。通过对患者的双侧天枢、腹结、上巨虚进行电针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

结语

综上所述,针灸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上有着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在针灸的治疗机制、动物模型、生理病理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普及和深入,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为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证明。

参考文献:

[1]李茂生,邬志美. 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17,33(9):194-197.

[2]赵桂梅,韩思龙. 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43-43.

论文作者:葛秀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论文_葛秀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