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韩德志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韩德志

山东新鹏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形式,其能有效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环境破坏、材料能源消耗多、传统建筑分散等。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能明显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并合理控制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本文就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最近,我们国家大力研究和分析建筑工程中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希望能够进一步满足现代化建筑发展的要求,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与该技术有关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与当下住宅产业化与绿色低碳的要求相一致,它变革了以往建筑结构中的不合理成分,发展了更加符合现代化建筑需求的新鲜元素,从而更好地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和壮大。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内涵

一般来说,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的时候使用装配式混凝土和一般的施工技术来完成相关作业。其中运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技术是在施工现场对工业加工后的混凝土元件进行配置。并且最重要的是选用适合混凝土结构的板、梁或柱体,并最大程度地运用实现安装好的构件来对楼板或阳台等结构进行安装;运输装配构件的时候也应该使用特殊的车辆,防止构件被意外磨损,构件被运到规定位置之后,需要安排一些技术工作者开展实地的拼装工作,并把预制的混凝土构件送往安全地方,事先要留下插筋和孔洞,以实现后续的安置工作,之后对其灌入泥浆,并对其进行浇筑作业;之后把独立的预制构件进行拼接组装成一个完整连贯的构件模式,使整个建筑结构的强度得到有效强化。

2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特点以及基本要求

首先,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效率的角度来看,装配式建筑能够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多个环节的同步发展。预制部件的生产是在特殊的封闭式的生产环节中进行的,这就意味预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诸如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当预制部件生产完毕后即可运至施工现场采取装配式工法的形式完成建筑工程的组装工作,提升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机械化水平,还大幅度地实现了人力资源成本的压缩。其次,从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质量的角度来看,装配式建筑摆脱了过去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的依赖,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部分环节通过机械信息化、自动化管理的形式呈现出来,降低了转包或者是人为因素的干扰。与此同时,由于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是依靠人的工作经验来评估质量,使得漏水等质量通病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而装配式建筑通过机械化生产的形式,准确地控制砂石料的配和比等,降低了漏水等质量通病的发生概率。最后,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角度来看,与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相比,装配式建筑缺乏个性化的元素,因为装配式建筑主要应用于大量重复建造的标准单元,再加上标准化的预制部件,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现象。

3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施工技术

3.1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所用的施工技术而言,其施工质量、建筑的抗震性能等都受到预制构件的连接质量的影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其操作人员应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不同的构件,并提高预制构件间的连接精度。此外,在具体安装预制构件过程,下层板应保证预留插筋在内墙预制预留板的螺栓孔内。具体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灌入适量的水泥砂浆在螺栓孔内,再利用螺栓进行固定,确保各个结构间的有效连接,进而形成良好坚固性的整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从整体结构的角度出发,要科学控制、合理设置剪力墙的连接螺栓位置,以防影响剪力墙自身的硬度、稳固性以及后续工程项目的开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要有效管理施工成本,防止影响周围的环境。

3.2预制叠合板的安装施工技术

预制叠合板安装作为预制装配式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实施环节,是确保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为确保工程施工水平的提高,施工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来进行,合理调整安装方向,严格把握安装距离,一般情况下,叠合板与作业层应保持30cm距离。为了避免偏差的发生还应对叠合板安装方向积极调整。在安装预制吊板时,施工人员在预制吊板安装中,应对吊装安装方式合理选择,对叠合板进行保护,为了提高吊装紧密度,还应将模数化吊装方式应用其中,并将临时支架设置在叠合板底部,确保其稳定性。

3.3预制窗体的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部门对预制窗体进行施工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示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将预留的螺母与窗体相连接,这一过程要使用到很多的吊耳和螺栓。施工人员在具体的连接工作中要合理地安排窗体和构件的位置,并对这两者进行有效的衔接。连接窗体和构件的时候要合理地调整窗体位置,确保窗体的螺栓能与墙板的孔洞完美契合,这不仅彰显了预制装配式技术的优点,还能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4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控措施

4.1构建一体化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体系

构建一体化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应当构建一体化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体系,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应用范围最广的领域构建基础性的技术标志,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与开间结构以及空间布局等相关领域的融合,从而满足个性化的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需求。(2)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以及施工往往会受到地形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因此,在应用装配式建筑时,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厂家应当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特点以及经济情况实现区域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提升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的同时,扩大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范围。(3)装配式建筑具有规模化的生产特点,装配式建筑可以积极主动与经济房或者安置房等具有较强保障性的房屋进行融合,采取大开间的设计理念,从而加快保障性住房的施工效率,让更多的民众能够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

4.2安装阶段的控制

检查进入施工现场的预制构件,主要检查构件的外观、尺寸偏差以及结构质量是否合格,要利用预制梁、预制柱对构件结构质量进行检验。装配式结构在准备施工前,要设置测量控制点,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安装,结构构件具体安装前还要再次复核;安装完成后再对其进行临时固定,从而保证构件具有较强稳定性。检测构件的安装质量,要认真检查尺寸的偏差,并严格检查结构和预制构件间的机械连接或者焊接的质量,以及浇筑点混凝土的浇筑外观,再检查浇筑点的强度和质量。应用预制外墙板时要对外墙板接缝处的防水性能加以注意。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当在每一层完成安装后,对主体结构进行垂直观测以及沉降观测。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施工单位需要构建一体化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体系,加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监管机制,提高装配式建筑应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平,刘阳杰.浅谈标准化设计与装配式建造[J].中国标准化,2019(2):62-63.

[2]王竣.浅谈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8(22):174.

[3]吴超.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下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253.

[4]马明均.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中BIM的施工技术[J].建设科技,2017(13):96-97.

论文作者:韩德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韩德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