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放血法治疗肺胃郁热型酒糟鼻16例论文_孙远征[1]张智瑞[2]李微[2]

刺络放血法治疗肺胃郁热型酒糟鼻16例论文_孙远征[1]张智瑞[2]李微[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150001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

酒糟鼻又名酒皶鼻、酒齄候、酒齄鼻,是一种发生于鼻、面中部,以红斑、丘疹及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颜面中央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丘疹、脓疤、鼻赘。多发生于中年人,男女均发病,尤以女性多见。《诸病源候论?面体病诸候?酒齄候》云:“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令鼻而成齄,赤疤匝匝然也。”酒糟鼻有损容倾向,影像患者的日常生活。肺胃郁热为本病常见证型,《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酒皶鼻》:“酒皶鼻生准及边,胃火薰肺外受寒,血凝初红久紫黑,宣郁活瘀缓缓痊。”笔者跟随导师临床学习中,目睹导师采用刺络放血法法治疗例此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6例均来源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二门诊,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5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

1.2诊断标准

依照《皮肤性病学》[1]中有关酒糟鼻的诊断标准:①面部中央或鼻头部充血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或伴有丘疹脓疙,②慢性起病,病程较长,③无其他明显自觉症状,④中年发病。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本病的诊断标准;②伴肺胃郁热的表现,即消谷善饥,口渴喜冷饮,口臭,口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

2.治疗方法

选穴:大椎、少商、商阳、内庭。

操作:患者端坐位,头颈部稍向前倾,颈部大椎穴充分暴露,取穴处常规肤消毒,采一次性放血针,于大椎穴点刺 3~5 下,气罐于该处拔罐 3 min,使之出血 3~5 ml。再用放血针点刺双侧少商、 商阳穴、内庭穴,用无菌干棉球挤压局部皮肤,放出鲜血 5~10 滴。 每治疗 1 次,治疗 5 次为一个疗程,休息 2 日,再进行下 1 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治疗效果

3.1治疗结果

16 例患者中,痊愈(炎性损害总数减少75%~ 100%)3例,显效(炎性损害总数减少50%~ 74%)7例,有效(炎性损害总数减少20%~ 49%)4例,无效(9炎性损害总数减少不足20%)2例,总有效率为 87.5%。

3.2病例介绍

患者,女,42 岁。诉酒糟鼻3 年余,加重1年。该患者3 年前无明显诱因于鼻尖,鼻翼处出现对称性分布红色丘疹,伴灼热感,随进食辛辣或饮酒后加重,反复发作出现痤疮样、毛囊样丘疹脓疱。自行购买除螨类化妆品,效果不佳,后又选用口服中药汤剂(具体药物不详)、红霉素软膏等外用药剂涂抹,均无明显效果。口服西药甲硝唑、克拉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鼻尖及鼻翼处持久性红肿,毛囊口扩大,伴有皮脂溢出,密布痤疮样丘疹,个别形成根部坚硬轻按即觉疼痛的疖肿及脓包。鼻部、面颊 部灼热不适。心烦易怒,夜寐易惊醒,消谷善饥,大便秘结,自觉口中有异味。舌红苔黄,脉数。治疗 1 个疗程后,患者鼻部灼热感明显减轻,痤疮样丘疹由密布变成散在,脓包消失,疖肿未见新发,按之压痛减轻。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鼻部红色变浅,个别疖肿根部变软,痤疮样丘疹散在,鼻部略有痒感,毛囊孔仍有粗大,患者自觉心情愉悦,大便通畅,饮食略减少,夜寐安稳,口中异味消失。

4.讨论

《灵枢?经脉》载:“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灵枢?经脉》载:“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这都说明了手足阳明经广布于面部,对于滋养面部肌肤,治疗面部疾病有重要的作用。素体阳盛,饮食辛辣,邪热内郁,发于肺胃,其病在准头,属于脾,发于皮毛属肺。根据“实则泻之,热则疾之”的原则,采取三棱针点 刺放血疗法。督脉为阳经之海,大椎属督脉穴,又是手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在大椎处放血能清泻阳经郁热。“肺主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与大肠相表里,井穴有泻热之用。选取手阳明大肠经井穴商阳及胃经荥穴内庭放血,诸穴并用,清泻肺胃蕴热,散结化瘀。

[参考文献]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论文作者:孙远征[1]张智瑞[2]李微[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刺络放血法治疗肺胃郁热型酒糟鼻16例论文_孙远征[1]张智瑞[2]李微[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