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数字图书馆比较研究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中外数字图书馆比较研究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中外数字图书馆之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字图书馆论文,中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8753(2000)03—0001—16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时代变革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同时也迎来了适应社会要求而出现的发展机遇。

在信息载体数字化和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推动下,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针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言、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进行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同时,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等。而从常规图书馆的观点来看,数字图书馆则被理解为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和通过网络提供服务(需要指出的是,数字图书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继“电子图书馆”后流行起来的一个概念。随着近年电子出版物的发展,人们对数字网络、数字音频和视频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因而在概念上逐步倾向于使用“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的构成主要有三大部分:数据库管理服务系统、图书馆网络通讯系统、数字化的信息资源。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1.利用计算机作为管理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手段;2.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存贮技术;3.信息的组织形式从顺序的、线性的方式转变为直接的、网状的方式;4.通过各种电子通信手段和计算机网络,将用户和各种文献信息数据库(包括国际、国内的)连接起来;5.利用各种新技术,如光盘存贮、超媒体技术、数据库等,组织较大型的数据库的管理、检索,为用户提供有效快速的服务。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企业、团体、高校、基金会都致力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可以说,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各个发达国家均将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项目来建设。美国率先于1991年开始研究数字图书馆。随后,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开始投入巨资开发本国的数字图书馆。据不完全统计,美、英、法、日四国仅其国家图书馆所完成的数字馆藏中,储存量最少的约为500GB,最多的已超过3000GB。 相比之下,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起步较晚,建设和发展已经滞后。因此,如果我们不加快步伐,就会与国外的差距加大,从而丧失在未来社会中竞争的有利地位。

2 中外数字图书馆发展比较

数字图书馆以网络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向读者提供比传统图书馆更为广泛、更为方便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组织信息、使用信息的方法,正如国外研究者所提出的观点:一个‘数字图书馆’是若干个联合结构的总称,它使人们能够智能化、实实在在地存取全球网络上以多媒体数字化格式存在的、为数巨大且仍在不断增多的信息。因此,数字图书馆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毫无疑问,数字图书馆将成为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

2.1 国外数字图书馆发展概况

2.1.1 美国

美国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最为重视,起步早,取得的成就也最多。1992年美国在制定“高性能计算机与通信(HPCC)”国家攻关项目中,将发展数字图书馆列入“国家级挑战(National Challenge)”。1993年9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宇航局(NASA)和国防部高级研究署(ARPA)联合公布了《数字图书馆倡议》(Digital LibraryInitive), 领导、 组织和资助美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开发, 并于1994年9月决定投资2400万美元,进行为期4年(1994年9月—1998年8月)的“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Digital Libraries InitiativeProjects—DLIP),在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伊利诺依大学、密执安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和圣巴巴拉分校6 所大学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分项研究,每一个分项目都将作为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建立模型的基地。

早在1982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就开始了光盘试验项目,旨在探索电子文献图像技术和光盘存储在图书馆文献保存中的应用。1995年5月, 美国国会图书馆、保护存取委员会和14个研究图书馆与档案馆在哈佛大学签订了全国数字图书馆联合协议,计划把全国乃至全世界所有可能获得的数字资料提供给读者和用户。1995年秋,美国国会图书馆在美国第104 届国会的支持下, 正式开始启动国家数字图书馆项目(NationalDigital Libraty {rogram,简称NDLP)。 该项目在因特网上的正式名称为“美国的记忆”(American Memory),全部预算资金为6000 万美元,将以数字产品形式集中美国的历史、文化收藏,主要包括反映美国历史、文化和立法方面的照片、文字手稿、音乐、电影、图书、图片、乐谱等资料。

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非常积极, 如IBM 公司1995年发起“IBM Digital Library”的倡议, 旨在利用自己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各种形式的信息拥有者,通过对信息的处理、转换和传递,使这些信息不再孤立在各个图书馆中,而是在全球网络上传播,从而体现出信息的最大价值。IBM在1996年推出了AIX平台的数字图书馆方案,

在1997 年又推出适应NT 平的Digital LibraryVersion2。目前该公司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有数字图书馆项目,如仅在中国就有“IBM/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IBM/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数字图书馆系统”等项目。

此外, 美国其它的一些机构也进行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例如1990年贝尔实验室开发“Right Page Service”数字图书馆系统,目的是为该公司的员工提供一个专用窗口,使他们能及时获得所需的内外信息。而美国计算机协会自1995年起就实施了“ACM数字图书馆”项目。

2.1.2 日本

早在1985年,日本邮政省首先提出了电子图书馆的构想,计划在东京和大阪之间建立电子图书馆中心。1985年11月,日本40家主要新闻机构和出版社发起成立“电子图书馆研究会”。

日本通产省信息技术促进会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合作,计划将日本国会图书馆建设成一个通过网络提供数字化信息的新型图书馆。这项计划从1994年开始,到1998年8月已实施了3个项目——试验性电子图书馆、“儿童图书”电子图书馆、“亚洲信息供应系统”。

为了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充分检验自己公司的通信设备和信息技术,日本的一些计算机和通信公司也积极参与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例如,1992年,富士通公司与“电子图书馆研究会”合作开发Ariadne 系统,即“网络下信息与文献的先进检索系统”。该系统存有文本、声音、图像,使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远程传输,同时提供多种查询技术。

此外,日本的高等院校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也是一支重要力量。例如奈良大学的“Mandala”电子图书馆计划主要面向本校, 用户可以在校园内任何工作站上存取Mandala数字信息资源。

2.1.3 欧洲国家和其他国家

①英国:1993年不列颠图书馆宣布了通过数字和技术使用户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收藏文献的“2000年政策目标”。同年6月, 该馆又发出了“信息利用倡议”(Initiative for Access),包括20多个子项目, 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图书资料数字化以及数据存储、标引、检索和传输的标准,从而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英国的DeMontfort大学与IBM 公司合作的试验项目ELINOR通过构建一个电子图书馆的原型,使本校师生能通过校园网利用有关学习参考资料。此外,牛津大学、伦敦大学也有类似的项目上马。

②法国:在数字化图像处理及存贮方面非常活跃,蓬皮杜中心计划通过网络将15万个图像提供给全法国用户使用。法国国家图书馆在致力于将收藏的100万册图书数字化的同时, 还参加了欧洲多国合作的项目——“欧洲电子图书馆图像服务”计划。

③德国:1996年8 月, 德国联邦内阁会议正式通过了德国1996 —2000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中心内容是建立全球性电子图书馆和开展电子出版业服务,其目的是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为全球电子图书馆服务。在资金投入上,联邦科教研技部将为该计划的实施投资2亿8千6百万马克, 迄今为止政府已为信息计划投资19亿马克。

自1995年10月起,欧洲图书馆联盟会员国,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波兰、芬兰等国家图书馆共同合作实验的全球网络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已在因特网上开通使用。

除欧洲国家外,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也都有很大的发展。例如:澳大利亚皇家米尔堡理工学院进行的数字图书馆实验,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检索数据库中所存储的资料;新加坡政府在1994年提出“2000年图书馆发展计划”,打算建立一个无边界电子图书馆网络,把新加坡公共图书馆和大约500个学术与专业数据库相连。另外,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也在进行数字图书馆试验。

2.2 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概况

90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金融领域实施的“三金”工程已初具规模,有力地推进了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进程。而以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所建设的“金图”工程——“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ChinaLibrary Information Network), 为国我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近两年图书馆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增加与扩大,已有不少图书馆和科研机构着手进行相关试验和提出相关计划。

1996年,北京图书馆开始致力于馆藏文献数字化,将100 万页中文全文数据放在其网站上,到1998年已建有300万页全文资料及500万条书目数据的基础。

由文化部倡议,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牵头,联合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国内主要公共图书馆实施建设的试验示范项目——“中国国家试验型数字图书馆计划”,自1997年以来已取得良好的进展。该计划的目标是构建一个从内容上和技术上都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数字图书馆原型,集中国家图书馆和地方图书馆中有一定特色或典型示范性的馆藏资源,通过遍布全国的数字通信网,依托将建成的“金图工程”,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示范性的中国国家数字化图书馆服务,并为我国大规模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样板。

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中首先启动数字图书馆工程的辽宁省图书馆,针对其馆藏古籍达60余万册,其中善本珍本12万册这一特点,把对古籍文献的加工整理,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点之一。同时,辽宁图书馆还重点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数字化转换加工体系建设,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组建因特网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

清华大学与IBM 公司中国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总体目标是借助计算机完成馆藏资料数字化存贮和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向分布广泛的用户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从总体上提升图书馆的各方面的功能。例如该计划中正在创建的“中国高校学位论文联机服务项目系统”,就可以供用户在国内15所联网学校和国际互联网上进行透明的、无国界的信息寻检。

上海交通大学目前正在创建一个数字化图书馆的现实模型,将该校图书馆实际使用馆藏文献的30%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联机目录、电子参考书、电子全文杂志和会议录、多媒体有声读物、计算机软件等。

上海图书馆数字化工程则计划在因特网虚拟空间中建一座世界级水平的数字图书馆,其内容不仅包括上海图书馆的现有馆藏,而且面向全世界介绍上海、宣传上海,成为世界了解上海的信息中心。

此外,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心还与许多著名大学图书馆共同联合,建设中国数字化图书馆的示范系统。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电子图书馆计划则包括构建社科院图书馆系统的数字化馆藏文献数据库,通过网络传递和接收数字化信息等。

3 比较分析

通过前面对中外各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的概况介绍,不难看出,目前数字图书馆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是不够成熟,还是一种带有探索性的实验,而且各国的思路和侧重点也不一样。但应该看到各国在发展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信息资源的建设,注重沟通和合作,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同时也都认识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提高本国信息发展水平的重要性。这是保证今后数字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应当承认,我国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多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与国外存在的差距,找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展。

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国外相比较,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差距。

3.1 研究阶段上的差距

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基本实现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INTERNET为背景下提出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并指出其大致经过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致力于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科技成果进行数字化转换。在这一阶段中,传统图书馆的角色与数字图书馆体系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连续性。图书馆传统印刷文献或未发表文献的数字化转换、存贮、标引与检索、显示和输出等方面, 成为这一阶段数字图书馆考察的重点。 例如美国国家图书馆联盟(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就是一个组织全美国15 个最大的图书馆以及国家档案记录局(NARA)合作进行的项目,其目标是开发反映美国历史与科技文化成就的数字式资源库,力图在2000年前后实现数字化影像500万页。可以说, 我国目前开始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许多图书馆都处于这一阶段。但是,馆藏文献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第一步,它只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

第二阶段是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阶段。在这阶段,数字图书馆研究的重点是为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存取、服务提供技术的解决方案。这一阶段数字图书馆各项技术趋于成熟,技术框架结构基本达成共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计划有: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资助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报告计划”(CRTR PROIECT),在1993年到1995年初的两年时间内研究制定了一个数字图书馆结构框架,其中涉及到了数字图书馆基本结构块的命名、标识、组合,数字对象库存,标识系统,智能检索, 人机交互界面等多项技术方案; 又如美国数字图书馆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FIGITAL LIBRARY), 在其研究项目中包括了空间超文本系统,人机交互技术,超媒体操作系统服务等。而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虽然已存有技术方面的涉及,但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因而技术发展比较落后。

第三阶段是数字图书馆的综合研究阶段。在这一阶段,数字化图书馆的研究者们发现仅靠先进的信息技术还不足以解决数字图书馆的有效存储管理、资源共享问题,因而研究的重点也不再单纯地局限于技术,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更宽广的领域,如研究数字图书馆的经济、社会、法律、政策框架,制定信息共享格式与国际标准,数字图书馆网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经济因素和商品化等。在这一阶段,各政府机构、企业、纷纷协手合作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DLIP),该计划的实施标志着美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开始进入综合研究阶段。

由此可看出,我国在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进度上已经落后于国外。国外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已经进入综合研究阶段,而我国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最基础的馆藏文献数字化阶段,并且仅在数字化图像的数量和可检索性方面就与国外相差甚远。例如前面介绍的我国几个较大数字图书馆计划,与国外同类试验项目相比,在构思的技术路线、试验内容、使用范围和试验深度上差距都非常明显,这与我国数字图书馆所处的研究阶段有很大关系。

3.2 发展方式上的差距

目前世界上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发展的方式大致有四种:1 )重视技术研究型;2)国家图书馆示范型;3)大学图书馆计划;4 )提供数字图书馆开发软件产品。在这四种发展方式中,国外特别是美国,四个方面都有涉及。例如在第一种类型,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六个大学图书馆对数字图书馆各种技术的研究,并且建立各种类型、各种载体数字图书馆的雏形;在国家图书馆方面,以美国国会国图书馆为代表,一些国家级的图书馆将自己的珍藏(善本、古籍和珍本)数字化,提供网上共享;在大学图书馆方面,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大学图书馆都制定了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准备将自己特种馆藏数字化,并利用网上数字化的资料,主要包括:将大量的电子杂志或电子出版物提供给读者,开展网上电子信息服务;在软件产品开发方面,以IBM公司为代表, 研究开发数字图书馆软件产品,提供给图书馆使用,并从1995年起倡议成立全球数字图书馆联合会,1997年夏天又成立东南亚数字图书馆联合会。

相比较之下,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则不够全面,而且不是大规模地全面发展,目前以国家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两个方面为主要发展方式。而以重视技术研究和提供软件产品开发为主要发展方式的图书馆则较少。除少数图书馆以本馆特色为基础来选择其发展方式外(如辽宁图书馆将古籍数字化作为重点),大多数公共图书馆还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方式。虽然大学图书馆在技术研究方面比较重视,也占有优势。但总的来说,我国在对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技术和软件产品开发上基础还比较薄弱,因而也就影响了这两种方式的发展。

3.3 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方面的差距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投入很大的工作,如美国数字化图书馆项目计划从1994年到2000年大约投入3.64亿美元。其中“美国的记忆”(American Memory)项目,预算资金6000万美元, 由国会负责提供1500万,国会图书馆自己负责向私人企业、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筹集4500万。二十多个组织和个人,如John.W.Kluge 、 The David and LucilePackard基金会、Ameritech电话公司、AT&T电话公司、柯达公司、福特基金会、惠普公司等,已向该项目捐款或捐赠实物,其中多者达500 万美元以上,少则在几十万美元左右。除了该项目以外,国会图书馆又投资1200万美元,准备于2000年完成500万件文献资料的数字化。 而德国迄今为止,已为其信息发展计划投资19亿马克,其中为建立全球电子图书馆的计划投资2亿8 千6 百万马克。 此外“美国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DLIP)”耗资2440万美元,为期四年,也已引起全世界的密切关注。由此不难看出,国外数字图书馆之所以取得很大的研究成果,资金的大力投入是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图书馆网络建设的投入则很低。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多数中小型图书馆几乎没有投入。资金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图书馆网络建设,并进而影响到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最现实、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数字图书馆建设所需的巨大投入,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较为突出的困难。尽管目前国内少数大型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获取资金支持方面要比中小型图书馆容易一些,但由于投入机制不健全,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技术支持方面,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数字化图书馆是在电子化图书馆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需要坚实的网络基础。由于数字图书馆依赖网络发挥其强大的信息交流功能,因而只有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图书馆网络才能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国外无疑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例如美国,已在数字图书馆的各项技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网络技术方面,其中于1996年开始实施的NGI(Next Generation Intemet)计划,将实现把各大学和国家实验室的网络速度提高100至1000倍,其中至少有100所大学连接网络的速度将比今天的因特网快100倍,少数机构的网络速度将快1000倍。 而我国由于图书馆网络建设起步较晚,数字图书馆建设也处于试验阶段,与其相关的技术项目资金短缺,人员素质等因素,从而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

3.4 协作程度上的差距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整体性很强的大系统工程,需要计算机界、软件工程界、通讯网络工程界、图书馆界及其他各方面的共同协作。以“美国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DLIP)”为例,其核心原则就是强调研究中的协作关系,计划负责人制定的共同战略构想就是强调研制中的研究者、开发商和用户之间的协作伙伴关系,并将这种关系视为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这种协作性体现在:①参与机构与部门的协作性。也就是这几个项目(即密西根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计划、伊利诺依大学的交互式空间的数字图书馆基础设施计划、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环境电子文库、斯坦福大学的合成数字图书馆计划等)由高校牵头,联合各级院校、图书馆、学术团体、公司以及政府各部门形成数字图书馆的战略同盟。这些机构与团体不仅在知识、技术上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而且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美国一些知名大公司的加盟,如IBM、APPLECOMPRTER、BELL等。这些机构除了参与数字图书馆成果的试验,而且还推动新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拓展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空间和维度。②研究的学科领域和技术方面的协作性。例如加州伯克莱大学负责建立全国的计算机、通讯等信息科学的图书馆:斯坦福大学负责自然和社会科学文献,特别是地图的数字化;而密执安大学则对人类和环境科学,以及馆藏古埃及资料和美术图像数字化等。由此可见,美国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研制内容上的分学科和研制技术上的分侧重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的全面和深入。而且各部分组合起来又可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这种分合模式也说明数字图书馆工程是一项综合工程,单靠其一方力量是不能完成的,它不仅是单纯的技术研究,而且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政治、经济都有着广泛的联系。

与国外相比,国内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过程中最为欠缺的是协作性。国外已将总体规划,分工协作,以及开发特藏作为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指导性原则。而我国,首先就是缺乏协作意识。随着局域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各个图书馆都热衷于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加快本馆资源数字化,但却把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结果事倍功半,资源共享无法真正实现,造成了新的重复建设。另外,从网络方面来看,美国图书馆网络并不局限于某一个系统内,一个图书馆可能同时是地区网络、行业系统网络等多个网络的成员。而我国图书馆网络大多属于某一系统网络,公共系统、高校系统等划分得非常清楚,但能够集公共、高校、专业图书馆于一体的地区网络却很少。像这种制约良好协作关系的问题已在馆藏互补、地理优势、方便读者等多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也影响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也是不平衡的。一般说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事业较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要先进得多。因而现代化水平的不平衡,使得各个地区图书馆与各企业、高校、团体等无法进行充分而有效的合作,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延滞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4 启示与思考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情况与国外相比,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目前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发展不平衡以及图书馆现代化基础低等诸问题是影响建设的最重要也是最现实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弥补自身不足,根据具体情况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数字图书馆。

4.1 改革现有的资金投入机制

造成目前图书馆建设投入少、效益低的原因,除了绝对投入少外,还存在投入机制不健全的因素。由于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几乎全是国家投入,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使得数字图书馆建设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此,有必要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建设数字图书馆不仅需要国家投入,还需要地方政府、公司企业等各方面的投入。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投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政府还应出台有关政策法规,鼓励公司企业和个人对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投入,从而逐步形成国家、地方、企业、个人多方组成的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和机制。

4.2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发展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数字图书馆,必须坚持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原则。因此,借鉴国外发展数字图书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直接引进和开发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图书馆网络的模式,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既可以节约资金,又可以缩小与国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差距。

4.3 深化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

国外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已经进入综合研究阶段,处理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文献资源数字化,而是已涉及到音频与视频信息的转换、存贮和检索以及多媒体信息技术扩展深化中的难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而我国由于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上,大多是翻译和介绍国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计划,在具体实施上,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最基础的馆藏文献数字化方面。因此,尽管目前我们还无力进行较大规模的馆藏数字化改造项目,也无力开展一些尖端研究项目,但我们必须转变对数字图书馆简单化思维方式,密切注意和跟踪最新的研究动态,适时地将成熟而商品化的技术系统加以引进。同时,应有针对性地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一些研究,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成果。

4.4 加强各方面的协作关系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整体性很强的大系统工程,单凭某一方面力量是无法完成的。美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走的共同协作路线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我国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时,必须认识到仅依靠政府投入或图书馆自身的资金和技术力量是难以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因此,图书馆界应在认识到自己是建设主力的同时,主动与教育界、信息技术界、企业界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广泛吸收资金、技术和人力,在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共同开发试验,确保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顺利实施。

此外,还要在统一规划、软硬平台选择、计算机信息检索和数据库方面加强投入和管理。同时,还须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现代信息管理水平和驾驭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保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大国来说,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使汉语言文化在世界信息高速公路上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目前我国与国外的差距已经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步伐,立足于国家全局,统一规划,联合开发,分工协作,以最优化的方式较快地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数字图书馆网络。

收稿日期:2000—05—20

标签:;  ;  ;  ;  ;  ;  ;  

中外数字图书馆比较研究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