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论文_侯素静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论文_侯素静

——以小学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为例

◆ 侯素静 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蓼兰小学 266731

一、教学案例

1.请同学们观察鸟巢模型,看看哪种形状的纸片用得最多。长方形的纸片用得这么多,那长方形肯定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猜想:

师: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这4条边,大胆地猜想一下这4条边可能会有什么特征?

生:上面和下面2条边是相等的,左面和右面两条边是相等的。师板书,对边相等。角有什么特征?4个角都是直角。验证。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刚才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

生:用量一量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想办法验证长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最好。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两条长边都是12厘米,两条短边都是9厘米。

生2:我们也是用直尺量的,虽然量的结果不同,但也发现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也一样长。

生3:我们用铅笔去比的。先比出第一条长边有多长,并在铅笔上做记号,再去看另一条长边是不是也这样长,再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条短边。结果我们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4:我们把长方形对折,可以看到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换个方向对折,又可以看到两条短边也相等。看看老师是怎么验证的:课件演示。

师:刚才同学们采用量一量、折一折,两种不同的方法都证明一个结论,那就是: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就证明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那么长方形角的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呢?

生:我们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通过比,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为了便于研究,数学家们还给长方形的边起了名字,有知道它们叫什么的吗?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你能用这种方法再来猜想、验证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吗?同桌2人一组想办法验证一下,看谁想的方法最多、最科学合理。谁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同桌2个猜测验证的结果?

生1:四条边的长度相等。

生2: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你们能用刚才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吗?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四条长边都是8厘米,我们认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生2:我们是把正方形纸片先对角折,发现这两条对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然后换个方向再对角折,又可以看到两条边也相等,所以我们猜想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比较异同: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我们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那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特征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生:共同特征:4条边,4个角都是直角。

师:还有吗?长方形是对边相等。那正方形呢?对边相等吗?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下,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变得一样长的时候这个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变成了正方形。

正方形具备长方形所有的特征,所以我们又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4.仔细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共同的特征,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正方形具备长方形所有的特征,所以我们又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呢?记忆长方形、正方形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5.小结:像这种由4条边围成的平面图形,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四边形。想一想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四边形?生: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它们都是四边形的一种。

6.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师:既然有五边形、六边形,同学们猜想一下,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图形?(四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同学们很有想象力,但是通常我们把由3条以上的边围成的平面图形统称为多边形。

二、案例分析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体会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我设计了一些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这样他们的操作就有了更明确的目的。虽然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之前都认识过,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不会自己去总结,所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显得尤为重要。一些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学生对于图形充满了兴趣,学习的效果很好,气氛非常活跃。

首先通过用猜的形式,让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通过观察、提问的方式,一下子就让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了解找到了目标。在这个引导下,学生就开始小组合作去研究它的边和角的特征。像四条边和四个角这类较简单的问题他们总是能很轻松地就认识到。而我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它们的不同点,也就是:长方形是对边相等,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这才是最关键的。“对边”这个概念,我在课前就已经做好了铺垫,从“面对面”引出“相对的两条边”,这样学生就能很形象地体会到对边的含义。学生在发现了对边相等后,我还让他们去证明,可以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去证明,这样就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灵活化,也使得他们对知识更加充满了疑问及兴趣。在后面讲到角的特征时,我也让他们去证明。在长方形的特征都研究过后,我就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研究正方形的特征,有了目标,有了方法,学生研究起来很方便,更主要的是他们找到了一种学习的乐趣。

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儿童自主的数学活动,要让儿童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本课我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为了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经历了观察、实验操作、合作研究、说理辨析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其次,在教学中,对每个学生的合理想法我都给予了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的目的。再次,这节课我力求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学生轻松愉快地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取了知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它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主动探索者。

论文作者:侯素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论文_侯素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