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高慎永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高慎永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 271219

摘要:目的:总结多层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小肠梗阻患者38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由手术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多层螺旋CT影响资料,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由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经CT诊断肠梗阻阳性36例(94.74%),阴性2例(5.26%),诊断敏感性84.0%;病因诊断方面,CT诊断符合率91.67%(33/36)。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梗阻确有较好效果,利于明确梗阻的定位、病因、血供等情况,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小肠梗阻;诊断效果

小肠梗阻(small bowel obstruction,SBO)属于一种常见急腹症,其病因的发生与小肠肠腔机械性阻塞、小肠位置不可逆变化正相关,可导致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早期判断病因、有无闭袢或绞窄对于后续治疗意义重大[1-2]。多层螺旋CT技术在近年来临床诊断疾病方面展现出可观的优势,但是否有助于SBO的诊断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收集2016年1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小肠梗阻患者38例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小肠梗阻患者38例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本组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均获得手术病理证实,符合临床对SBO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伴有其他肠道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全者。本组患者中男性例,女性例,年龄18~85岁,平均(57.13±3.46)岁;患者入院均表现程度不一的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与排气2~15d、体温升高等症状。

1.2方法

选用西门子Sensation 16层螺旋CT,以及配套三维图像工作站;调整相关扫描参数:管电流190~220mAs,管电压12kV,矩阵512×512;扫描期间,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由肝脏隔面向耻骨作连续扫描,层厚5.0mm,层距5.0mm,发现病变后,对其局部予以2.0mm薄层扫描,随后均展开双期强化扫描,注射对比剂(依据1.5~2.0ml/kg计算总量),以2.0~3.0ml/s注速静脉注射,在注射对比剂注射后35s左右完成增强扫描;获得图像输入后期工作站予以处理,阅片均由我科两位高年资医师完成(对研究内容不知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本组患者基本情况

本组患者均获得手术病理与随访证实,其中完全性梗阻者8例,不完全性梗阻者30例;依据肠梗阻法伤病因分析,其中判定为机械SBO 36例(94.74%),动力性SBO(均为麻痹性SBO)1例,血运性SBO 1例;依据SBO有无存在血运障碍分析,其中单纯性SBO 34例,绞窄性SBO 4例(闭袢性SBO 2例);定性评估,其中粘连13例,肿瘤11例,肠疝4例(腹外疝2例,腹内疝2例),肠套叠3例,粪石2例,炎症3例,肠腔内病变性梗阻1例,肠扭转1例。

2.2 CT诊断特征

本组患者由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经CT诊断肠梗阻阳性36例(94.74%),阴性2例(5.26%),诊断敏感性91.0%,特异性90.0%;病因诊断方面,CT诊断符合率91.67%(33/36)。病例特点主要包括:①其中存在“移行带”病变者27例(71.05%),其中定性诊断准确25例(92.59%),以其中肠肿瘤为例,CT下可见梗阻部位存在软组织肿块、肠壁不规则增厚等表现;2例空肠肿瘤合并内疝误诊为肠系膜扭转,CT中表现腹部混杂密度肿块,且近端肠管出现扩大;②另有11例(28.95%)未发现“移行带”病变,本组病因主要发现小肠存在粘连,部分患者与外伤史有关,并伴有程度不一的腹腔感染表现。

3讨论

CT扫描在现阶段临床中已被证实,可用于结石、肠梗阻、腹部创伤性或炎性疾病的诊断。吴进锋[3]的经验中,采用CT可获得肠壁积气、肠系膜动脉病变与增厚、实质性脏器梗塞等影像表现,由此均可预示肠缺血,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超过90%。在本文中CT诊断敏感性91.0%,特异性90.0%,表现出一致性。CT增强扫描在评价病变肠断血供中表现突出,者为SBO的诊断、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在现阶段的诊断标准中,SBO的判定依据小肠内径超过2.5cm、结肠超过6.0cm等肠管扩张参数为准,且扩张肠管、远端塌陷的肠断多见“移行带”改变。在本文中,CT扫描下存在“移行带”病变者71.05%,其中定性诊断准确92.59%,对肠肿瘤进展开分析,CT扫描获得梗阻部位存在软组织肿块、肠壁不规则增厚等影像表现;2例空肠肿瘤合并内疝误诊为肠系膜扭转,CT中表现腹部混杂密度肿块,且近端肠管出现扩大,提示对此征象需临床注意。进一步总结,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在诊断SBO中优势较多,准确性较高,扫描期间患者更易配合,且扫描范围大、可重复性,在接受扫描与重建期间,可于较短时间内获得相应的容积数据。高压注射对比剂,为后续不同时相双期、三期扫描提供了重要保障,可展开多方位、角度的重建。

值得注意的是,肠梗阻发生后,人体肠腔可随着液体、气体的积存而不断增宽,梗阻部位越低、时间越长肠腔扩张越明显,因此CT下可见梗阻肠腔萎陷、空虚,部分患者存在少量粪便。但扫描期间,肠管萎陷等情况,特别是系膜肠管,可因扩张肠管的挤压而发生移位;在低位梗阻时,上段空肠也可不出现扩张(特别是在进行胃肠减压后)[4]。本文中2例空肠肿瘤合并内疝误诊为肠系膜扭转,CT中表现腹部混杂密度肿块,且近端肠管出现扩大;考虑存在此情况,建议临床需结合多方面CT参数共同完成诊断。

综上所述,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梗阻确有较好效果,利于明确梗阻的定位、病因、血供等情况,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静,余晖,焦俊,等.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J].重庆医学,2016,45(6):799-801.

[2]余霖,YULin.多层螺旋CT在诊断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2):66-67.

[3]吴进锋.多层螺旋CT在诊断小肠梗阻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7,23(9):1477-1480.

[4]詹志勇,王大维,张鹏,等.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1):174-175.

论文作者:高慎永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高慎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