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中国企业必须正视_反倾销论文

反倾销:中国企业必须正视_反倾销论文

反倾销:中国企业必须迎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月2日,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东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预计今年中国对外贸易将达4000亿美元。

他强调,尽管国际上不同程度的贸易歧视和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但这终归阻挡不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长期以来,中国产品屡屡遭受外国的反倾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即将加入WTO,中国将按经济规律和本国的法律,对外国产品对中国产品构成损害的进行反倾销。

8月8日,《法制日报》载文称中国已成为20世纪末国际反倾销最大的受害者。从1979年开始至今,中国产品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近400起反倾销指控,位居全球之首。这些反倾销指控给中国相关企业造成严重冲击。

厦华、海信、海尔等家电企业针对欧盟反倾销,一直跋涉于应诉之路。

1988年,欧盟当地彩电企业开始诉中国企业倾销;1991年,裁决对中国国有企业生产的小屏幕彩电统一征税15.3%;1992年,扩展至大屏幕彩电的立案;1995年,裁定对所有的中国企业征收25.6%的最终反倾销税;1998年12月,在飞利浦的申诉下,欧盟决定对中国彩电征收高达44.6%的反倾销税,这意味着欧盟1000万台的市场彻底地对中国企业关上了大门。

1999年3月,厦华开始寻求应诉途径;今年3月,正式向欧盟提出复审申请;4月,欧盟接受申请。8月7月,在由中国最早应诉欧盟彩电反倾销的厦华集团首倡的“应诉欧盟反倾销研讨会”上,中国长虹、厦华、海信、福日、TCL、熊猫、创维等7家应诉彩电企业的共同代理律师、布鲁塞尔VBB律师事务所律师付东辉先生特意从欧洲赶来阐明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他首次在公开场合对此案发表评论说:此案中国企业胜诉率极低,与一般性经济官司相比,成功率只有10%。而这10%的希望寄托在飞利浦公司的撤诉上。就在这一天,国内彩电行业的7家企业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表示将共同应对欧盟做出的反倾销裁定。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这7家企业将联合聘请欧洲专门从事反倾销案件的律师机构,对欧盟裁定我国彩电行业倾销行为进行应诉。

此前诉方飞利浦一直不愿谈,但今年五六月间,飞利浦很主动地与中方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申诉方愿意主动谈,这是1979年以来类似应诉案件中的第一例。有法律界人士称,这不是律师的功劳,而是中国舆论界的功劳。

之所以说中国企业胜诉成功率极低,是因为这个世界的自由贸易规则是由发达国家来制定的。长期以来,欧盟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认定倾销的标准是把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与一个实行市场经济的替代国的产品价格进行比较,计算出倾销幅度。根据这样的计算方式,中国的产品几乎没有不倾销的。有一位美国律师形容这条规则的不合理为:这是一条没有限速的高速公路,警察想抓你,就会找一条有限速的高速公路来衡量你的行为。

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案尚未了结,又一宗节能灯贸易争端在欧盟与中国企业之间发生了。这次受伤害的是数百家节能灯企业,包括出口额居全国同行前列的深圳中电照明有限公司。8月10日,有媒体透露,欧盟对我国9家节能灯企业的抽样调查有了结果,其中两家被欧盟“赐予”市场经济地位,得以继续享受原有的关税待遇;两家被判“重刑”,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地位,等待他们的是高额平均关税;另5家根据各自情况享受分别关税。

节能灯出口大户深圳中电照明公司已深切体会到了反倾销带来的巨大伤害。该公司去年各种照明产品的出口总额近4000万美元,其中一半以上出口欧盟。但自5月17日欧盟开始反倾销调查以来,该公司出口订单逐日减少,到目前,其日均出口额较过去锐减6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此宗反倾销案,率先发难的又是鼎鼎有名的荷兰飞利浦。此前,该集团已参与4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起诉,包括彩电一案。但此次,数百家节能灯企业感觉被飞利浦扎扎实实“涮”了一回。因为去年的这个时候,飞利浦还在中国各地大量低价收购节能灯。谁曾想这竟成了飞利浦的反倾销“证据”。据飞利浦方面有关人士透露,飞利浦的“里外占便宜”已经使其在中国苦心经营的品牌声誉直线下降,市场亦受影响。有人担心会出现当年中国人抵制日货的情形。不过较之彩电案,中国企业这次反应甚为强烈,大有团结一心、誓搏到底的决心。到目前为止,规模稍大的企业大部分已经应诉。他们不甘心每年四五千万只的节能灯市场就这样被拒于欧盟之外。

对于反倾销案,有专家提醒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应诉,协同作战,尽可能将关税加幅压至最低;另一方面尽快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多开发系列优质照明产品,拓宽出口渠道,避免“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目前,中电照明等一批开发能力较强的企业已经着手调整结构。

长期以来,从中国遭受反倾销的产品类别看,涉及到钢铁金属制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电子产品等等。其中很多中国拳头产品在反倾销后,被完全逐出进口国市场。中国自行车对欧盟出口1991年200多万辆,1993年被征30.6%反倾销税,现已基本被逐出欧盟市场。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一个间接影响是,严重挫伤了国外企业对中国投资的积极性。由于中国产品屡遭反倾销,不少投资者不得不抽回资金,转向其他国家。此外,由于大量新兴电子产品刚刚开始出口就遭到反倾销,使得中国新兴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损害。

90年代末,中国企业连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反倾销案的胜诉,其中有上亿美元出口额的书包案,旅行箱和旅行袋案等。欧盟一律师所代理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20余起,平均每两案就有一起胜诉。有关专家针对中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现状,建议国内企业依法积极理性应诉;充分利用现行的有关反倾销的国际贸易规则,众志成城,积极应对;既不能有畏难情绪,也不能动辄把正常的商业问题政治化。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应当高扬反倾销这把贸易保护的利剑,依法开展反倾销调查,制止进口贸易中的倾销行为。

法律界人士也呼吁说,中国应该制定《反滥用反倾销法》,在中国国内市场对利用不平等手段打压中国企业出口的外国企业进行制裁。反倾销,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百姓和政府必须正视的一个严肃话题!

标签:;  ;  ;  ;  

反倾销:中国企业必须正视_反倾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