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论文_刘澎,高利颖,袁一,周怀东

北京市第六医院骨科 北京 10007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综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观察组50例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再配合综合治疗后,患者的骨质疏松恢复情况、Zuckerman的功能测评量表评分和并发症产生情况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经过传统手术治疗后再配合综合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骨质疏松的程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治疗

骨质疏松属于常见的系统性骨骼疾病,它的主要特征就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受,这就容易使骨骼的脆性加大,容易增加患者骨折的几率。这种骨折大多发生在脊柱、髋部和桡骨远端。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快,老年人的人数不断增加,因此老年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发性骨折的发病率不断提升,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1]。本文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的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在骨折发生后两周内进行X线拍片证实为髋部骨折。病理性骨折、严重创伤引起的多发性骨折等排除在外[2]。将这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地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的50例患者,男性患者26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在62-86岁,平均年龄为(70.6±6.3)岁。对照组50例患者,男性患者28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为61-85岁,平均年龄为(69.9±6.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骨伤类型等基本情况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我院给予的常规手术治疗。患者在接受麻醉后在髋关节的外侧开一个10cm左右的切口,以股骨大转子为中心。分离骨直肌股外侧肌间隙。再在股骨大转子内上的梨形窝开槽,扩髓之后再插入Gamma钉主钉,通过连接在主钉尾部的导向瞄准器沿着股骨颈向股骨头钻孔打下导针,确认位置和长度后,穿入2枚长度合适的钉锁来固定住骨折端。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配合综合治疗,包括(1)补钙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要服用补钙治疗。常见药物有骨化三醇,剂量:0.25ug/次,2次/d。钙尔奇的剂量为1片/次,2次/d。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要连续服用三个疗程。阿伦磷酸钠则为70mg/次,每周一次,注意要在空腹下服用,连续服用三个月。部分患者在此基础上还要加用密钙息,剂量:50IU/次,1d/次,连续服用15天左右。(2)加强日照和功能锻炼:患者每天要进行2-3小时的日光照射来帮助患者促进钙质吸收,同时要结合适度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而定的,循序渐进,等到条件允许,还可以带患者到户外进行功能锻炼[3]。

1.3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的骨质疏松恢复情况、Zuckerman的功能测评量表评分和并发症产生情况。

骨质疏松程度评判:(1)轻度:患者的骨密度轻度减低,纵向小梁醒目。(2)中度:患者的骨密度进一步减低,横向小梁减少,纵向小梁粗糙。(3)重度:患者的骨密度明显减低,横向小梁几乎消失,纵向小梁的影像模糊[4]。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对比(见表1)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基础上再配合综合治疗,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明显减轻,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大(P<0.05),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

2.2两组患者Zuckerman的功能测评量表评分(见表2)

观察组患者的Zuckerman的功能测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形成差异大(P<0.05),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

2.3两组患者产生并发症情况比较(见表3)

观察组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形成差异大(P<0.05),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

3讨论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是多样的,而被公认的主要因素就是缺钙。人体的正常环境主要是偏向弱碱性,然而由于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体液却是趋向酸性,人体会自动动用体内的碱性物质来中和,人体中最主要的碱性物质就是钙质。因此,钙流失是造成骨质疏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采取传统的手术治疗后还要配合给患者补钙、促进钙吸收等抗骨质疏松综合性治疗,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健康[5]。

综上所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经过传统手术治疗后再配合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骨质疏松的程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尹书东.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53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72-73.

[2]陈鹏.刘文和.严林淋.胡伟文.曹锡文.李杨.陈家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分子影像学,2014,37(2):78-81.

[3]贾培征.黄东永.黄远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治疗84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3):309-310.

[4]李丽萍.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33例[J].医学信息,2010,23(4):137.

[5]程斌.杨峰.宋金辉等.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12):1025-1026.

论文作者:刘澎,高利颖,袁一,周怀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  ;  ;  ;  ;  ;  ;  ;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论文_刘澎,高利颖,袁一,周怀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