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学校教育中合适的班级人数论文_杜丽华

浅谈在学校教育中合适的班级人数论文_杜丽华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龙山小学 四川 广元 628400)

中图分类号: G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0-0009-01

最近,在《中国教育报》微信版看到一篇文章《老师,你最愿意教多少人的班?》,文中介绍了一些情况,确实让人吃惊。2016年了,还有100多人的班,更有甚者驻马店上蔡某初中最大的班级有160人,河南邓州市一所重点小学平均每班有133人。这简直就是中国奇观,为什么不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文章中也提到了《城市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我实在忍不住想看看这个标准是什么样的标准,一搜索,是2002年由教育部制订的并于当年颁布施行的两份文件。其中,城市完全小学规定了每班45人,学校规模由12--30个班,也就是说城市小学人数可以由540人到135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可以达到45个班,人数可以达到1925人。我们不懂得这个标准的制订有什么科学的依据,但是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九年一贯制学校绝对比单设小学,单设初中的管理难度大很多。反而规模班额还在比单设的小学、初中大,这不得不引起我对这份标准的科学性质疑。

到如今,这个标准已经用了14年了,这14年,中国由一个城镇人口不足20%的国家已经变成了一个城镇人口达56.1%的国家。经济发展也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化成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方向发展了。这一变化,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非常吃力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是谁说的一个班45人是标准?是谁说的一所学校的规模可以达到18个班、36个班?这些数字的背后有什么科学依据?更不要说一个重点小学每班达到133人,初中每班达到160人,这简直就是对人的亵渎。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城市在一天天扩大,文中提到一所城边村小,当初就300来人的学校,四年以每年300人的速度扩张,而学校却依然保持着原来的规模。为什么学校始终得不得重视?

中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这个衰老的中国10年、20年后就需要这些不被重视的孩子们来担当。我们现在还抱着这个《标准》,甚至于无视这个标准,无限扩大招生规模。这怎么能说是一个和谐的发展呢?

本人从教27年来,教过69人的初中班,也教过50人左右的标准班,最近又教过10人左右的小小班。然后发现,这10人左右的小小班才是最适合人发展的班额。因为学生少,教师有能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参加一个集体性活动,两三个小时,三五个小时,能够与我们进行有效交流的人有几个?是不是项多就那么10来个人?一节课40分钟,老师又能与多少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呢?老师是人,不是神,没有那么大的能耐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宝贝,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生命,老师怎么能厚此薄彼呢?有很多专家在给老师们出主意,想办法,如何如何设计课堂,让学生们都得到有效的成长,其实这就是痴人说梦。因为教师是人,是要亲自操作教学的人,他们照管不过来。

所以,我们不得不了解一下其它发达国家的教育现状。俄罗斯学校就建在社区,超过200人政府就必须另建学校。芬兰这个只有几千万人口的国家,有着全世界最好的教育,政府规定学校规模不得超过170人,很多班级就10来个学生。而我们国家,似乎有一种普遍性认识,学生规模越大越成功,学生人数越多越红火,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总之,学校规模的问题,真的需要进行认真研究,不能用当年国家贫弱时期的思维来衡量学校的规模与班额的大小。我们应该以最适合儿童发展这个标准来审视我们学校我的规模,与班额大小。

论文作者:杜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浅谈在学校教育中合适的班级人数论文_杜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