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战略的实施与运作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战略的实施与运作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战略的实施和运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名牌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2年中国成立驰名商标保护组织以来,名牌热正席卷中国大地。名牌事业正从全民意识、理论探索、法制建设、战略设计和实际运作五个方面全面推进。目前,消费者青睐名牌,企业争创名牌,政府制度名牌战略,已形成一股潮流。北京、四川、山东、江苏、河南、辽宁、江西、云南、上海、安徽、湖北、内蒙古等省市政府和一些中心城市政府还专门成立机构负责这项工作。驰名商标保护组织成员单位也从45家发展到130家,并先后发表了北京宣言,福州宣言和成都宣言。特别是1994年11月在四川召开的“'94全国名牌大会”,提出要为中国名牌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激起了全社会上下关心中国名牌事业。但是当前并不是所有的人和企业都真正了解名牌的内涵、地位、作用和实施途径等,因而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并带来了诸多问题。这就要求从理论上阐述和回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意义和作用,政府和企业以及社会怎样实施和运作名牌战略,以便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名牌事业,促进各地经济发展。

一、目前实施名牌战略的环境分析

创造名牌是每个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创造名牌的目标能否实现。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企业创造名牌,反之,则会制约名牌的产生。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既有许多不利因素制约名牌的产生和发展,也有许多有利因素推动名牌的产生和发展。其制约因素有:

1.对名牌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名牌无论对一个企业,还是对一个地区或者国家都有重要作用。因为名牌对整个经济起着导向、提高、改组的作用。发展名牌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优化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资源,从整体上提高竞争力,而且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但是目前有许多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这就使许多人不关心,不支持名牌事业。加之传统体制又不宣传名牌,企业走的都是粗放型数量经济,注册商标的企业都很少。据统计,从建国初到1983年《商标法》正式实施的33年中,我国注册商标总数仅8万多件。改革开放后虽然有不少企业认识到这一问题,但仍有企业无动于衷,有的是吃了亏才明白。据统计,目前外国到中国大陆注册的商标达56500余件,而我国到国外注册的商标不足1万件。即使1989年我国加入《商标国际马德里协定》以来,企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的每年也仅有400余家。至今全国仍有7个省份的外贸企业国际商标注册为零。这使得不少企业商标被抢注,仅80年代初澳大利亚商人就抢注了我国150多个名牌商标。国内被抢注的就更多。如我省玉溪卷烟厂的“红梅”就曾被某省企业捷足先登,然后用180万元“赎身”。这些都是名牌意识差的表现。

2.名牌缺乏规范的评判标准。什么是名牌?无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还是政府官员,都没几个能回答得清楚,这就使许多人产生了片面的认识。有人认为产品好销就是名牌,有人认为质量最好的商品就是名牌,有人认为广告做得多就能成为名牌;还有人认为产品只要获得了省优、部优、国优就是名牌,等等。由于人们对名牌的内涵不清楚。有些人为了迎合某些企业的要求,成立了各种名牌评判机构或组织。而这些机构或组织有些连最基本的名牌评估章程和程序都弄不懂,还评出这样荣誉称号,那样国优产品,严重影响了名牌的公正性和社会性。这也是近年来许多企业非常反感名目繁多的评奖活动的原因。其实名牌产品有自身的内涵,它应该是社会公认的质量优异、服务上乘、经济效益好、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具有很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产品。按比较权威的驰名商标保护组织成都宣言的定义,作为名牌至少应达到以下这些条件:第一,经过正式手续登记注册的商标和商号;第二,产品质量与服务有足够的保证;第三,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第四,具有超常的市场占有率;第五,具有超常的产权价值;第六,有公众肯定倾向的客观依据或权威机构客观公正的正式认定。可见,名牌不是评出来的,更不是花钱买来的;也不是自我吹虚或靠广告打出来的。部优、国优只是技术标准,不是市场,公众和社会标准,因而也不是名牌评定标准。

3.保护名牌的措施不力。“创造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这四者是完整的统一,缺一不可,它们都是推进我国名牌事业的重要内容。但是现在宣传和保护名牌的措施不力,企业生产的名牌产品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导致名牌成长的环境很差。整个中国处处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市场竞争严重不规则。天津墨水厂的“驼鸟”牌墨水是80年代出名的,不几年又冒出“驼岛”、“驼乌”。云南周林涉普仪上市后又出现“更胜一筹”的“××波谱”。河南周口“莲花”味精出名后山东又出了“宁花”。浙江圣达“中华鳖精”刚出名,其它的“中华鳖”又冒出。1991年假冒的“太阳牌”锅巴达1.5亿元,1992年卫生系统查出假药1.7万多起,90多个品种32万多公斤,价值3亿元。另据报载:全国假冒茅台酒的拥有量达2万吨,是真茅台酒厂年产量的20倍。一时间,“洋河”泛滥,“野狼”(郎酒)成群,“群凤”(西凤)乱飞,“习水”(大曲)遍地。在各种假烟、假酒、假药等“围剿”名牌产品的情况下,有些企业不得不自己出资打假,1994年玉溪卷烟厂的打假费用就高达5亿元;有的企业不得不采用先进技术防伪,如采用激光全息技术。但更多的企业仍在沉默、等待。企业打假、改进技术的效果又是如何呢?玉溪卷烟厂查获的假烟估计仅为假烟总量的10%,“太阳”牌锅巴被迫转产,“振华851”的发明者杨振华“只好仰天长叹泪长流”。假冒伪劣不仅未得到遏制,以而日益蔓延。假冒商品种类增多、数量增大,出现了区域性产供销一条龙假冒地,重大和恶性案件增多,违法商品更具隐蔽性、流动性,违法数额不断攀升。目前全国每年假冒伪劣产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以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国家打假力度不够,法制不健全、行政手段欠缺,有的甚至用投机倒把来判定假冒的恶行,加之企业能力有限等。

4.政策上支持、关心不够。名牌产品既然是一个国家的国宝,因而实施名牌战略就不仅仅是哪个企业、哪个地区的事,而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应该在政策上支持、关心它。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政府的职能并未完全到位,国家至今未制定名牌战略的实施计划,也未制定扶持名牌产品的投资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等,名牌事业还仅靠一些地方和一些企业来推动,难免会出现势单力薄、单打独斗的现象,从而不能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名牌事业。有些地方甚至把名牌事业的推动看成是某些企业的事而撒手不管;还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但没有落实到实处;也有些地方至今还推行保护主义,对自己的落后产品加以保护。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名牌战略的实施,使一些企业安于现状,而且也打击了已实施名牌战略的企业的积极性,致使整个社会争创名牌的机制或风气难以形成,这又反过来制约了我国经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宏观战略的实施,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5.名牌延伸意识差。名牌是市场竞争的锐器,它不仅包含着知识产权和一定的文化,而且包含着由此形成的产品和企业的信用和信誉。一个企业只要能创造一个名牌,消费者就容易接受其生产的其它产品。因此,搞好名牌的延伸是一个企业扩大市场、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外许多企业都是从一个名牌发展成一组名牌,从而获得了很高的市场回报率。例如“金利来”就是从领带开始发家,然后扩展到衬衣、皮具等领域,从而形成一个“大名牌”。但现在我国有些企业虽然创造了一两个名牌,但长期却抱住一个牌子,在同一种产品上打圈圈,名牌延伸意识很差,以致其名牌效应不能有效发挥出来,企业自然不能获取最佳效益。

虽然目前实施名牌战略存在上述问题。影响了名牌事业的快速推进。但是现在仍有许多因素有利于名牌的产生和发展。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而这些又为企业创造名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是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企业竞争更加公平。三是有些地区和企业已开始把名牌事业的推进列为政府或企业的中心工作,有的还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创造名牌。四是社会上已有相当的一股力量在为企业创造名牌呐喊助威。五是消费者档次提高,名牌热在各地兴起,给企业创造名牌带来了机遇。六是发展名牌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领导同志和部门的重视。七是保护名牌的法制、法规、政策正逐步制定、建立和完善。可以说,目前是我国推进名牌事业的最佳时期。

二、实施名牌战略的途径和对策

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战略的实施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实施有很大区别,它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在这种体制下,市场将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企业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才能创造名牌,发展名牌。也就是说,名牌只能在市场竞争中造就和发展。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规则、维护秩序和保护名牌,让每个企业平等竞争。企业就是在各种规则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名牌、发展名牌。

(一)近期政府推进名牌事业应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1.改革评判标准,建立认定名牌的组织或机构。名牌产品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某个国家机构简单评定出来的,它要由市场和公众来确认。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评判产品优劣的标准仅是技术指标的做法,更多地考虑市场和公众的需求。如果一个产品质量很高,但由于其技术尖端,离消费者太远,或者生产规模很小,市场占有率低,同样不能称为真正的名牌。由于名牌的评估和管理是一项社会工程,没有一定的组织或机构来认定也是不行的,但这种组织或机构又不是代表官方意见的,而是一些社会组织或机构(如商标评估机构)。它在评估中,不仅不代表任何一方的利益,而且必须按国际惯例行事,以保证结果的公正性。当前国家有关部门要联手对名牌的认定严格把关,一方面要有效制止乱评比,另一方面要彻底防止那些通过拉关系、走后门以及采取其它不正当手段评定名牌的做法,逐步摸索和制定一套规范化的办法,以确保名牌称号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只有公正的机构评定出来的名牌,才能赢得消费者和占领市场,才能在社会上形成一个蓬勃向上的环境,并使企业认识到要使自己的产品成为名牌,必须靠硬功夫,而不是其它。任何采取欺骗消费者的做法都是不会长久的。

2.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市场经济是名牌经济,世界名牌的多少体现着国家的实力和现代化水平。但一个产品要形成名牌,是多种因素结合的结果,绝不是哪个企业自己孤军奋战就可以创造出能站得住脚的跨国名牌的,这就要求政府各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都来支持名牌事业。世界上许多名牌都是借助国家的力量形成的。根据国内外经验,最佳的途径之一就是政府亲自组织实施名牌战略。这比某个地区或企业的威力都要大,影响也更为深远,而且也容易启动。为此,政府要制定有关政策推动各地区、各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在全国从上到下形成一个争创名牌的气氛,同时建立名牌信息网,及时反馈各方面的信息。政府要运用宏观调控的方法,颁布与之配套的贸易、产业等政策,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支持名牌事业的发展,帮助其参与国际竞争。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门机构指导企业名牌战略的设计和制定,从财政立项、信贷规模、科技开发、税收政策、外汇调度,生产经营等方面支持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使之上规模、上工艺、上技术水平、增加花色品种,加大市场覆盖密度和广度。

3.制定规则,打击假冒,让市场有序竞争。企业创造名牌、发展名牌需要良好的环境。如果竞争不讲规则,市场没有秩序,就会制约名牌的产生,甚至会葬送名牌。因此,良好的环境是创造和发展名牌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制定竞争规则,并维护竞争秩序,让企业公平竞争。谁采取非规则竞争就会受到严厉制裁。特别是假冒更应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如果假冒不能有效制止,哪一个企业的产品都难成为名牌产品,或者所创的名牌的只能昙花一现,不能持久。而打击假冒的途径和方式必须是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等紧密配合和协作。这一方面是因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是市场经济下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管生产经营。另一方面是市场面太广,企业没有这个能力打假。目前我国名牌产品少,既与体制等方面的制约有关,也与假冒盛行有关,而假冒的盛行又与打击力度不够有关。因此,制定规则,加强打击假冒力度,是企业创造和发展名牌的重要条件。

4.培养名牌企业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厂长经理的强弱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往往能搞活一个企业,而一个差的企业家则会搞垮一个企业。在熊彼特创新理论中,企业家是指那些具有冒险精神、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的人,即从事创新活动的人,企业家不仅要具有战略眼光,还要有胆量、敢于冒险以及良好的组织能力,仅有一般的“开拓精神”是不够的。由于各牌产品是由名牌企业生产出来的,而名牌企业又多半是由名牌企业家领导的,因而没有名牌企业家就难以生产出名牌产品。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亏损,而有的企业却蒸蒸日上,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这些企业中有一个或几个非常有水平的企业家。因此,中国要创造名牌、发展名牌,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培养名牌企业家。一是制定造就名牌企业家的管理制度,改革传统的评价企业家的标准,推行企业家资格认证制度,促使企业家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利用市场、驾驭市场,为企业发展拓展空间。二是重新树立人们的价值取向,淡化“官”念。要创造一种氛围,让名牌企业家感到在企业工作一样有为。三是建立企业家成长的激励机制,鼓励其以企业经营管理为终身职业,制定办法,使他们的待遇和社会政治地位不低于行政官员;重奖那些对中国名牌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四是形成有利于企业家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的厂长经理任用、考核定级、培训、管理制度。优秀企业家只能从市场竞争中产生,在竞争中成长。五是明晰产权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不应直接干预企业家的行为,让企业家独立经营。六是加强企业家的培育,有选择地培养一批跨世纪企业家。

5.建立健全有关法制法规保护名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法规不健全不能使市场经济有效运作,也不能使名牌事业健康推进。目前中国法制法规虽多,但漏洞也多,加之执法不力,整个市场运行很不规则,危害名牌事业的行为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名牌事业的健康推进。因此,制定保护名牌的法制法规迫在眉捷。一是要完善《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增加商标权的司法复议程序;增加商标民事权利代理制度;增加反不正当竞争的细则;增加执法的机制;取消或修订一些模糊的条款等。二是制定有关知识产权的国家法规和国际法规,如《保护知识产权法》等。三是制定《驰名商标保护条列》,对驰名商标的认定、评估、危害惩罚等作专门规定,严禁乱评比。同时加强国家立法和执法的权威,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加大对危害名牌事业的惩诫强度,加大对名牌发展的保障力度,制止虚假广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尽快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产品质量好、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名牌企业群体。

此外,国家还要建立健全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资料、金融、技术、信息、人才、劳务等市场的发育成熟;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货宣传,提倡健康的消费习惯,不能哪个贵买哪个;宣传名牌企业造就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职业精神、商誉准则和道德风尚;建立和完善各类中介组织和仲裁机构等。

(二)近期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方略

1.成立名牌企业集团。目前我国各类企业中有不少企业经过努力已创造出一些比较有名的牌子,但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等,企业发展受到限制,而另一些企业不仅有大量资源闲置,而且还在继续生产一般商品,甚至已明显过时的商品,经济效益很差,有的还发生亏损。这很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以满足社会对名牌产品的需求,就必须组建一批名牌企业集团,让名牌在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最快的途径就是让拥有名牌的企业对有关企业实行兼并、联合、租、股、包等方式纳入名牌的旗帜下,共同生产、创造和发展名牌,提高资源运营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向社会提供大批量的名牌产品。如上海的“三枪”集团,就是以名牌企业为龙头,兼并了多家亏损企业组建的,并在兼并后不断推出新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全国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

2.搞好名牌延伸。名牌是无形资产,只有把其变为有形资产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世界上著名商标的价值都很高,1994年“可口可乐”达359.5亿美元,“万宝路”达330.40亿美元。中国的知名企业虽然低一些,但长沙“中意”品牌值707万元,郑州“亚细亚”值1200万元,深圳“三九胃泰”值1亿元,最高的恐怕是云南“红塔山”值100亿元。这样高的品牌价值如果得不到充分利用,企业就难以使其效益最大化。而且名牌一旦确立,公众(或消费者)就对其有一种信任感,无论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公众都容易接受。因此,名牌往往不仅代表这种品牌的某一种产品,而代表的是这个企业生产的、使用该商标的某一大类商品,甚至涵盖了该名牌企业所生产经营的所有产品和服务。但目前我国不少企业还局限于一两个传统产品的生产,名牌延伸意识很差。为了大力提高名牌产品在经济中的比重,搞好名牌延伸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都把名牌延伸看成是企业发展壮大最快捷的途径,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如青岛“双星”鞋业集团在“双星”鞋出名后又分别推出胶鞋系列的旅游鞋系列,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3.选准质量的突破口。名牌产品虽然不一定是质量最好的,但决不是一般质量的商品,而是优质的产品。没有高质量的产品作基础,企业要创造名牌是不可能的。因此薄一波同志在1994年致信全国名牌大会的信中说:“质量和品牌是紧密相联的,名牌产品一般来说都是以上乘的质量做保证的。没有一个消费者愿意购买质量差的品牌产品。所以,搞名牌发展战略最基本的还是抓质量,在质量的基础上发展名牌”。但是仅靠质量标准是不够的,并不是所有的商品质量都是越高越好,关键是该产品的质量水平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要求达到的质量水平。因此,它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具有质量特色。而要生产具有质量特色的产品,就必须选准质量改进的突破口(郭克莎,1995)。例如日本50年代在与欧美小汽车的竞争过程中,选择了省油、噪音小、污染小的发展方向,而欧美的汽车厂却选择了豪华、高档的发展方向,当70年代石油危机来临、油价暴涨以及世界对减少环境污染要求更强烈后,日本汽车销量猛增,击败了许多对手,由此创造出一大批世界名牌。日本汽车之所以能取得国际竞争的优势关键在于其改进的质量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世界上有些名牌产品质量并不是很高(如可口可乐就是大众化的饮品),但仍不会动摇其地位的原因。因此,创名牌必须选准质量突破口,那种无论什么都求高档、豪华的企业,不仅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弄不好反而成不了名牌。

4.强化基础管理。企业创名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有时要经过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例如世界前20名的品牌,均有25年以上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基础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设计和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主体,企业要在质量、品种、营销、服务、机制转换、企业管理、经济效益、科技、人才等方面均要创造第一流的水平,才能使其产品成为名牌。一个好的企业都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管理的主体要从物到人,管理的方向要从内转到外。要向管理要素质、要效益、要市场。但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的管理水平是比较低的,这不仅仅是企业领导、职工素质方面的问题,更主要是管理手段、方法、思想落后的问题。正是由于基础管理太差,才导致企业的资源不能有效配置,才导致产品质量差、市场占有率低、效益低下的问题。因此,企业要创造名牌,首先必须强化基础管理,使其上水平、上台阶,否则再好的设备、再先进的工艺都不能创造名牌。当前强化基础管理的主要措施是:(1)建立健全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使企业运转有章可循。(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要从“人喊人”转到“制度管人”,再转到“机制管人”,使每个职工在各种管理机制下创造性的工作。(3)改进管理手段,普及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使每道工序,每个角落都在先进管理设备监控下有效工作,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4)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要让其下属充分有效地开展创造性的工作。(5)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对质量要做到自觉、自查、自己负责、自己严格要求。(6)严格执法,对违反管理制度、管理规则的人进行严厉处罚。

5.正确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又是通过品牌竞争实现的。一个企业的产品能否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形象很重要,形象树立得好,就容易打动消费者。反之,就容易被消费者忽视。特别是在如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方式有了新的内容,它不再仅仅是消耗、成本、质量、价格等硬件方面的竞争,还包括品牌、服务、包装、款式、营销策略、管理方式等软件的竞争,而且后者越来越重要,也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关键。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最重要的是抓住机遇扩大牌子的宣传。一是借助名人、名地、名事、名物为产品命名或促销。二是在关键场合抓好质量展示,使其品牌质量得到消费者认可。三是选择良好的传媒方式进行广告宣传。四是抓好销售服务工作,全力维护企业的信誉。五是精心扶持名牌产品,把好质量关。质量好是最好的宣传。六是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和法制观念,加强自律,不做虚假广告和侵权广告。七是注重商标、包装装璜设计,不轻易改变商标图文,宣传商标要与商品形影不离。

6.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敢于向现有名牌挑战。世界上许多名牌都是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而现在我国许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哪个挣钱干哪个,贴上洋牌子挣钱就贴洋牌子,搞假冒伪劣挣钱就搞假冒伪劣,致使许多有望成为名牌的产品中途腰折。因此,企业制定长远发展计划,是创造名牌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这一方面要求企业家要有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自己干不完的事别人也好接着干。另一方面要求企业不能有自卑感,要敢于向强者竞争。日本在美国汽车年产量达到1000万辆时才组装第一辆汽车,在瑞士手表总产量达到1亿只时才兴办第一家手表厂,而今已成为世界汽车、手表生产的大国,靠的就是不屈不挠、敢于向强者挑战的精神。另外,企业要创名牌,还要求企业家有执着无悔,与企业共命运的敬业精神,有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自强精神;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有超前发现力及善于捕捉机遇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有广泛的经济、技术、政治和国际视野;有高水平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等。

7.要珍惜名牌,爱护名牌,保护名牌。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谁不珍惜名牌、爱护名牌和保护名牌,最后只有倒牌。世界上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名牌,你不前进别人就会超越你,日本汽车、电视机、手表、照像机等之所以能打败竞争对手,是由于其不断推陈除新;同样云南的红塔山、阿诗玛能傲视群雄,也在于不断推陈除新。因此,企业创造名牌后要千方百计保住名牌。一是要对传统名牌不断加经改造、创新、赋予新的内容。要注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生产的产品要跟上时代潮流,反映时代风尚。二是要倍加珍惜名牌的声誉,一如既往抓质量,不要盲目上规模、搞联营、建分厂。三是爱护名牌,大力宣传并认真贯彻执行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积极开展体系认证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四是采用高技术和推广名牌防伪技术,提高仿冒成本。五是运用有关法制法规保护自己的名牌产品,莫让“李鬼”坏了李逵的声誉。六是对商标的管理要规范化、制度化,不让非法假冒商标出笼,同时建立打假防伪信息网,一经发现迅速查处。

此外,企业还应在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上规模、上批量,以及搞好名牌文化宣传等方面作出努力,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创造名牌。

标签:;  ;  ;  

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战略的实施与运作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