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旅游扶贫调查论文

贵州省铜仁市旅游扶贫调查

□文/那博文 孙海燕 杨芳媛 徐 萌 张 悦

(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大连)

[提要] 贵州省铜仁市是我国扶贫的重点地区,旅游开发是其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铜仁市旅游资源丰富,且拥有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在旅游扶贫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根据铜仁市旅游扶贫开发现状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铜仁;旅游扶贫;调查研究

铜仁市作为贵州省辖地级市,属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承担着脱贫攻坚的社会重任与政治使命。实践证明,铜仁市依托梵净山、联动周边市县山水集民俗资源发展旅游业取得了不小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通过创造就业岗位达到部分人脱贫的目标。但是,旅游业是一个对地区综合实力要求很高的产业,发展初期过后就会出现一些问题,铜仁市在旅游脱贫发展历程中也出现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小、缺乏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当地居民受益不均、旅游设施不完善、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低等多方面问题,导致旅游扶贫工作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其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找出问题与症结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铜仁旅游扶贫现状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武陵山区腹地,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铜仁市有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境内梵净山已经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开发旅游业的主要宣传热点。现阶段铜仁市在国家和省市政府的工作领导下,已建成万山玻璃栈道、梵净山、天然温泉、千户苗寨等旅游扶贫项目,所形成的旅游乘数效应一定程度推动了当地扶贫工作的发展。

(一)旅游景区。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围绕境内优质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实施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四大跨越工程,全力发展各区县旅游业,创造就业岗位,以实现临近居民的脱贫问题。目前,正以打造“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旅游品牌、以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为龙头进行旅游业的推广,使全市旅游资源得到整合,形成“大旅游”的产业联动。主要形成了以下几个成型景区:

1、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三县交界,靠近印江县城、江口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系武陵山脉主峰,是中国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位于铜仁地区中部。

2、大明边城。该景区以明“史”为据,以明“军事”为主脉,以贵州多民族融合的历程为背景,以多元共生的“边城文化”为内涵,位于碧江区水晶路,是集“吃住行游购娱”及“休闲、养生、体育、影视”等为一体的历史文化综合景区。

3、九龙洞风景名胜区。风景区位于铜仁市东南方向约17公里处碧江区漾头镇九龙村,地处武陵山脉六龙山区北缘,沅水支流锦江南岸,是大型天然喀斯特溶洞,洞内有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等漫布各厅各洞,各具特色,景象万千。

4、云林仙境。以宋史“文化”为内涵,“景区”为主脉,该景区位于铜仁市近郊,碧江区桐木坪乡,距市区8公里。景区内山峡气势磅礴,云蒸霞蔚,曲径通幽,山下腾龙溪清幽恬静,婉如长龙穿峡而去,直达百里锦江,两岸数百米喀斯特峡谷,鬼斧神工,陡峭险峻。

5、苗王城。苗王城拥有600多年的历史,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距铜仁机场10公里,距铜仁火车站25公里,是西南地区苗族留存至今唯一一座保存得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古苗寨。寨内的吊脚楼为典型苗家特色,歪门邪道是古寨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6、石阡温泉。石阡温泉风景名胜区为首个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石阡县南部城南松明山下。石阡温泉又名城南温泉,是中国最古老的温泉之一,其设施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有着独特传统的洗浴文化,是全国唯有、世界少有既可洗浴,又能直接饮用的天然矿泉温泉。

(三)旅游扶贫效果

(二)旅游收入

学生也把自己在家中阅读的书目及字数填写在阅读手册上,全班进行评比,学校定期评选出阅读量最大的前十名学生,授予“阅读之星”称号。

比如,浙江医院总院利用现有RIS/PACS服务器端软硬件系统,通过光纤专线与三墩分院区实现连接,所有服务器软件均使用总院的原有系统。总院及分院的放射科统一采用分布式模式调用RIS/PACS系统影像和报告[19]。同一医院不同院区间的医学影像共享促使RIS/PACS系统走向区域化,成为不同医院间甚至在区域医疗体系内实现影像共享的基石。

2、旅游商品收入。随着我国旅游业进入前景广阔的黄金发展时代,旅游商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尤其在扶贫旅游中,旅游商品不仅可以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基本购物需求,而且可以很好地对旅游景点进行宣传,同时给当地居民带来良好的经济影响,对当地脱贫起着重要作用。例如,2016年8月26至28日,在农业部和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流会中,铜仁组团参加农特产品交流会,在农交会期间,铜仁展区共接待人员10,240人次,企业各类产品销售收入达99.45万元;落实现场签约项目12个,签约合同金额16.25亿元。

工笔花鸟瓷画大多讲究工整规矩的构图,色彩上也是真真实实的表达,给人以十分严谨,贴切地表达。当传统的工笔花鸟画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的时候,古代机智的工匠们将它与器形优美的陶瓷相结合,这一锦上添花之举为陶瓷领域又增添了一抹亮色,

7、思南石林。思南石林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迄今发现的发育最好、生态保持最佳、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的极具科普性和观赏性的连片喀斯特石林,位于思南县长坝景区和荆竹园景区。

资源补偿是一种经营性的策略,选择将一些可经营的项目和一些非经营的项目进行捆绑销售,能够有效地提高相应的经济效益。就比如说,在对一块没有价值的土地进行出售时,不会引起社会建设企业的注意力,相反,倘若将一块具有价值的土地与这块没有价值的土地形成一个整体的话,就会以此吸引来更多人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经济效果。伴随旅游扶贫的进一步深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在2018年,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玉屏自治县、江口县四个2017年拟退出贫困区县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机构专项评估检查,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后经省政府同意并发出通告,成功退出贫困县,同时使铜仁市成为全省同批次退出贫困县最多的市。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铜仁市启动实施“组组通”公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从改善基础服务设施水平开始推进涉及“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了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主导产业。

2、社会效果。以铜仁市少数民族村镇为例,铜仁市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土家、汉、苗、侗、仡佬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长期以来,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民族村镇。随着历史的积淀,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性、地域性、艺术性、魅力性、渗透性和研究性的民族文化、建筑文化、佛教文化、服饰文化、红色文化。之前由于当地交通不便,居民文化水平较低,民族特色文化未能被开发,而现在铜仁市加大力度开发与保护民族特色文化,帮助当地居民提高文化弘扬意识,从最开始的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不知道、不了解”到“主动承担责任”的转变,不仅仅依赖于文化旅游技能的提升,更多的是依靠当地居民的价值认同。目前,铜仁市已聚集了6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1个国家艺术之乡、10个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乡村旅游引领作用逐渐形成,少数民族创造的多元文化日益丰富,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部分民族村镇重要产业,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服务意识逐步加强,旅游收入增加,初步形成“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发展格局。

3、生态效果。旅游业的开发与保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铜仁市政府让城区对接景区,景区拉动城区,围绕把铜仁打造成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加快景城融合发展。生态旅游最重要的是文明观念的转变,当地人文资源的保护现在不仅依赖当地居民,更多的是依赖每一个去探索的旅游者。铜仁政府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感召下,注重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资源最大化利用,将各个村寨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以旅游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联合扶贫、发改、住建、民宗、林业、环保等部门,坚持把旅游开发与扶贫攻坚、“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城市建设等相结合,共同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建设、打造及推广,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

二、铜仁旅游扶贫存在中问题及建议

(一)开发力度小

1、项目单一。铜仁市旅游扶贫主要包括“旅游+特色产业”、“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技能智慧”这三种形式,但主要还是以建山地公园和特色旅游景点的方式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当地旅游扶贫项目单一。

在水产品加工中,常规的机械法去皮、脱鳞和脱卵膜等加工过程非常费时,有时还会对水产品的肌肉组织和营养成分造成损害。生物技术,特别是酶技术用于去皮、脱鳞、脱卵膜中,其反应温和,不需使用强机械力和强酸强碱,可以更好地保存水产组织的原有性状。

2、产品同质化。在产品结构上,铜仁市旅游产业仍以观光旅游为主,康养旅游、休闲度假景区景点开发不足,山地和水上户外运动、汽车露营、科普探险等新兴业态稀缺,乡村旅游点多、质低、特色不鲜明,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难以适应游客快进慢游的发展需要和游客消费多样化需求。同时,这也导致当地市场不断趋于饱和造成了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以梵净山为例,其旅游内涵过于单调,旅游产品项目单一,主要依靠“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品牌优势,在此立足于梵净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自然山石景观、佛教文化开发旅游产品,佛教文化的旅游产品在市场中与其他地区的旅游产品差别性不大。

表1 2014~2018年铜仁旅游总收入统计一览表

(四)营销宣传意识弱。一是秉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态度,认为宣传工作无关紧要;二是缺乏营销意识,宣传与销售脱节;三是缺乏有效的投入和资源整合机制,旅游宣传促销难以形成声势。

(三)当地居民受益不均。首先,铜仁市目前的旅游扶贫项目实际控制权掌握在政府或外来投资者手中,当地居民只能从中得到一小部分利益,导致受益群体范围小。其次,由于居民所处位置不同,如有些居民住在山区较为偏远的地方,交通不够发达,到访游客数量不均,导致当地居民受益不均。

(二)开发缺乏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与规范管理,目前铜仁市的旅游扶贫项目大都存在资金不足、经营规模太小、项目低水平重复设置、市场竞争秩序乱、地区分布不合理与组织形式涣散等问题。有些地区居民甚至不顾条件限制,如交通、生态问题,在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大规模建造食宿接待设备设施,开展旅游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害。

我国新疆[8]、内蒙古[9]等地区冰雪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这些地区自然风貌特色明显,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夏季旅游和冬季滑雪形成互补优势,但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主要吸引本地游客和部分国内中远程游客。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开始兴建不受季节影响的室内滑雪馆,目前已有的13家室内滑雪馆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当地客源。

概而言之,传统知识服务商力图将学术圈形成循环,在科研人员做科研、写论文/专著、发论文/专著、出版论文/专著、论文影响力评价、获取论文等全流程进行介入和服务,对即将进入学术圈的高校学生产品使用习惯等进行培养,获取用户忠诚度。

1、近五年旅游业总收入。2014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2,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1%;实现旅游总收入194.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2015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100.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实现旅游总收入240.1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2016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4,455.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3.7%;实现旅游总收入347.30亿元,增长44.6%。2017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6,465.77万人次,同比增长45.1%;实现旅游总收入517.93亿元,同比增长49.1%。2018年度实现旅游总收入773亿元,同比增长36.3%;接待旅游总人数8,350万人次,同比增长33.87%,实现旅游井喷式发展。(表1)

(五)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铜仁市政府每年提供大量物资、技术助力铜仁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但山区基建成本较高、区域内部铁路公路密度低、等级不高、路况较差,满足现代旅游舒适、安全的要求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有些地区受限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这些地区基础建设及运行成本高,并且基础设施建设还会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看,与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相关的基础设施均较为薄弱,瓶颈较多。景区旅游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特别是旅游门禁系统通透性、电子购票和旅游信息适时提醒和查询便捷性、电子讲解及Wi-Fi人性化、数据化等方面,难以适应旅游新时代不同层次游客出游、休闲度假需求。在软件方面,景区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及导游等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与旅游“井喷式”发展不相适应。

一块块奖牌记录了华南公司由小到大,从崭露头角到引领风骚的创业历程,一份份荣誉折射出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全体员工的崇高追求。

(六)人才匮乏。旅游扶贫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开阔地方人的眼界,和外界文化接轨。由于受经济、文化和社会基历史等方面的影响,铜仁市当地人墨守成规较多,不愿接受外来新事物,这也直接造成旅游开发和旅游服务在观念上的碰撞。

三、解决方法

(一)加大开发力度。首先,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创新多种扶贫旅游项目。其次,树立自身的品牌,做出自己的特色,除了在产品以外的服务产品做文章,还要在品牌的推广中借势借力进行品牌宣传。最后,准确定位消费人群。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于旅游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目标群体身上,侧重树立自己的特色尤为之重。

(二)进行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在旅游扶贫战略的指导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文化都不一样,当地政府在“文化+旅游”扶贫发展的过程中,要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增加记忆度”的原则,开展”一点一规划”,充分体现各自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

(三)扩大受益群体。第一,政府通过制定有利于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的政策来保障其参与的可能性。第二,当地居民加强和旅游者的沟通。通过和游客之间的沟通来开阔视野、学习知识,并且通过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其生存条件得到改善。

(四)提高营销宣传意识。第一,要转变认识,宣传促销是沟通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双方的根本途径。第二,突出特色,凝练主题。要突出重点,增强特色,强化功能,依据旅游目的地自身的资源状况、自然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整合多种传播方式,形成强有力的对外宣传声势。在内部营销媒介方面,运用多种营销媒体宣传品牌;在外部营销媒介方面:一是通过传统营销媒介,如旅游杂志、宣传册,海报,户外广告等;二是运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高科技营销手段,建立网络营销平台。

(五)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在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铁路、航线建设,完善旅游航线网络,确保景区和交通沿线通信顺畅。

(六)招揽人才,留住人才。薪酬福利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有利的杠杆。铜仁市政府应结合本地区情况,出台一些政策,吸引和留住本地、外来人才。如:参照同行业薪酬水平适当提高员工的待遇水平,使其在同行业中具有竞争力;减免其子女借读费,为其子女提供部分教育水平较高的中小学、大学入学名额;提供购房落户优惠政策,在本地工作且户口落在本地,可以给予一定的购房优惠,从而更好的留住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婷.武陵山区旅游扶贫效应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湘潭大学,2015.

[2]何寻梦.依托山地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富民产业———铜仁市山地旅游扶贫策略研究[A].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6年首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6.

[3]张遵东,姜嵬嵬.贵州贫困地区农业旅游扶贫开发探讨——以黎平县肇兴乡为例[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3).

[4]徐庆颖,陶卓民,李涛,陈洁,李灿.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评述[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0(3).

[5]陈丽.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J].吉林农业,2019(9).

[6]江波,李佳成,洪江,朱生亮,卢兰.基于GIS的喀斯特区生态农业与扶贫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18(6).

[7]马静,张河清,王蕾蕾.乡村振兴进程中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策略研究——以贵州黎平县堂安村为例[J].经济论坛,2019(2).

[8]罗艳.全域旅游背景下贵州旅游扶贫体制机制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10).

本文受大连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812026164);指导老师:田东娜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日期:2019年6月9日

标签:;  ;  ;  ;  

贵州省铜仁市旅游扶贫调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