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正反效应_投资论文

论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正反效应_投资论文

论外资对我国经济的正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负面影响论文,我国经济论文,外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成为国际投资的热点,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最主要方式。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有利就有弊,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不例外。从正面看,其积极作用是显著的。第一,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一是弥补了国内储蓄与投资、创汇与用汇的缺口,缓解了建设资金的不足,促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二是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机器设备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使我国产品迅速升级换代,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拓宽了国内外市场,促进了对外贸易出口,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四是解决了我国1400万以上劳动力的就业,培养了人才,既增加了我国的财税收入和国民收入,又减轻了就业压力。第二,在推动改革开放方面,引进和利用外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我们还引进了经济运行中的国际惯例,引进了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管理经验和微观运营机制;外商投资企业的成长、壮大,对我国的金融体制、财税体制、投资体制、外贸外汇体制以及整个市场运行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法制建设;外商投资企业的建立,还有助于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的生产分工,促进了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进而保障了我国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条件下偿还外债能力的不断增强。第三,通过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我国经济更加紧密地与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由于经济优先已成为当今世界影响国家关系的主导因素,因而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把投资国的经济利益同中国的经济发展联结在一起,使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路线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加强,进而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目前,人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这些方面的积极作用。国民经济在过去十几年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增长,利用外资是一个重要动力。如果没有外资,我国的经济不可能设想有这样的高速发展。

然而,外资的进入可能会直接对经济领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人们已有所察觉和认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外资的大量流入和出口的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通货膨胀。近几年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增加较快。1992~1994年,我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分别达110亿美元、275亿美元和338亿美元;1995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创造了新记录,达到近380亿美元。1996年,我国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增势。据国家统计局分析预测,今年我国吸收外商投资规模将继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仍将稳步增长,实际投资额将超过400亿美元,高于1995年的增长水平,至1996年4月底,实际利用外资已达110亿美元。每年数百亿美元的流入,必然会引致数千亿人民币需求,从而会引起本币和外币的供应相对过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推动了通货膨胀,甚至愈演愈烈。当然,尽管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通胀率的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不是主要原因,通胀率高不是外商直接投资增加的必然结果,只不过应肯定这一点并要引起充分重视。现在的首要问题不是外资规模过大,而是外资质量还不够高,外资投向还不尽合理。最主要的办法是,落实好我国政府于1994年6月和1995年6月先后颁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和“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及“外商投资指导目录”,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切记重质量应是第一位的,以免盲目引进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另外,我国的出口额近年来增长迅猛,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增长最为突出,如1994年1—9月达794.4亿美元,比1993年同期增长29.7%,而1995年1—9月竟达1070.3亿美元,比1994年同期增长34.8%。企业出口创汇后均要立即向外汇指定银行结汇,这就增大了对人民币的需求。结汇使企业具有更大的人民币购买力,与出口经济活动有关的投资贷款也大增。由此来看,大幅度的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通货膨胀。对于外资流入引致外汇储备和人民币需求量的变化,笔者认为,采取增发政府债券的办法或许可以解决。此外,国家应加强对外汇的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并调整好外资政策,利用国际交换来调节国内供求关系,从而避免由于出口增长给通货膨胀带来的推波助澜影响。

第二,技术与就业在某些领域已出现了冲突。在今天,我国吸引外资的成就越来越显著,然而一个人们还没想到或是说还很少注意到的问题已摆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高科技带来的高失业。这种现象早已在人口稠密的发展中国家出现。在利用外资的初、中级阶段,掌握高科技和最现代管理手段的大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并不多,他们往往只进行商品贸易,或者进行许可证贸易、转让技术,即使投资也只是进行小规模的试验。在此阶段,我国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主要是在劳动密集型及资金密集制的外商投资企业得以解决。至1996年4月底,我国虽已批准建立了27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但是真正规模比较大,技术比较先进或相当先进的大跨国公司还不多。1993年以后,大跨国公司虽在我国投资呈现出迅猛趋势,不少著名的跨国公司均在我国设立了投资性控股公司,但这些公司的特点是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比较长,因此,至今不少企业尚未投产,或者还处于试生产阶段,有的企业才刚刚拿出营业执照。此时,技术与就业的矛盾这个深层的问题在我国还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看来还需一很长的过程。眼前,人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引进外资解决的就业问题。合资厂家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大谈合资的好处,跨国公司的大项目确实好,产出高、效率高,但一条流水线就可能淘汰掉先前一大批手工作业小厂,淘汰掉一大批不适宜高新技术的工人。合资企业的效益是上去了,但从整个社会来看,社会效益如何呢?怎样看待那些在竞争中失去位置的失业人员?我们应很理智地看待这一很现实的问题。

第三,我国合资企业外方控股现象日趋严重,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受到冲击。近年来,我国合资企业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即外资比例趋向扩大,谋求更大的合资企业控制权。一些初始投资比例不到50%的外商,或采取购买股份扩大比例的方法,或在投资第二、第三家合资企业时主动争取较大比例。此外,一些外商通过控制销售渠道,在其投资比例不足50%的情况下,实际上控制着合资企业主要经营管理权。从深层意义上说,资本是一种权利,投资方将资本投入哪个国家,他在哪个国家便有了一定的权利或权力。投入的资本在一个企业股份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其权利(权力)便越大。当资本大到一定程度时,甚至整个受资国的国民经济乃至国家主权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笔者认为,从发展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国内企业在同外商合资时,一定要谨慎对待合资企业控股权,拟合资的中方企业要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出发,在建立合资企业时,便要对合资企业的控制权问题有周密的考虑,该控制的一定要控制,不控制的也要在重要的方面,如供应销售、技术管理等方面掌握主动权,保证中方企业在合资企业中的利益。在这方面,特别应引起重视的是,在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建筑业等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慎重引导外资的进入。据专家分析,10~15%的基础设施由外资建设是不会有问题的。依笔者之见,国家应制定极为明确的政策法规,规定哪些行业外资不能涉足,哪些行业外资上能占多大比例,以便中外双方按规定操作和控制合资比例。如应做出规定,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大型国有企业不能合资。

第四,对内外资政策的不一致已形成了资本的外逃、假外资以及内外资企业的不平等竞争,影响了宏观经济。我国政府为了更多地吸引外资,采取了许多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措施,主要表现为:(1)外商投资企业充分享受投资决策权、职工辞退权等自主经营权,而国有企业法定的14项权利许多都没有落实;(2)内资企业承担了很多的社会义务,富余人员多,技改任务重,而外商投资企业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3)外商投资企业享有高度的税收优惠,包括两免三减的定期优惠、特区和沿海开发区等低税率,再投资退税、原料和设备进口免征关税;(4)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外汇管理上的优惠,如1994年以前允许外商投资企业持有现汇,对内资企业则实行外汇留成的额度管理,1994年以后对内资企业实行结汇售汇制,不能持有外汇余额,而外商投资企业则可以保留现汇帐户。这些优惠政策,使外资享受的待遇优于内资企业,形成超国民待遇。这种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过度优惠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资本外逃和假外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约2000多亿美元的国内资本外逃。另一方面,我国政府为了尽可能地消除外资的消极影响,又对其进行了许多限制,形成了对外资的非国民待遇:(1)实行外资进入限制;(2)在法律透明度和竞争环境方面,对外资有一定歧视,如我国仍然存在许多内部规定,外商无法和内资企业一样了解其内容,另外,内资企业的产品可以纳入铁路运输计划,在原材料、能源供应上享受较低的调拨价,在获取贷款方面也比外商投资企业优越等等。显然,现行外资政策不仅会引起外商的不满,也使内资企业对于所处的竞争环境牢骚满腹,从而对国内的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现在的确已届临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的时刻,应取消一些对国有内资企业发展打击太大的政策,统一立法来规范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活动。

第五,国有资产在合资中流失。据国有资产管理局前一阶段对东南沿海一些省市的3万家合资企业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在中外合资合作过程中,中方80%的企业丧失约40%的应得权益,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近百亿元。据分析,造成这些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外商采取非正当手段及中方非理性态度和违反法制。从目前种种迹象看,外商的不正当手段有以下几方面:(1)在进口设备的报价上做手脚。近些年来,外商愈来愈多地以进口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作价投资。以实物投资时,外商一般高报价20~30%,有的高报几倍甚至几十倍;有的以次充好,甚至以淘汰设备冒充“世界先进水平”。(2)在投资资金问题上做文章。一是多报投资金额而少到位,二是抽回“到位”资金另立帐户,再去牟取暴利;(3)以转移定价的手法,既侵占国有资产又合法避税。一些外商利用对国际市场熟悉的优势控制购销大权,高价进,低价出,以此侵吞我国有资产。中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国有资产漏评、低评甚至不评估;或虽然评估,但故意压低中方资产评估价值;或忽视国有资产评估。因此,中外合资企业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缘于“监管器”失灵,中方投资者确实负相当的责任。最近一个阶段,国家有关部门接连发出通知或做出规定,强化外商投资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笔者认为,这些规定不够明确和具体,对此,一方面应要求加强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审批环节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严把审批前国有资产评估及确认关,加强外商投资企业中方国有产权的管理,并着手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国有资产报告和考核评价制度,另一方面应严格要求中方投资主体必须依法行使投资者权利,在财务报告中如实反映合资企业投资的收益情况,并及时收取应得的利润,对所投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负责。除此以外,外资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还有,外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将投资主要集中于食品、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量大,在国外已濒临淘汰的“夕阳工业”,这些都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目标发生了矛盾。另外,当前普遍存在的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利润后形成的实盈虚亏等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外资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标签:;  ;  ;  ;  ;  ;  

论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正反效应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