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锐角和钝角》说课稿论文_李银花

《认识锐角和钝角》说课稿论文_李银花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小寺小学 李银花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的题目是《认识锐角和钝角》,下面我将围绕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这七个环节了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地位

《认识锐角和钝角》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本章的第一节《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节《直角的初步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看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节的的学习又为后续《测量角的度数》以及《认识平角和周角》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二)说三维目标

新课改指导下,教学的目标为三维目标,分别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的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和分类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思维认识事物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钝角和锐角

教学难点:理解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三、说学情

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前两节的内容,已经对不同大小的角有了初步的认识,并知道了什么是直角。但由于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度量的知识,这部分的内容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以三角尺上的直角作为标准。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所以要强化直角表象,充分利用直角表象提高判定角的类型的效率。

四、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改的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突破难点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说学法

综合上述的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动手操作和类比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

六、教学过程

针对这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我将接着说以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通过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帮助学生一起回顾了直角的相关知识。

2、设置疑问:告诉学生带来了直角的哥哥和弟弟,成功的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我给学生发放了含有十个大小不一的角的学具。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锐角和钝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三角尺确定学具中的角是直角的哥哥还是弟弟,同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的能区分哥哥就是比直角大的,弟弟就是比直角小的,并根据大小进行分类。

分完类以后让学生对与这两类角进行命名,在学生给出五花八门的角时,我提问学生知道别的同学说的是哪一类角吗?学生意识到统一命名的重要性,此时我再出示钝角和锐角这两个概念。(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学生认识完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会在黑板上画上三类角并让学生说出分别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对于锐角和钝角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2、三类角的大小

学生初识完锐角和钝角以后,我让学生对这三类角进行排序,学生根据角的概念以及哥哥弟弟的理解很快的得出结论:钝角>直角>锐角。同时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进行板书。

接下来我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不是所有的钝角都相等,也不是所有的锐角都相等。

(三)巩固生华

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在巩固环节我设计了两类习题,一类是基础性习题,此类题的主要关注群体是学困生;另一类是拓展性习题,此类题的主要关注群体是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这两类习题帮助学生将新知融汇到原有的知识体系当中。

(四)课堂小结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畅谈,让学生自由畅谈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可以是知识上的也可以是态度上的。同时也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发言我都会予以正面的回应。

第二部分就是我会对学生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同时对于本节课表现良好的同学进行贴小红星的奖励。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本节课学习主要知识的一种体现,本节课我采取的是题纲式的板书设计,简单扼要的呈现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说教学反思

1、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我受到了《角的初步认识》的启发,当时我在引入角的时候,首先我抬起我的脚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脚,接着我让学生抬起自己的脚,我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是我们人的脚。紧接着我告诉学生我们的数学也是有角的,成功的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那节课的学习非常的成功。所以,在本节课设计时我就继续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哥哥弟弟贯穿整节课堂,学生学习根据自己的经验很快的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2、不足之处在于,在用三角尺进行测量角大小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用语言表述出什么情况才测量角比直角大,什么情况测量角比直角小。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论文作者:李银花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认识锐角和钝角》说课稿论文_李银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