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妇女研究与妇女研究框架之我见_社会问题论文

当代中国妇女研究与妇女研究框架之我见_社会问题论文

当代中国妇女研究及妇女学框架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见论文,框架论文,中国妇女论文,当代论文,妇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妇女研究,是指以女性和妇女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领域。它既包括上升到学科体系的“妇女学”,也包括针对社会中各种妇女问题所进行的学术理论活动。妇女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解释女性现象,解决女性问题,预测女性发展,推动女性解放与人类解放同步前进。中国的妇女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并不是在80年代初期才露端倪的,而是在本世纪初就有了萌芽,并在“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第一次大发展。经过70多年的沉浮起落,它以顽强的生命力在80年代重新崛起,开始了第二次大发展,在研究力量、研究内容、研究水准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空前鼎盛阶段。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妇女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在80年代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新时代。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不但生产方式、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处于这种大变动的文化背景之下,中国妇女几乎在还没有来得及准备的情况下,就被改革的浪潮冲出了习惯的历史轨道,一下子就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两难选择。先是离婚率的一再上升冲破了秦香莲们固守的古老围城;然后是黎静们的息工待业和大邱庄妇女回家在中国组成了一个不断扩大的新家庭妇女阶层;女工们在优化组合中的节节败退、女大学生分配难的无可奈何都严重挫伤了中国女性的自尊心;卖淫嫖娼的死灰复燃、拐卖妇女的屡禁不止;女童辍学多、妇女文盲比重大;部分地区女性参政意识淡化、参政比例下降;家庭暴力时有发生等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都迫使人们去思考,呼唤着理论界去探索、解释、判断,帮助人们决定取舍。客观现实的需要为妇女研究的升温提供了土壤。于是,沉寂了多年的妇女研究终于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重新崛起,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中国社会生活和理论园地一场不可小视的女性旋风。

妇女研究的第二次大发展是社会全方位推动的结果。先是文坛上一批年轻的女作家异军突起,冲破了文革中的左倾僵化模式,写出了大量源于女性生活、以女性为主角,以启发女性主体意识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把一些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捧给了读者和观众。而后便是最敏感的“无冕之王”从女性文学的走俏中悟出了中国老百姓关心的热点,也纷纷搞起了女性纪实问题的大采访、大曝光、大讨论。大众传媒对妇女问题的广泛宣传很快唤起了专业妇女工作者研究妇女理论的兴趣。她们从繁忙的事务中抬起头来,开始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在哪里。从1981年全国妇联牵头成立了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以后,各省市妇联也都相继组织成立了婚姻家庭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会和妇女理论研究会。学会的建立不但使妇联组织有了研究妇女问题的基本队伍,也将社会各界研究妇女问题的专家学者团结到了一起。以各级社科院所、大专院校为主力的专业理论工作者的加入使我国的妇女研究明显地升华了一个新的档次。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到1990年10年间,我国召开了37次妇女或婚姻家庭理论研讨会。自1993年冬至1994年12月,这方面的会议就达25次之多。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推动下,中国的妇女研究进一步走出国门,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妇女研究热。

二、妇女理论园地空前繁荣

从1978年开始,随着妇女报刊杂志的大量涌现,我国妇女理论园地日趋繁荣。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妇联普遍办起了妇女期刊或报纸。到1988年,全国妇女报纸达21种,发行量为1061.6万份;杂志达36种,发行11895.35万份。

1992年,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主办的《妇女研究论丛》问世,成为我国妇女理论研究的权威性刊物。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还专门编印了《妇女研究》,成为广大妇女理论工作者的必备资料。并且,妇女图书在市场上也十分走俏。全国从1979~1988年底,共出版婚姻家庭类书籍114种,占社会学类书籍总数的27.3%,居第一位。除了这些专著以外,散见于各种学术刊物上的婚姻家庭方面的著、译文达400篇之多。专门从女性视角研究妇女问题的理论图书和学术专著也不断问世,其中有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有探索妇女命运、地位、前途的;有妇女学基础理论方面的;有女性性文化方面的;有妇女生活知识类、妇女工具书以及大量国外妇女研究译著。妇女理论园地的繁荣不仅推动了妇女研究的普及,也深化了妇女研究的理论层次和学术水平,成为妇女研究掀起第二次高潮的显著标志。

三、以女性为主力的研究队伍已基本形成

由于中国几千年“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文化使然,历史上首先意识到应该关心女性问题、研究女性问题的人并不是女性自身,而是一批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启蒙、具有朦胧民主主义意识的男性知识分子。一直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传入中国,在中国学术论坛上活跃的也大都是男性。敢于并有条件有能力研究妇女问题的女性实在寥寥无几。而在第二次大发展中,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性转变。具体表现在:研究主力由男性转向女性;阶层由知识界转向社会各界;人数也由少变多。据《中国妇女统计资料1949—1989》一书载:到1988年,全国各级妇女研究机构已达2074个。目前,中国妇女研究队伍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力量构成:(1)专业妇女研究机构;(2)兼职的妇女研究机构;(3)社会团体的妇女研究部门;(4)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各省市社科院、所;(5)各学术期刊及新闻报刊的部分新闻工作者;(6)政法、民政、卫生、计划生育、党政机关等部门的专家及实际工作者。以上这些部门参与妇女研究的多数都是女性,其中既有中高级专家学者,也有大量后起之秀;既有理论界、妇女界的,也有社会各界人士,基本形成了男女结合、以女性为主,老中青结合、以中年为骨干,专兼职结合、以专业为龙头的妇女研究队伍。

四、妇女学学科体系初具规模,妇女学理论在不断深化

妇女学在国外叫“女性学”,是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70年代中期传入日本。日本女性学会给女性学下的定义是:“所谓女性学,是从尊重女性人格的立场出发,跨学科地研究女性及妇女问题,并以女性的观点重新研究既有学问的一门学科。”

自从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在《中国妇女报》上发表文章:《迎接妇女学的黄金时代》之后,“妇女学”这一概念如雨后春笋,在中国大地上破土而出。同年,郑州大学女学者李小江在《中国妇女》第9期上发表文章,首次提出了妇女学学科建设的理论框架。1987年,贺正时主编的《妇女学概论》出版,是国内第一部妇女学的学科专著,得到了邓伟志的热情支持和充分肯定。1988年,由李敏、王福康编写的《中国妇女学》也出版了。这些情况说明,妇女学在中国学术界,已经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必须有相对独立的特定的研究主体、研究客体、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笔者从这四大要素出发认为,中国的妇女研究经过了长时期的实践积累和理论探索走到今天,已经到了进行学科建设的阶段了。用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和规律去衡量,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妇女学是跨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研究主体是一切从事妇女研究的人;研究客体是从性别角度出发的女性人类。从我国的现实来看,妇女学的学科建设在上述几方面都已初具规模并有了大胆的应用实践:

1.从研究主体来看,如前所述,我们有一支力量雄厚的专业研究队伍和一批成果显著的学术带头人,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妇女学研究网络。

2.从研究客体来看,已经从实践经验层次进入到基础理论层次,有了可供比较的若干系统的学科理论框架。许多专家已对此作了开拓性的贡献,笔者在此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由于女性是人类的有机组成,人类现有学科的研究范畴并没有将女性排除在外,妇女学的建构就只能是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11个学科和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的9大门类学科中剥离出来的具有女性特点的那一部分。它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学术结构和理论框架,又不能脱离现有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体系。加之我们所处的时代已进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走向整体化的时代,它又必然涉足自然科学的某些领域。因此我们可以说,妇女学是从性别视角建立起来的边缘性综合学科。它应该包括:(1)从人类学角度研究妇女自身特点和行为的妇女人类学。具体为:女性生理学、女性心理学、女性生活史、女性解放史、女性未来学、女性的经济生活、女性与人口、女性与环境、女性与文化、女性与宗教、女性与民族等;(2)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妇女与男性、妇女与妇女、妇女与社会关系的妇女社会学。具体为:女性的存在方式、女性的社会角色、女性的社会规范、女性与社会发展,等等。总体说来,为了使妇女学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大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建立一个内涵准确、外延严密,具有女性特点的理论体系,使之具有相应的学术水准。

3.从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来看,正逐步趋向于专业化和现代化。纵观70年代到80年代的妇女研究,已经有不少研究者借鉴其他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把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引入妇女学研究中,大量采用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系统论的方法,从妇女问题的社会实际和妇女理论的发展需要确定选题;运用典型调查、文献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搜集资料;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描述、解释、推理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检验评估和实践验证来考察研究结论的正确与谬误。

妇女研究的活动结构也体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特点。使妇女学既深深扎根于社会实践的肥沃土壤上,为社会发展和妇女解放服务,又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演化和完善着自己的理论体系。促进了学科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4.从理论建树上来看,我国的妇女学已经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的理论体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黄启璨同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深化妇女理论研究》中对此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高度概括。她指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的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和地位的演变、妇女解放的道路和条件、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及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等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是我们观察、认识、分析、解决妇女问题的科学武器。”江泽民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五点:(1)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2)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3)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4)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5)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在这一体系指导下,国内妇女理论界已经对一系列历史的和现实的妇女理论课题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和研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的妇女研究正走向繁荣,中国的妇女理论正逐步深化。

当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其他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一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例如,学科体系还未在理论界取得共识,脉络还不够清晰;基础理论和开发性研究还比较薄弱;应用研究存在选题散、赶热点、缺乏计划性的问题,没有从宏观上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深入研究;妇女研究队伍尚在各自为战,没有建立起全国妇女研究会这样的学术组织,不利于各地妇女研究力量互通信息、协调选题、联合攻关;同国外妇女研究组织的联系还不够广泛;学术水准高、理论性强的妇女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县以下群众性妇女研究还不够普及,等等。但笔者深信,这些问题在今后妇女研究的发展道路上必将一一克服。下个世纪到来之时也将是中国的妇女研究掀起第三次浪潮的开始。

标签:;  ;  

当代中国妇女研究与妇女研究框架之我见_社会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