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与运作模式研究_大学论文

中国大学科技园建园与运作模式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园论文,中国大学论文,运作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学科技园战略目标与功能定位

20世纪国际科技、经济发展与竞争格局演变的历史表明,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已成为推动 社会变革、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创办大学科技园是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而采取 的一个重大举措,对加强科技-教育-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深远影响,得到 了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等的高度重视,目前首批试办的大学科技园相继启动。

对大学重新审视表明,大学正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推动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 培养人才,提供科学思想、先进的技术与产品,推动文化与文明的建设等4大功能与作用, 尤

其是国家的重点大学,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推动力量,成为文化建设的指导力量。由于大学 地位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科技园成为大学教育、科研体制改革的重要的实验区,也是大学教 学、

科研水平的集成检验区;通过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推动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探索出我国高校进入高水平或一流大学行列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也是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实现制度创新的突破点,它将进一步完善大学 的 人事体制、成果转化机制、风险创业机制,对优化师资队伍、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具 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的大学科技园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突破。大学科技园 有别于一般意义的科技园,它的优秀人才更密集,科技的前瞻性更强,创新功能更齐全, 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更紧密。因此,我国大学科技园的战略目标应该有相当的高度与广度,其 具体表述是:

依托高等学校的科技力量和各类人才密集的综合优势,发挥大学居于社会中心的地位和作 用,把大学科技园建设成国家层次上的自主技术创新的苗圃;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向社 会传播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加油站;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发动机以 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点。

根据上述战略目标,中国的大学科技园应具备以下5个功能。

①孵化功能: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积极鼓励和扶持大学师生、校外科技人员和留学归国人 员带成果、带项目到园区内创新育成,创办企业,通过园区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和创造的优良 环境,经过一定的时间,帮助这些高科技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起来,探索市场前景 ,同时不失时机地走出大学科技园,独立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发展。只有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不断推动高技术企业的发育与成长壮大,才真正实现了高新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 转化。

②整合创新功能:整合就是创新。充分利用大学多学科综合的创业平台,聚集各学科的人 才,整合已有的各种技术成果和知识资源,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产品创新和工艺 创 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带动传统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成为我国自主创新、持续发展的技 术源泉。

③培育功能:在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壮大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面向市场学习经营与管理, 依托高校掌握知识和技能,源源不断地培育和造就拥有技术背景、擅长管理、熟悉市场经济 运作的新型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培育能够适应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 需要的优秀企业家和技术创新专家。同时,在实践中培养现代的企业文化,创造新的企业文 明。

④辐射功能:从大学科技园成功育成的企业是产学研结合的成果,是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有 效载体,到园区外所在地区继续发展,能带热一方经济,为社会创造财富,增加就业,甚至 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发展新的产业。大学科技园中的开发机构,通过为地方企业 解决技术难题和共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推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通过这些途径,大学 科技园发挥出强大的辐射作用,繁荣地方经济,推动社会进步。

⑤反馈功能:大学科技园通过园区内各类众多的企业所形成的创新网络和人员频繁地大量 进出与流动,成为各类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的汇集地与加工站。通过大学科技园与大学之间 的互动关系,这些信息不断地反馈到大学,使得大学的教育和科研能够适时地朝着适应市场 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方向调整和改革,加快大学自身的良性发展。

2 大学科技园的运作机制

为了有效地实现中国大学科技园的五项功能,必须对其运作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大 学科技园在运作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三面一核”的关系(见图1)。“三面”是面向大学 、面向社会、面向政府,“一核”是科学地运作大学科技园自身,实现大学科技园的核心竞 争力。

①面向大学。大学科技园为大学提供了跨学科的创业平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基地、技 术整合的场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地,同时也能给高校人才的分流提供新的渠道。而大学科技 园需要大学提供相关的人才、信息、设备以及可供孵化的产品。

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及各类开发服务机构均具有法人身份和地位,不是高等学校的附属物与 传统的学科组织的延伸。必须依照公司法,真正做到产权明晰、责权明确,风险自担、管理 科 学。大学是以股东身份介入企业的管理,是通过经济关系而不是行政手段推进大学科技园的 建设,彼此以产权为纽带,将大学和大学科技园两者的发展联系起来。大学校长不直接指挥 与管理大学科技园,大学的意旨可以通过大学科技园董事会的决策来体现。

大学科技园的建立仅靠高校的实力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吸纳 有利于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各方资源介入。大学可以是控股方,也可以是主要股东之一。各方 所占股份由出资股东商议达成。英国Warwick大学科技园就是由四方合资共同组建的,其股 份所占比例是:Warwick大学35%、考文垂市议会47%、Warwick议会10%、中西部企业集团8% ,科技园的全称是Warwick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合资四方共同组成董事会,完全独立地管 理和运营。

②面向社会。大学科技园为社会创造了具有自主技术、自主商标以及自主经营的企业群, 为社会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是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源泉;它同时需要社会不断地提出新的 需 求、投入必要的资金以及配备有效的产品生产能力与快速扩散的能力。

必须处理好大学科技园与当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分工协作关系。大学科技园应是 高新技术持续创新的基地,要重视大学科技园与其他高新技术园区的互动,及时将大学科技 园的产品或产业转移到相应的产业园区。

要建立大学科技园之间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网络。大学科技园应在国际经济的视野中不断 发展,进入WTO后应重视引进国外资本,推动产业资本与新思想、新技术的获取,并主动加 强与国内外大学科技园之间的联系,建立大学科技园协会,加强沟通,互相学习,相互借鉴 ,尤其要进入国际上的科技园协会,在管理和运作方面向国外成功的科技园区学习管理经验 ,与国际接轨。

③面向政府。大学科技园对经济的贡献是明显的:推动产业的升级改造、培育科技企业家 、通过科技成果商业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政府需要对大学科技园风 险资金的设立、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法制(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等)构建和必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等方面的支持。

在大学科学园的建设初期,政府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要建设好我国的大学科技园,政府要 有超常的思路和超常的措施,象当年办经济特区一样,用建设科技特区的思路来建设大学科 技园。

国家要在宏观上做好大学科技园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对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提供启动资金和 政策支持,大力加强指导,建立评价体系和标准,对大学科技园定期考核和评价。

大学科技园是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建设好大学科技园离不开地方政 府强 有力的直接的支持。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新技术的源头,对经济建设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建设 大学科技园长期受益的是园区所在区域。为此,地方政府要在地方政策、资金、基础配套 设施建设等方面尽可能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大学科技园必须实现与区域经济 的互动。

大学科技园在与大学、社会与政府的互动过程中,必须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始终不间 断地做到:1)创造环境,充分整合知识、资金与人才,形成创业者及时广泛分享经验的集聚 效 应;2)高效率的商业化运作,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并行优化,缩短成长时间;3)知晓核心 人才,及时提供创新人才,为培养科技企业家创造优良的条件;4)高质量的服务,为潜在的 企业家提供专业服务,提供创业的成功率。大学科技园只有具备上述“核心竞争力”的供给 ,与大学、社会、政府的需求充分结合,并得到大学、社会、政府的充分支持,由此获得快 速健康的良性成长。

为了提升大学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大学科技园运作机制上有所创新。与其他类型 的科技园相比,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1)学术成果 多,技术性成果少;2)学科多且比较齐全,基于多学科的综合性创新创造少;3)研究型人才 多,工艺型、经营型人才少。为此,更需要加大大学科技园的机制创新,包括如下的策略 性措施。

(1)市场性运作机制。

我国大学科技园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办的,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的要 求 。因此,我国大学科技园必须遵循市场机制,采用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明晰高校与科技园之间的产权关系。大学科技园属于“校有”企业,而不是“校办”企业。 学校只是按照资金、人才、技术、厂房等入股比例获取收益,不能由学校包办企业。科技 园与大学母体相互支持,但相应的科技成果转让、知识交流、服务提供等实行“市场”机制 ,进行有偿交易,目的是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自主创业精神,最大限度地综合技术知识与 市场知识,减少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实现大学母体和科技园的良性合作。

(2)完备高效的管理机构。

通过“宏观指导层、中间管理层和基本运作层”三层次的管理运作(如图2所示),使大学科 技园的功能建设更为完备。

图2中,宏观指导层:由大学、地方政府首脑、资深专家等组成大学科技园建设指导委员会 ,以智慧型为特征的宏观指导层,负责大学科技园的宏观决策和对重大发展问题进行指导 、协调和咨询。不是对园区无事不问,无权不施的“婆婆”,而是研究发展,指明方向,设 立自主创新环境的“先行官”。

中间管理层:具体负责大学科技园区的规划建设,承担服务职能,为园区企业发展创造优 良环 境,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服务型为特征的管理层,组织形式公司化,设立大学科技园 发展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和运行,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并能在运营 中期实现自负盈亏。其主要工作是精心挑选有潜力的新建或者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为企业 提供费用合理的创业空间与共用设施、训练与开发新生企业的人员,提供诸如法律和金融方 面的专业服务等。

基本运作层:具有法人资格、在设定的法律框架内不受行政干扰、根据市场当前和潜在的 需要独立运作的创新型组织,是园区最活跃的“细胞”,在激烈的竞争中优胜劣汰。这些“ 细胞”包括孵化器、科技企业、风险公司、各种技术中心等。

(3)激励创新型运作机制。

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 充 分发挥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包括:通过分配制度改革,采用工资、奖金、股权、期 权、年薪等货币形式对创新人才给予奖励;允许创业者享有科技企业的产权;技术股应占有 的份额,由创业者和投资者协议商定,政府或大学不作规定;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创新得到 的财产,应受到法律保护;创业者利用大学的科技成果在园区内创办的科技企业,属独立法 人 ,大学可按照合同一次性作价卖断或享有一定比例的知识产权股份,大学不得干预科技企业 的研发和经营等各项活动;为吸引国外留学持有绿卡的优秀科技人员短期归国来园区工作, 园区应提供技术任职、子女就学、配偶工作、住房安排等方面的优惠;对公司的骨干科技人 员 采用期股期权制,给予激励;此外,还应对创新人才、科技人员给予精神鼓励,让人才具有 更高的社会威望和地位,使其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价值。

(4)建立大学科技人员进入园区创业的流动机制。

大学科技园区是精英人才的密集区,它的技术和人才都具有超流动性的特征。在指导思想 上 ,大学要下决心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对教师队伍进行合理的分流组合,通过严格地界定大 学的师生比例,科学地区分科研型、教学型与创业型人才,特别是鼓励富有创业精神的教师 进入园区创办各类企业,以真正落实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师待遇的措施。

大学教师、职工进入园区创办科技企业,为保证集中精力,专事创新,承担风险,应办理 停薪留职手续;要激励创业教师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并以此为主要业绩评价体系。教 师回校工作应实行竞争上岗。

允许学生休学到园区从事科技创业活动,保留学籍2年;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园区参加科技 创新活动。要求园区内企业设立学生项目计划,帮助小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解决技术问题。

(5)优质中介服务机制。

大学科技园区的中介服务机构包括:创业中心(孵化器)、风险投资、要素市场(人才市场、 项 目市场)、信息网络、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上市推介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各类科技 中介服务机构。要建立高效的支撑服务体系,为高新技术企业在融资、人才引进、技术开 发、培训、企业战略等方面提供咨询、创业服务,必须做到:努力办好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形成一个创业服务平台,为技术创新提供集中高效服务,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创新与发展;为 企业提供共享空间和共享服务,设法降低科技企业创新成本与风险;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创业 咨询和现代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帮助园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运作机制;大力引进与培育高素 质的科技企业家,提高创新成功率;办好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形成孵化平台。当前特别要 办好大学科技园、海外学子创业园、软件园、综合技术孵化器、专业技术孵化器、国际企业 孵化器等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孵化实体;努力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形成生产要素交易平台, 逐步建立 其包括资本、技术、人才、信息、产权交易等生产要素市场交易体系,不断健全市场规则, 规范市场行为,使高科技企业所需的资源可以通过市场得到优化配置;培育和规范管理各类 社会 中介组织,形成中介服务平台;建立和不断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社会保障平台 ,减少企业负担,促进市场经济所必需的人才流动。

(6)文化创新型运行机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安纳多萨克森尼安教授多年来一直研究硅谷的特性,他说“仅仅拥 有硅谷的基本因素并不意味着就能创造出该地区具有的那种活力,事实证明,那种认为只要 把

科学园区、风险投资和几所大学拼凑在一起就能再建一个硅谷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模 仿硅谷的“形”易,模仿硅谷的“神”难。我国大学科学园区的建设基本上具备了硅谷的基 本因

素,但是,尚未形成硅谷的创新文化。因此,加强园区的创新文化建设,是建成中国大 学科技园的必然要求。包括依托大学智力资源。这里既包括科技、经管等方面的人才资源, 又包括创新的基础科学研究、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开发等知识资源;鼓励创新。创新是硅谷成 功的奥秘。由于高科技产品的特征,创新成为对园区企业的必然要求。因此,应鼓励创新, 把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作为对园区工作者的基本能力要求。要创新,最重要的是两个因素: 创新和冒险精神。高科技企业的成功总伴随着失败。因此,必须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 竞争,平等开放。有竞争,才有发展。但激烈的竞争中并不妨碍竞争者之间的平等交流。园 区应着力提供一些平等交流的场所。

(7)竞争型运行机制。

国家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应鼓励大学科技园区相互之间的竞争;制定设计一整套合理的动 态指标体系和适当的监测评价方法,定期对大学科学园进行评价,对连续几年不达标的园区 应给予警告,直至摘牌。而对业绩较好的园区要给予重点支持;科学园管理人员必须建立能 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在园区内的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

(8)开放性动作机制。

大学科技园应该实行开放型、国际化办园,建立国际资源利用机制。必须站在科技的制高 点,引进一批高科技的国际大公司和著名大学,同时,加强各园区的互动与合作,带动大学 科技园区的资源优化和迅速发展。应根据园区确定的高技术产业领域,选定国际著名公司, 进行 目标跟踪;引入国外企业,建立合作渠道,进行科技人才交流;寻找共同点,进行合作开发 ;建立中外合资的科技企业,争取到境外上市;加强大学科技园与所在地其他科技园的合作 ,特别是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工,将大学科技园专注于其核心、擅长的领域,通过与其他科技 园的合作,实现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结合。

大学科技园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科技园自身自主创造优势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片 面 的强调政府办或学校办都不能持久发展,只有大学、政府、社会三轴联动共创大学科技园才 会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基地。

3 主要结论

中国的大学科技园应是以研究型及高层次大学为母体的一种特殊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孵化器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高新技术园区,必须充分发挥高层次大学的优势,通过孵化高新技术 成果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和培养面向21世纪的创新人才,推动大学自身的改革,辐射 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建设和发展大学科技园不是搞几个校办产业的问题,它涉及到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水平大学 的建设。必须抓住建设大学科技园的有利时机,推进制度创新和高校自身的深化改革。大学 科技园的建设必须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为目标,正确处理与大学、政府、高 新技术园区与国际园区科技交流的关系,从全球创新资源配置的高度定位与指导园区的发展 。大学科技园必须运用WTO所界定的国际规范,运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在大学科技园 的技术源泉、人力资本、资金运作、文化建设、服务配置与知识产权的交易等方面进行科学 、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标签:;  ;  ;  ;  ;  ;  ;  ;  

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与运作模式研究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