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一)--访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教授萧灼基_股票论文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上)——访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肖灼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大学论文,股票市场论文,中国论文,著名经济学家论文,教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早在上世纪末,中国已经出现股票市场,上海、天津、北京、武汉、青岛等地已建立股票交易所。五十年代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各地股票交易所先后关闭。现在的股票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1984年8月, 中国出现第一家股份公司——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1986-1990年,沈阳、上海、深圳等地出现证券场外交易;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1991年7月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中国股票市场进入试验期。1992年春,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针对当时不少人把股票市场看作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股票市场存在疑虑的情况,明确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同志这段精辟的论述,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几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如何呢?就此问题,我采访了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肖灼基。

记:肖教授,中国股市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坎坷的道路,人们对股市也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些人感到的“雾里看花”,这也就更增加了其神秘莫测感。

请您就中国股市的发展,谈谈您的看法好吗?

肖:中国股市可以说是快速发展,成就突出。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些问题,我以具体的实例数据加以说明和佐证

从1990年股票市场正式运作以来,上市公司不断增加,市价总 成交金额不断扩大。1995年底,在上海证交所和深圳证交所上市的股份公司共323家,发行A股323只,B股70只,市价总值3474.20亿元人民币。 通过发行A股、B股、H股(在香港上市)、N股(在美国纽约上市)共筹集资金合人民币895.63亿元。

表1 1990-1995年股票发行情况

发行量(亿股) 筹资额(亿元)

家数(家)

1990-1995年309.53 365.97(RMB) 323

其中:A股 119.56 SH:16.40(US¥)36

B股

64.3 SZ:13.70(US¥) 34

合计 30.10(US¥)

70

H股

101.48

24.50(US¥) 17

N股

24.187

9.58(US¥)2

1995年 31.2430

其中:A股 5.10 20.62(RMB) 30

B股 10.76

H:0.7375(US¥) 2

SZ:3.2909(US¥)10

合计:4.0284(US¥)

H股15.38 3.804(US¥) 2

注:95年B股、H股发行汇率的折算率,是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专供计划统计使用的汇率,即:1人民币=0.1202美元

1 港币=0.1294美元

(一)从无到有,股市规模快速扩大

中国股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1990-1991年股票市场刚出现时, 上市公司只有13家,其中上海8家,其中上海8家、深圳5家,股票发行、筹集资金和成交数量都很少。5年来,其数量成倍、成十倍, 甚至成百倍增长。其增长速度之快,世所罕见。1994年日平均成交量,已接近香港股市。

表2 中国股票发行与交易情况

(二)从点到面,上市公司逐步推向全国

中国股票市场试验初期,上市公司和参加股市活动的股民,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两市。1992年异地公司开始到沪、深交易所上市,上交所和深并所会员开始向全国发展,证券营业部逐渐向全国大中城市铺工,上市公司和股民分布逐步从点到面,覆盖了全国各省、市、 区。 到1995年底,全国上市公司如下:

上海92 吉林 9

深圳48 山东 7

四川27 湖北 7

广东22 北京 6

江苏13 黑龙江5

福建12 陕西 5

浙江11 云南 1

海南10 天津 1

辽宁10 其他各省区1-3家

必须指出,目前上市公司的分布还是不均衡的。其中上海,深圳、四川、广东、福建、江苏主省市上市公司占全国三分之二,仅上海、深圳两市就占了几乎一半。除四川外,其他五省市均处沿海开放地带。这种情况,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企业机制转换的进程,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从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看,经济发展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十分需要利用证券市场,转换企业机制,筹集建设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经济发展。因此,上市公司的布局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以工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合理

我国企业改制,其目的不仅要转换机制,筹集资金,而且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调整产业结构。股份制与股票市发展初期,上市公司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一般加工企业、商业和金融业。随着股市的发展,上海石化、马鞍山钢铁、广州造船等一大批国有能源、交通、原材料企业改制成功,逐渐在股票市场扮演主要角色。目前,上市公司中工业股占一半以上,各类企业结构相对合理。

表3 上市公司分类(1994年12月31日)

上海证交所深圳证交所

上市公司数量 占总类%上市公司数量 占总类%

工业9555.55

67 55.83

商业3319.309 7.50

金融 / / 3 2.50

地产 9 5.26

16 13.33

公用事业12 7.00

12 10.00

综合2212.86

13 10.83

总计171100

120 100

(四)发行逐步完善,股民认购踊跃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初期,股价暴涨,有的股票市盈率高达100 倍以上。有的股票原始发行价与二级市场价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那时,人们误以为购买股票只赚不赔,只盈不亏。因此,出现了群众抢购股票,官员“以权谋股”的情况。股票发行未能贯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1992年8月10日,深圳百万股民抢购股票认购证的所谓“8.10 风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从1993年开始,政府一方面以行政指令方式分配各省市上市规模,严格上市审批程序;一方面逐步改进和完善发行方式,从“排队认购”、“认购证中签认购”到“上网定价发行”、“上网竞价发行”、“上网定价发行、保证基数、比例配售”等方式,其基本精神是贯彻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

目前人们虽然对发行新股有所顾虑,担心股市供给大幅扩容,影响股票市价;但购买新上市股票仍然十分踊跃。1993年新上市公司,有的中签率仅万分之几。如1993年8月发行的“青岛啤酒”股票, 中签率只有万之6.38;同年12月发行的“夏工”股票,中签率只有万分之2.48。虽然从1994年10月以来,股市长期低迷和徘徊,上证指数从1994年9 月最高点972.03降至目前560 点左右, 但股民认购新股的热情未减。 从1995年底以来发行的十几只股票中,除个别股票认购率较高外,大约一半股票认购率在10%以下。

表4 近期新股发行情况一览表

(五)证券中介机构逐步建立,交易网点逐步增加

中国股票市场建立初期碰到种种困难。其中之一是证券中介机构不足,专业人才奇缺。经过五年发展, 证券中介机构已逐步建立。 截止1994年底,全国共有证券交易所2个,证券交易中心25有, 证券结算公司2家,证券公司91家,会计事务所82家,律师事务所179家,资产评估机构97家,证券评级机构2家。

我国股票市场运作时间较短,但交易方式和交易手段较先进,实行电话委托,电脑操作,无纸化交易,交割时间为T+1。截至1995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拥有交易席位3604 个, 深圳证券交易所拥有交易席位790个。通过中介机构,股民进行股票交易十分方便。

虽然专业人才缺乏仍是目前证券市场的重要制约因素,不少证券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和专业知识,素质不高,影响股市健康发展;但也必须看到,经过几年实践,已有一批年轻专业人士脱颖而出,成为发展中国股市的中坚力量。

几年来,中国出版了大量介绍和研究股票市场的书籍、报纸和期刊。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国证券报》、《金融时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市场周刊》、《证券市场导报》、《证券研究》、《上市公司》等,其发行量达几万册(份)至几十万册(份)。由于本人主编《中国证券全书》(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年出版)篇幅达500万字,是迄今为止内容最丰富、收集文献资料最新、最全、最具权威性的书。上述书刊在普及股票知识、提高人民素质、规范股市运作、推进股市发展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六)A股与B股H股同步发展,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

股票市场具有国际化的特征。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股票市场,十分重视吸收和借鉴国外股票市场的经验,尤其十分重视吸收和借鉴香港股票市场的经验。五年来,中国股票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方面成绩斐然。主要表现在:发行供境外投资者购买和交易的B股,在香港发行H股,在美国发行N股。截至1995年底,从发行B股、H股、N股筹集的资金,总数达64.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0亿元,已经超过发行A股筹集的资金。 这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

中国股票进入国际市场时间不长,得到境外投资者的青睐。在香港发行的H股,认购相当踊跃。1993-1994年共发行H股15只,1995 年发行2只。有的股票认购超过10倍,昆明机床超额认购达628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A股市场仍未对外资开放, 但外资已通过一定形式收购中国A股。1995年8月,日本五十铃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收购北京旅行车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股4002万股,从而持有该公司25%的股权。同月,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中国共同投资基金也在酝酿之中。外资进入A 股已经指日可待。为了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吸取国外证券市场的经验,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官员、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研究专家与国外同行进行广泛交流。为了协调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活动,推进中国企业到香港上市,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联交所建立联合小组,定期聚会,研讨问题,在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七)证券市场法规逐步健全,《证券法》可望近期出台

中国证券市场是在有关法律和法规不健全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五年来,中国加快立法进程,先后制订和实施了《公司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等金融、经济法律,为股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条件。

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关法规逐步健全。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初期,制订的主要法规有《上海市证券交易管理暂行规定》、《深圳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规定》、《证券公司管理暂行办法》。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颁布《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 这是目前规范中国股票市场最重要的一部全国性行政法规。它不仅以法规形式确立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管理体制,而且对股票的发行、交易、保管、清算、过户,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证券违法行为的调查和处罚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此后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又相继公布了一系列的配套性法规和管理办法,如《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1995年11月2日, 国务院第37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标志着我国第一部全国性B股法规的诞生。它对于规范B股的发行和交易,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我国《证券法》从1992年开始起草,经过多次修改讨论,可望近期出台,《证券法》的公布实施,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发生重大作用。

(八)积累了监管经验,增强了监管力度

1992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成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从机构设置上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管理。证券委和证监会成立三年多以来,做了大量工作。1993年证监会建立了以各项法规为基础的新股发行审核制度和程序,1995年证券委制订了《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证监会发出了《关于对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进行辅导的通知》。在实施监督过程中,证监会还对一些违规的券商和上市公司进行处罚。所有这些,进一步规范了股票的发行和交易,增强了市场监管的力度。

记:肖教授,您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可见,我国股市是迅速、蓬勃地向前发展的。那么,这一飞速发展的新事物,它将如何完善,如何发展呢?

肖:好,我下次就谈这方面的问题。

标签:;  ;  ;  ;  ;  ;  ;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一)--访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教授萧灼基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