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赵华

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 744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自拟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8.846,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7.246,P<0.05)。结论: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消化不良等。其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的特点,特别是伴有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时,是胃癌的癌前状态中常见的一种,可达到10%的癌变率。临床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西医以药物对症处理,虽然可取得一定效果,但不良反应率也较高。而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可更好的改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率。本研究以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32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47.5岁;分析其萎缩程度可知,轻度萎缩48例,中度萎缩29例,重度萎缩11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与《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食欲减退、腹痛等症状;胃镜提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表现可见胃黏膜上皮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固有腺体减少、缩小;萎缩腺体炎性浸润,正常腺体消失。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合并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排除合并精神病患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排除过敏体质及对实验药物过敏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萎缩程度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如患者幽门螺旋杆菌呈阴性使用胶体果胶铋100mg进行治疗,同时使用奥美拉唑20mg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停用胶体果胶铋。如患者幽门螺旋杆菌呈阳性,除使用胶体果胶铋外、奥美拉唑外,另口服克拉霉素0.5mg、阿莫西林50mg;如患者腹胀明显,则使用多潘立酮10mg,增强患者胃动力。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养阴解毒汤,方剂组成如下:炒扁豆15g,白花蛇舌草15g,党参15g,莪术10g,丹参10g,白芍10g,麦冬10g,沙参10g,当归10g,姜半夏9g,枳壳9g,半枝连9g,天葵9g,甘草9g,黄连5g。上述方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

1.3 效果评价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可见黏膜慢性炎症消失,病理组织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性增生消失评价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有显著好转,病理组织检查可见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性增生有所好转评价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胃镜复查黏膜可见病变范围缩小至二分之一及以上,病理组织检查可见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性增生减轻1度以上评价为有效;临床症状、胃镜复查黏膜范围及病理组织检查无显著变化评价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44例患者中达到痊愈标准者11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余者10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患者中达到痊愈标准者13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余者2例无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8.846,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共发生9例不良反应,包括轻微腹泻5例、恶心3例及头晕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5%;观察组发生头晕、恶性各1例,合计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7.246,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疾病特征就是胃黏膜腺体萎缩,属于中医胃脘痛、痞胀等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状态,因此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是降低其进一步病变发展、防治胃癌的必要措施。西医采用西药治疗其临床效果不尽人意,且不良反应率较高。中医认为该机制主要是由于胃失和降、津亏脾虚所玩笑,治疗时注重整体,遵循生克制化规律用药,以调节患者全身机能活动,改善胃黏膜局部病变。本研究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自拟中药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汤,方中白芍、麦冬为君药,可起到化阴健脾、和中养胃的作用;沙参、麦冬可滋养胃上皮细胞及胃黏膜,促进萎缩腺体恢复;当归、党参配伍白芍可补气血、通经络,而丹参则有利于新血管的生成,莪术可抗肿瘤、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诸药合用可益气活血解毒、健脾养阴和胃,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故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迎春.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9(8):70-71.

[2]舒金政.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201-202.

[3]吴宏凯.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9):66-67.

[4]钟力,俞一新,张萍,等.胃萎消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7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导报,2016,7(7):362-363.

[5]刘飞红,罗佩杰.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效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2,19(18):57-58.

作者简介:赵华,女,1974年1月出生,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副主任,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多种内科综合病症。研究方向:中医内科的临床诊疗及针药结合的临床应用。

论文作者:赵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 》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7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赵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