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某铜镍矿选矿厂选矿方案研究论文_张亮

广西某铜镍矿选矿厂选矿方案研究论文_张亮

张亮

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宁 530031

摘要:系统介绍了广西某难选铜镍矿的矿石性质、设计选用的流程,并对选矿设备进行了选型。

关键词:铜镍矿石;试验研究;选矿厂设计

由于资源紧张、铜镍精矿产量有限,近年全球铜镍市场依然存在供应缺口,再加上近两年有色金属原料争夺变得激烈,国内冶炼企业铜镍精矿供应保证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未来国内对铜镍等有色金属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大。业主自有经营广西一座铜镍矿矿山,因此建设一座铜镍矿选矿厂与其配套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广西某难选铜镍矿矿石性质、资源储量与矿山采矿规模该矿山需要建设一座800t/d的选矿厂。

1矿石性质

(1)矿物组成及含量

本项目处理某铜镍矿床矿石为原生硫化矿石,主要金属硫化物有镍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黄铜矿、黄铁矿、褐铁矿、钛铁矿等,脉石矿物有阳起石、长石、绿泥石、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绢云母、方解石,微量榍石、白钛石、锆英石、绿帘石等。

(2)矿石的结构

矿石的结构主要有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晶结构,结状结构、包含结构、填隙结构、熔蚀结构、交代残余结构、角砾结构、揉皱结构等。

(3)矿石的构造

矿石有构造主要有致密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皱纹状构造、环状构造等。

(4)主要矿物嵌布特征

① 镍黄铁矿:呈半自形或他形粒状集合体或单体,古铜黄色,金属光泽。镍黄铁矿经常与黄铜矿、磁黄铁矿密切共生,在其晶体中常包含黄铜矿,少量交代呈结状结构,粒度极细,镍黄铁矿由于性脆,常有碎裂的现象,裂隙宽为0.01~0.2mm,裂隙被周围的脉石和黄铜矿充填、交代并熔蚀,镍黄铁矿一般与黄铜矿交界处呈弯曲状,而与磁黄铁矿的交界边较平直。镍黄铁矿的粒度最大为0.6毫米,最小为0.001mm,多数在0.03~0.3mm之间。

② 黄铜矿:矿物呈黄铜黄色,表面常有蓝、紫色的锖色,金属光泽,他形状粒。黄铜矿常在镍黄铁矿、磁黄铁矿及石英的周围嵌生,沿镍黄铁矿、磁黄铁矿的边缘向其晶体内交代熔蚀,少量形成结状结构;在石英的边缘熔蚀使石英呈浑圆状,二者构成网环状构造,而石英成为网眼;在由鳞片状、片状的绢云母、黑云母构成的千枚状、片状构造中,黄铜矿呈稀疏的浸染状嵌布其中。黄铜矿的粒度最大为0.55mm,最小为0.001mm,多数在0.01~0.3mm之间。

③磁黄铁矿:主要呈他形粒状或集合体产出,多数与黄铜矿关系紧密,少数与镍黄铁矿、黄铁矿关系紧密,在磁黄铁矿的边缘经常可见到黄铜矿,有时磁黄铁矿与黄铜矿呈共边结构,有时在其边缘交代呈结状结构。有时在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的中间夹有镍黄铁矿。磁黄铁矿的粒度为0.06mm左右。

④方黄铜矿:他形粒状,与磁黄铁矿很相似,具磁性,主要分布在磁黄铁矿边缘、间隙中,含量较少,粒度比磁黄铁矿小。

⑤黄铁矿:比较少,浅黄色,金属光泽,自形~他形粒状,分散在矿石中。

⑥阳起石及角闪石:是主要脉石矿物,呈纤维状、束状、柱状,角闪石多数已风化蚀变为阳起石,因此多为残余柱状被阳起石交代,偏光镜下呈绿色或浅绿色。粒度在0.006~0.6mm。

⑦石英:矿物无色透明,多数熔蚀成浑圆粒状,常呈单粒与金属矿物共生,粒度不等,0.06~2毫米均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以上矿石的岩矿鉴定结果可看出,该矿比较适合回收的矿物应该是镍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黄铜矿,其它矿物大多为氧化矿,硫化矿中黄铁矿是不属于回收的目的矿物,是影响硫化矿回收效果的矿物。含镍的镍黄铁矿和含铜的黄铜矿、方黄铜矿之间关系密切,比较难以把镍铜有效分离。

2 选矿试验

业主委托某冶金研究院该矿石进行了矿石可选性试验研究,并提交了选矿试验报告。试验进行了铜镍混合浮选方案和优先浮铜后浮镍方案对比试验,建议采用较佳的铜镍混合浮选工艺方案,按一粗二精二扫流程进行闭路试验。在试样含铜0.34%、含镍0.59%的情况下,选别获得产率3.24%,含铜9.27%、含镍10.55%的铜镍混合精矿产品,铜回收率87.83%,镍回收率57.60%。

3主要设计方案

从试验结果看:广西某铜镍矿矿石采用常规浮选方法即可获得较好的选矿技术指标,试验结果可作为设计的依据。

(1)选矿工艺原则流程

采用的选矿工艺流程为二段一闭路碎矿、一段闭路磨矿、一粗三精三扫浮选的选矿流程。其选矿工艺流程见:图1 选矿工艺原则流程图。

工艺过程:原矿经过两段一闭路碎矿流程破碎至-12mm,破碎产品进入球磨机经闭路磨矿至-200目>75%,合格的磨矿产品进入浮选,经过一粗三精三扫的浮选流程选别获得铜镍混合精矿,浮选精矿经浓缩、过滤获得含水份小于14%的合格精矿。尾矿送尾矿库沉淀,澄清水返回选矿厂使用。

(2)选矿主要选别指标

选矿主要选别技术指标见如下:铜镍精矿产率3.245%,品位:Cu9.0%、Ni10%,回收率Cu85.90%、Ni55%;原矿产率100%,品位:Cu0.34%、Ni0.59%,回收率Cu100%、Ni100%;

尾矿产率96.755%,品位:Cu0.05%、Ni0.27%,回收率Cu14.1%、Ni45%。

4 结语

1、广西某铜镍矿矿石采用常规浮选方法即可获得较好的选矿技术指标,结果可作为设计的依据。

2、建议进一部试验验证选矿流程,因项目进行选矿试验研究深度还不够,镍金属选矿回收率偏低,应进行进一步试验考查分析,并对铜镍做针对性的试验研究,尽量回收有用金属,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的经济效益。

3、选矿指标表明铜、镍分离效果不佳,建议业主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进行进一步探索试验,以期实现铜镍分离。

参考文献:

[1]《选矿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8.8

[2]王淀佐.浮选作用原理及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2.

[3]张志雄等.《矿石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1.9.86

[4]曹声林、韩江峰。某碳质铜矿浮选试验及生产实践,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2.5

[5]钱鑫。《铜的选矿》,[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2.

[6]吴熙群、杨菊、李成必,等含多种伴生成分铜矿石选矿工艺流程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2(5):5-8.

图一 选矿工艺原则流程图

论文作者:张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  ;  ;  ;  ;  ;  ;  ;  

广西某铜镍矿选矿厂选矿方案研究论文_张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