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策略研究论文_夏新明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策略研究论文_夏新明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三江镇群乐学校 夏新明 563500

摘要:朗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关于朗读教学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教师观念的不深刻以及教学方法的不合理极大的阻碍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有效朗读的具体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 农村 小学语文 朗读策略

1.运用激情激发情感共鸣

情感因素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朗读带来的乐趣。在课堂之上,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富有情感的环境氛围,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的感染作用,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震撼。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情感正处于一个开发阶段,学生也容易受到自我情感的驱使,就是要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之中酝酿相应的情感。学生打开了自我情感大门后,课堂中的真情便会自然而然的流露,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也因此不断缩小。只有提高学生对于朗读的自发行为,才能够体会朗读中的情感流露,字里行间的优美也能够得到更加真切的体会,在长时间的积累下就会形成对于朗读的内在动力。运用情感熏陶学生,使学生立足于自身的文本理解之上融入文本,使情感更加深刻动人。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我空间,同时督促学生对课本进行熟读,逐渐引导学生去体验文中细腻的情感,让学生将自我感悟的情感在朗读中升华。

2运用“激趣”朗读策略,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2.1创设朗读情境

首先需要创造一个与文章内容相契合的朗读情景,让学生从呆板、单一的文字中感受到鲜活的情感,从而走进文章,切身体验文章中所描绘的画面。比如《火烧云》这篇课文,可以用电脑投影出一片雄美壮阔日落残阳,云随着风的吹动,不断变化着样子,太阳的光穿过云层洒在地上,金灿灿的光照的地上的孩子,公鸡,小狗都变了颜色。这时,老师再对文章的朗读进行细致的讲解,并示范该如何运用感情朗读课文,学生们也自然而然地学会去运用感情朗读课文了。

2.2进行角色转换

除了创造朗读时的情景之外,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站在课文中角色的角度去感受课文的意境,设身处地的感受角色在情景的中思想感情,从而更完善了对情感的把控。进行角色转换对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也更有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小学课文中,有许多角色感情丰富的文章适合进行角色转换来进行朗读的,比如有《皇帝的新装》《有什么不一样》《海燕》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一些古诗、古文也有许多适合分角色朗读,例如《将进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角色转换后进行朗读,更有助于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2.3进行多样的读法

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多以引导为主。对文章进行的大量的细致的讲解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应该让学生自己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把学生们所厌烦的课文变成学生们所愿意诵读的文章。为了提高学生的趣味性,可以使用各式各样不同的朗读方法。比如为学生找来适合的图片、音乐、场地进行朗读,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道具。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举行一些朗读活动,朗读比赛等等。让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上朗读,让学生形成自觉朗读的习惯。

3进行指导朗读策略,提高朗读水平

朗读课文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光靠兴趣还远远不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也应该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加以改正,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感情上抒发尚不饱满,老师更应该以自身做示范,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为孩子们做榜样。教学孩子该如何朗读,并逐步提高学生感情抒发能力。

第一,在语文的教学中,通过朗读才能让孩子们从书面的文字中感受到作者表达的复杂鲜活的感情。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朗读中情感的把控尤为困难,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来作为示范,为孩子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以夸张的形式来告诉学生,哪里的感情事是慷慨激昂,哪里的感情是悲愤填膺,哪里的感情是兴高采烈。之后,再让学生进行仿读,在一遍一遍的模仿中,慢慢体会文章的感情变化。长此以往,学生逐渐能够感受到作者细致的感情变化,从而学会在朗读中表达出文章的感情。

第二,在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教育中,老师的评价也十分重要。首先在初步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朗读的对错、好坏没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这就需要老师进行评价,告诉学生,哪里好,哪里有问题,需要怎么做。让学生们对朗读形成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其次在学生进行朗读后,如果老师没有及时贴切的评价,就会使学生丧失朗读学习的兴趣,也会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教育的进程。所以对学生贴切的评价会加强学生对于朗读的动力,促使学生对朗读兴趣的提高。最后老师的评价也可以在学生中树立一个朗读能力较好的学生为榜样,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让学生自觉地想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所以老师的评价会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三,对于一些冗长的句子,或是一些难以理解的文章,老师也需要重点进行指导。如《匆匆》的最后一段中作者对短暂人生的审视,学生自身阅历尚浅,难以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的感叹,老师就需要经行重点的指导,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感情。在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也应该重点提醒学生避免出错。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阅读能力。

结语

综合而言,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扇窗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教学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课本,感受课本情感,长此以往对于学生语感的提高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使学生在体验了文本情感时不断提升自我的朗读技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全民,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策略研究,[J]. 《读与写:上,下旬》 , 2013 (22)

[2]冉洪娟,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策略分析,[J]. 《读与写:上,下旬》 , 2015

[3]刘爱华,浅谈农村小学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朗读指导,[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 , 2015

论文作者:夏新明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2月总第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4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策略研究论文_夏新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