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执业危害因素与防护论文_贺俭

贺俭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执业危害因素、防护方法及防护效果。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手术室2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14名护士,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手术室护士的执业危害进行分析,并对观察组护士进行针对性的防护,对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教育。结果:手术室护士执业危害主要以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以及心理危害为主,在有效的防范后,观察组护士执业危害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针对于手术室护士执业危害进行针对性的防护,能够降低执业危害的发生率。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执业危害因素;防护

【中图分类号】R1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027-02

Operation room nurse hazards and protection He Jia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Deyang 618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perating room nurse practitioner, protection methods and protective effect.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4 to August 2015 in our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28 nurses for the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14 nurses, were nam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 Operating room nurse practitioner harm mainly chemical hazards, biological hazards, physical hazards, and psychological harm, mainly in post-effective pre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harm nurse practitioner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nclusion Protection against targeted harm to the operating room nurse practitioner,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racticing hazards.

【Key words】Operating room nurse; Practicing hazards; Protection

手术室在整个医院系统中较为特殊,由于其主要接收的是需要进行手术的危重型患者,手术室环境以及感染等因素影响到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由于在手术室护理中涉及到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血液以及排泄物,如果手术室护士没有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很容易危及到自身的身心健康。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在手术室护理中,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在不断提高,执业危害也在相应减少。而在本次的研究中,主要对手术室护士的执业危害因素与防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手术室2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14名护士年龄在20岁到2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3岁。对照组14名护士年龄在21岁到2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1岁。

1.2 方法

对2组手术室护士常见的执业危害进行调查与分析,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28份,有效回收2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经过调查,手术室护士主要的执业危害如下。

1.2.1手术室护士执业危害

手术室护士的执业危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化学性危害。由于在手术室护理中,护士会接触到很多的化学消毒剂,而这些化学消毒剂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尤其会侵害护士的呼吸道及皮肤,进而导致护士出现头痛、听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问题,长此以往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②生物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主要就是指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由于在护理的过程中,护士需要与患者直接接触,而很多的传染性疾病是通过血液及体液传播的。像,在护理中,护士如果被针刺伤,很容易感染某些传染性疾病[1]。③物理性危害。众所周知,在手术室护理中,护士会接触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而这些仪器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很多的放射线,这些放射线对人体具有较大的危害,包括致畸、致残,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④心理危害。所谓的心理危害主要就是指,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属于高危工作,其对护士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可能护士一个微小的失误造成患者的死亡,导致护士长期在高压的状态下工作,影响到护士的心理健康[2]。

1.2.2防护措施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执业危害的分析,对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教育,主要包括心理上的自我调节、操作上的规范、对有害物质的防范等,对观察组护士进行针对性的防护,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①化学性危害的防护。要求手术室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戴好手套、帽子以及相关的防护工具,并正确使用消毒剂,做好消毒剂的配比工作,减少有害物质的挥发。此外,在对手术室消毒之后,护士应立即离开手术室,以免吸入有害的化学物质。②生物性危害的防护。生物性危害主要就是指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生化检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着传染性疾病,如果患者存在着传染性疾病,在护理中,护士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如果护士手上有伤口,应用贴膜包裹保护[3]。③物理性危害的防护。物理性危害主要是指一些辐射性的危害。在护理中,护士应穿戴好防护铅衣,并在手术间安全的范围内使用铅屏风遮挡。妊娠期禁止与X线接触。④心理危害的防护。对护士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引导,并与护士进行有效交谈,减少护士的心理压力,避免护士出现心理问题而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此外,结合护士存在着的心理问题,应及时的邀请心理专家进行疏导,以免发生更为严重的后果[4]。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护士的执业危害所占的比例、防护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2组护士的执业危害所占的比例分析表

*

3.讨论

手术室执业危害较为严重,由于护士所面对的护理对象为需要手术的患者,很多患者生命垂危,处于较为危险的状态,一方面,给护士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另外一方面由于护士操作的失当而对自身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需要对手术室护士的执业危害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做好执业危害的防护工作,进一步减少执业危害事件的发生率,维护护士的工作安全[5]。在本次的研究中,对观察组护士进行针对性防护,对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教育,从结果上看,手术室护士执业危害主要以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以及心理危害为主,在有效的防范后,观察组护士执业危害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可见,对手术室护士进行针对性的防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外,由于手术室执业危害是随着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应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定期对手术室执业危害进行分析并防护,以确保护士的身心健康,使护士能够更为安全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参考文献】

[1] 王家兰,覃友会.手术室护士的有关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05):734-735.

[2] 戴安萍.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J].护理研究,2005,19(9):1963.

[3] 王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90-292.

[4] 周晓荣.临床护士自身防护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2,16(8):445-447.

[5] 武继珑.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09):285-286.

论文作者:贺俭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手术室护士执业危害因素与防护论文_贺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