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地区税负差异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_因子分析论文

我国各地区税负差异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负论文,统计分析论文,各地区论文,差异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各地区税负差异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宏观税负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由85年的22.8%下降到96年的10.07%。同时,各地区税收负担的差异程度也增大了。通过计算91~96年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带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我们发现不仅三个经济带之间,而且各经济带内部都存在差异。为了准确反映这种差异情况,我们引入塞尔指标,(注:塞尔指标的有关内容参见高鸿桢的《论收入不平等性指标》,厦门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把税负总差异分解为带间差异与带内差异之和,即用指标I=I[,1]+G[,D]I[,D]+G[,Z]I[,Z]+G[,X]I[,X]来表示,其中I[,1]为带间差异指标,I[,D]、I[,Z]、I[,X]分别为东、中、西三个经济带的带内差异指标,G[,D]、G[,Z]、G[,X]分别为三个经济带GDP所占比重,I为总差异指标。计算之后得到表1所示的结果。

数据来源:由92~9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的有关数据计算得到。

从表中可看出,各地区税负总差异I从92年到96年逐年扩大,由0.033610增大到0.064265,平均每年递增17.6%。各经济带的带间税负差异I[,1]也不断扩大,虽然在数值上比东、中、西部的带内差异要小得多,但扩大速度很快,96年的数值为91年的5倍多。可见,全国宏观税负的不平等性以及三个经济带之间的税负的不平等性都增大了。再看各经济带内部的情况:东部地区的带内差异明显大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又明显大于中部地区。

二、税负差异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各地区税负差异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产力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税收优惠政策、物价水平、产业结构、企业经济效益、预算外收入等,这些影响因素可以用相应的指标来表示,它们分别反映了各地区在某方面的差异情况,为了得到更具有综合性的指标,我们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提取这些指标的主成份,再对这些主成份作进一步的分析。这里,我们用人均GDP来反映生产力水平;用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来近似反映产业结构,因为,第二产业税负最重,其对整个地区的税负影响也最大;用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税来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用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国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占该地区企业所得税的比重和产值所占比重,来反映税收优惠程度,因为税收优惠主要是针对上述企业,而且主要优惠税种是企业所得税。把各地区的指标值(96年)列于下表:

数据来源:97年《中国统计年鉴》,97年《中国财政年鉴》

注:表中1-12为东部各地区,13-21为中部各地区,22-30为西部各地区。

运用SPSS for Windows中的Factor程序进行因子分析,以特征值不小于1为原则,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得到三个因子,它们对总方差的贡献达到80%以上,采用方差极大方法进行正交旋转,得到如下的因子矩阵:

在表3中,第一因子与人均GDP、人均收入、外资企业所得税及产值所占比重等关系密切,这些变量的因子载荷都较大,表明生产力水平发达的地区,外资企业利税及产值所占比重也较大,它们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而物价指数的因子载何为负数,它对第一因子起一种“负贡献”的作用。可见,物价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的变动方向并不一致。我们把这一因子称为生产力及税收优惠因子。在第二因子中,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等变量的因子载荷较大,表明经济效益好的地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较大,称为经济效益因子。在第三个因子中,预算外收入占GDP比重因子载荷量大,而人均收入、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税等变量的因子载荷为负数,表明生产力水平落后、经济效益差、财政收入困难的地区,预算外收入规模反而更大,把它称为预算外因子。对东部而言,第一、二因子的得分普遍高于平均水平,第三因子的得分一般。对中部而言,第一因子的得分都很低,第二因子的得分高低不一,有一半的地区略高于平均水平,第三因子的得分也高低不一。对西部而言,第一、二因子的得分也较低,第三因子的得分略高。利用这三个因子的得分分别与它们的特征值相乘,然后累加起来可以得到各地区的因子总得分,它反映了各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可以用来衡量各地区的税收支付能力。对它进行排序,结果列于表2最后一列,我们看到前几名都在东部,不过也有个别东部的地区如海南、河北、广西等排名较后,排名居中的地区大部分落在中部,有一些落在东部,最后几名都在西部,可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三、结论

综上,我国各地区税负差异可以归结上述三个因子的差异所引起,即由于各地区生产力水平不一致,税收优惠程度不同,企业经济效益好坏不一,以及预算外收入规模不同造成了东、中、西部各地区税收负担不平等性,而且由于上述差异的扩大造成了各地区税收负担不平等性的加剧。为了消除各地区的税负差异,营造一个公平的经济环境,必须大力促进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通过各方面的优惠政策把外资引向中西部,努力提高中西部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费”改税等措施压缩预算外收入的规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各地区税负的不平等性及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标签:;  ;  ;  ;  ;  ;  ;  

我国不同地区税负差异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_因子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