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论文_谭亚辉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论文_谭亚辉

陕西省渭南市石堡川水库灌溉管理局 渭南澄城 715200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渭北地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混凝土施工和存在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同时分析低温条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探索混凝土质量控制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使之应用到工程建设之中,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 施工 质量 研究

1、渭北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现状。渭北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多为灌区末级渠系改造、低压管道灌溉和小型泵站改造等工程,在这些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工艺成为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同时由于渭北地区多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8℃,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4℃,气温年较差为28.2℃。无霜期214天,夏短而凉,冬长而冷,垂直变化较明显,温差较大,混凝土抗冻胀就成为控制工程质量要因素,加之水利工程设施服务于农业,灌溉供水与施工工期势必发生冲突,所以说解决混凝土抗冻胀可以有效地延长施工工期。

2、低温条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近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通过对正在运行的渠道调查发现:气温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很大,也对后期渠道管理带来质量隐患。经施工证明:混凝土浇筑时,温度越低,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均会延长,混凝土塌落度控制100mm左右,且尽量减少泌水并尽早凝结。若在抹面时将泌水压入混凝土中,则使表面部分的水灰比增大,造成强度、含气量、表面抗渗性和水化速降低,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新拌混凝土在24小时龄期内若遭受冻害,其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会降低50%左右,引起混凝土表面剥落和耐久性的降低;同时低温对混凝土结构和表面温度的降低速率比内部要明显的多,从而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和由此引起的温度应力,若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尚不足以抵抗该温度的应力,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不规则的可见或不可见裂缝。这些裂缝绝大多数是不可恢复的,并且会在荷载作用下逐渐扩展,慢慢成为侵蚀性成分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在施工中还发现:混凝土抗冻耐久性与其抗拉强度和孔隙饱水程度有关,浇筑后的混凝土在很短龄期内若遭受负温影响,则会由于尚未达到足够的抗拉强度且内部孔隙处于高度的饱水状态,一次冻融循环造成的性能降低是不可恢复的。所以说在低温下施工,进行抗冻混凝土质量控制成为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3、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3.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水泥上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细骨科含泥量≤3%,泥块含量<0.5%,细骨科针片状含量≤15%,总含泥量≤0.7%,严禁采用碱活性骨科。在施工过程中,应对骨料应进行碱活性测定,从根本上避免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3.2配合比设计的质量控制。由于水利工程施工中采用混凝土罐车拉运,运输距离控制在1.8km范围之内,通过施工实践,塌落度在4-6cm左右,为增加其和易性、耐久性,采用粒径为5-20mm和20-40mm双级配,配合比的水灰比为≤0.45,根据骨科最大粒径和施工方式,含气量控制在4-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添加外加剂,增加混凝土的性能。为增加混凝土抗冻融性,添加DH9型引气剂,减少混凝土的泌水和离析,同时因其具有减水功能,从而可抵消一部分因气孔率增加而引起的强度下降,在不影响混凝土和易性条件下可以加入减水剂,使其具有减水和增强作用。在低温下施工时加入防冻剂,降低混凝土的液相冰点,使混凝土液相不冻结或只有部分冻结,保证水泥水化作用,使新浇筑的混凝土不再遭受冻害,增加混的耐久性;因氯盐有降低冰点作用,常在低温施工中用到,加之其有促进水泥水化作用,用其可以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但是掺用过多的氯盐,会对建筑物发生腐蚀导致损坏,通过在施工中对氯离子总量的测评和评估,其值应该为0.012%,符合规范≤0.10%的要求。在使用外加剂时应该注意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进场后,必须进行试配,掌握其特性,根据塌落度的耗时损失、凝结时间、减水率等因素,确定外加剂能否使用;外加剂每一次投料,都必须严格按照配合比计量。计量器具必须经常进行校验,保证其灵敏度和准确度。粉状外加剂要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受潮结块。已经结块的粉状外加剂,应烘干、碾碎,过0.6毫米筛后使用,以免含未碾成粉状的颗粒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鼓包。

4、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和检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必须选择适宜的原材料及确定恰当的配合比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对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拌和物及硬化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的优劣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必须经常对混凝土原材料的各项技术性质、混凝土拌和物及硬化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性质进行检查。混凝土拌和组成材料质量应每天检查一次,塌落度每班至少检查三次,并派专人进行混凝土塌度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及时绘制混凝土塌落度控制曲线,根据曲线的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土塌落度。在施工过程中塌落度如果不在允许范围之内,应将混凝土退回,处理结果应作记录。混凝土含气量控制。含气量能符合要求,关系到混凝土的抗冻性。为严格控制混凝土含气量,应专人进行混凝土含气量测定工作,并绘制混凝土含气量控制曲线图,当发现曲线异常时,及时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同时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要考虑其含气量在运输、浇筑和振捣过程中的损失,所以地控制混凝土含气量时,应以入模经捣振后的含气量,因此在搅拌机卸料口取样检测,但通过施工过程来看,要以现场测试为准,更级达到规范的规定。同时在混凝土浇筑期间,根据浇筑量的大小,配合比的变化,浇筑部位的不同,施工班情况的不同,浇制混凝土强度试块,每组三块,需要浇制抗渗和抗冻试块,抗渗试块每组六块,抗冻试块数量根据试验要求而定,通过成型、抹面和养护,将试件送到试验室外进行抗冻试验。

5、混凝土后期质量的管理。采取合理的养护和保温措施是保证混凝土后期质量的关键。浇筑后的混凝土要及时进行保湿养护,能在7-21℃下水化凝结,要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的前3天之内温度不要降到10℃以下,最好是能在21℃条件下保持较长的时间,养护时间不少于10天,并在空气中干燥炭化14-21天,在养护过程中,尤其是在低温施工中,要延长保温时间,通过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隔热毯或其他保温材料可以将水化热和拌合水保留在混凝土内部,保温材料应保持干燥且与混凝土或模板紧密接触,达到保温效果,使之性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可将混凝土与大气隔绝起来,并向其中加热。加热的方式应不能使混凝土表面失水加快,不能使局部温度过高而且不能产生较高浓度的CO2。实践证明:蒸汽养护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6、结论。抗冻混凝土质量控制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又是一个管理问题,通过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尤其是渠道衬砌中得到了应用,不仅使水利工程施工工期得到延伸,同时通过对已成渠道运行观测发现:因采用了抗冻混凝土技术,渠道抗冻性能得到提高,减少了渠道维修养护工作量,保障了工程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

论文作者:谭亚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  ;  ;  ;  ;  ;  ;  ;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论文_谭亚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