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教学改革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索论文

“新媒体”视域下教学改革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索论文

“新媒体”视域下教学改革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索

淑琴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摘 要: 教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九个坚持”,这对于高职教育界明确教学发展的根本政治方向,坚持道德立场方面,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在信息迅速普及的当代社会,新媒体已经成为许多专业知识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思想理论的相关学科也无法避免地卷入信息化的狂潮之中,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学者和管理者也应该保持高涨的热情和积极的姿态来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如何更好地应用“新媒体”工具,来使教学改革更好地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使两者协同前进,成为本文思考和分析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 高职教育;新媒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

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文化价值壁垒以一种更加隐性的方式被软化,各式文化思想资源充分涌流,良莠不齐,而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立场是这个博大文化海洋中教育的立根之本。确立正确的高职思想道德教育,明确政治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成为高职思政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同时信息时代,出现了新媒体这一名词。新媒体作为全民的“第五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数字刊物、数字广播、数字视频、短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若无法正确认识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对于教育事业将是沉重的打击,而在强调内容的巩固性的同时,不应该忽略形式的创新性,应利用新媒体手段,来更快捷高效地促进社会主义育人任务的实现和目标的达成。

一 高职思想教育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和授课现状

(一) 高职思想教育理论课程设置

高职思想教育理论课程主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几大部分。从哲学、政治、历史、法律和思想等几个重要部分来进行形而上的指导,教材的编写跟随政治和时势的变化进行,具有立足实际、不断更新的与时俱进的特点。而在教育法中,也全面明晰了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国家教育高职学生要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观念,鼓励教学者对学习者进行梦想、品德、规范、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思政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1]

综上所述,CT检查与MRI检查在周围神经鞘瘤诊断中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依靠影像学表现可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思想政治理论是一门涵括伦理、历史、政治、法律在内的多元化的,包含众多重要思想的与时俱进的重要学科,比起其他专业课,其重要性不容小觑,其专业性也是不可被忽视的。

(二)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现状

不同于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应试的强调,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更趋向于对学生思想的潜移默化,更注重对受学者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有意识的能动的指导,能带领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社会运行规则,树立正确的三观,确立人生目标,更具有素质教育和人本教育的特征,但是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仍存在有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授课模式死板僵化的特征,课程教材的编写偏重于理论知识,而部分教学者在授课过程中仅仅只是将课本教材中的原话朗读出来,照本宣科,在授课时并没有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融入书本,从而也没有给学习者带来全新的听课体验,他们不注重课程模式的创新,甚至连基本的板书也没有。比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观点时,仅仅只是采用识记的方式,只是让学习者记住“世界是物质的”而并没有对物质的概念进行进一步廓清和举例,“在哲学意义上的物质并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万物的一种形式,一种总结式的表达”,这在授课内容上是需要明晰的。

1.授课模式的死板僵化

与此同时,新媒体手段的加入要求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面的学者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自身对于信息的敏感度,以及对于新媒体手段运用的熟练度。课程改革的与时俱进离不开教学队伍的与时俱进,因此也应该定期举行与新媒体手段相关的教师培训,并引进相关的人才,注重教师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水平,通过这些手段和举措,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

学习者和教授者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关注度和重视不够。在教课期间,存在有许多脱离课程内容而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情况,甚至有人打闹、玩耍、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另一方面,在传统的观念中,政治只属于文科门类,理科生不需要学习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学习。[2]但这种观点过于狭隘,思想政治理论虽然在课程性质方面偏重文科识记,但是脱离思想政治理论指导的理科专业课只是狭隘的工具,而并不具有更形而上层面的意义。只有立足于专业基础知识,并具备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洗涤,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确立人生目标和学科目标,服务于自身,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3.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

平衡施肥、不同的钾肥施用量如何影响化肥的吸收利用,并对作物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在参会人员切身观察试验田水稻生长情况后,唐湘如教授在技术交流会上为大家讲解了平衡施肥技术及钾肥的相关知识。据唐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氮肥、磷肥用量偏高,氮肥的使用量约占全世界的30%,而钾肥用量偏少。中国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平均利用率仅为40%左右。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的氮、磷过剩,不仅加大了化肥的流失,而且流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其负荷已远超过工业点源所占的负荷。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很多理论都是从实践之中提炼而来的,经过了实践的佐证和历史的考核,并将指导进一步的实践活动,如果未能在实践中进行教学,那么,思想政治理论在教学实际中会被忽略其实践价值。在部分注重实践教学的院校,也存在有实践方式固化单一的现象,最终导致其止步于传统的实践模式。教学者仅仅依靠组织课后相关电影观看、素质培训这样的活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惮于创新。[3]

4.重视课堂教育而忽略课后培育

新媒体手段具有技术性、及时性、互动性和多维性等特征,它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授和学习突破传统“填鸭式”的壁垒,重新界定学习者对于政治思想理论课程的思考,深化对于这一门课程的认识,使他们确立好学习的目标,这样就更有利于服务于其他的专业门类,为以后的就业和人生目标的确立打下基础。[4]

二 “新媒体”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联系

上文提到,思想政治理论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是更加注重实践的革新、社会的变革、思想观念的转换的学科,因此它对于时代和信息具有高度敏感的特征。而新媒体则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可谓是信息产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和最大收获。因此,“新媒体”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之间的相互融合势在必行。

皮肤的微细结构就像砖墙,皮脂和结缔组织就是灰泥,皮脂膜呢,就是石灰和乳胶漆。皮脂膜不足,就好像砖墙外露了。要保证这个“砖墙”外观好看且功能良好,就要避免皮脂膜的减少。

(一) 新媒体手段促进信息传播,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立提供必然性

我们正处于信息充分涌流的时代,一方面,接触的世界较之前封闭的状态更为广阔和全面,学习者和教学者能够实时实地地接触到来自全方面的文化信息,通过触觉、视觉等多种方式即时地接受。另一方面信息的芜杂不齐,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特征以及辨别能力的参差性也使得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前所未有的必然性。如若缺乏根本的意识和立场,那么人就像没有灵魂的浮萍,教育事业也将失去其目标性。

(二) 新媒体手段的新式特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提供可能性

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之中,思想政治教育每周仅仅开设课程一到两节,除此之外的时间,学校及老师并没有给学生布置规范化的学习任务。这是典型的重末失本,是未能正确认识开设思政理论课程目的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贯彻在教学和学习生涯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拘泥于课堂有限时间的教育之中。如果仅仅拘泥于有限时间的学习,那么一方面,理论知识的巩固度不够,另一方面,也难以起到塑造和规划的效果。教学者和学习者在课后的生活中无法主动地接触相关的知识和教育,也是现今思政教育的一个重大的缺陷。

思想政治理论要求教学者有较强的发散思维和理论性思维,因此,许多教学者就势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偏安一隅地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可以脱离于实践和生活。在授课中,仅仅关注理论,在课后考核中也只重视名词解释和简答这样偏重识记的题目,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思想政治学科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也违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初心。

三 新媒体视域下,教学改革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路径探索

(一) 明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目的,设立授课及学习目标规划

比如说,在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辛亥革命的部分时,教学者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和辛亥革命相关的纪录片或者电影,了解孙中山等革命人物以及辛亥革命兴起的全部过程,设立一种独特的情景模式,就能够感染学习者对于革命牺牲精神与其中蕴涵的情怀的情绪。

这样,便从内容和意识方面突破传统被动教学、被动学习的局面,进而鼓励学习者和教习者来进行探索,同时也会激发起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课程模式的创新

新媒体突破了传统的文字媒介,而采用图像、音乐、文字、视频等结合的形式,突破空间的局限性,使真实的事物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存在[6]。因此,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可谓是不二选择。突破传统的单向式教学模式和朗读、板书的方式,利用视频、图像、音乐来深化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点的普及,分析相关的知识点案例,分享近期的时事新闻及时事评论,将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程度最大化,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说实话,在他见到绿衣女子的时候,确实曾出现了那么一瞬间的心动。不得不说,那个中州人的容貌很漂亮,而且,皮肤很白,像温润的玉,这比云浮族女孩浅棕色或者棕褐色的皮肤要好看得多。但这远远没有到“执迷”的程度,族长和师父的话,将自己的这种念头夸大了许多,使自己显得邪恶和龌龊。

首先,身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奋斗者和教育者,教学者和学习者都应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目的,摆正自身的思想,调整自己的方式,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去建立个体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社会和民族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贴近社会现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观性与自主性。与此同时,身为教育者,应该设立授课的目标规划,利用新媒体来将授课的计划与学生进行交流,而学生也应该贴合自身实际和学科本身来进行规划。[5]

2.学习者和教授者重视程度不够

(三) 利用新媒体手段促进师生之间的探讨互动

在高职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不像初中、高中或者小学那样紧密,而是趋向灵活。在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育偏向于教学者针对相关的知识点来自行讲解,然后再传输给学习者,这是一种单向的传递,而非双向的互动。由此可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呈现出一种凝固的状态,教学理念和学习观念未能及时更迭。而固化的观念和沟通阻碍了学科的进展以及师生的共同进步。

完善基础理论知识后,就要设置合理的实验项目,紧密结合MCS的基本知识,学习直观的验证基础理论要点,在实验学领域确定“MCS-51系列”的任务。芯片机是整个机器的运行核心,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及对基本概念进行初步的了解,并且独立掌握调试程序和编程。项目和内容要求见表1。

而新媒体手段也可以作为一种人际交流的方式,打破师生之间的现实壁垒。在加强课堂教育交流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课下交流平台的设置,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关注“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地了解国家的各项信息,高职学生也可以就老师推荐的内容进行集中讨论,实时反馈,这样就促进了两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双方问题意识的形成。

(四) 建设在线平台,落实实践教育及课后教育

新媒体手段使得在家学习、在寝室学习成为一件可行之事,空间的局限和时间的限制不再成为阻碍学习和教学的必要条件。新媒体能尽可能满足于教学者和学习者双方的需要,以高效的方式达成质量的最优并能够合理地进行学习资源的传播和分配。就此,相关教育管理者首先应该建设好在线平台,通过向在线平台传输教育资源和实施教育资源共享,来达成课程改革的先决条件,另外,新媒体构建的在线平台效用最大化,不仅仅需要管理者和教师的设计,更需要将在线平台的学习落实到实践中去。

文献[3]中提到的,当模型桥仅受轴向荷载时,翼板与腹板交界处剪力滞系数沿着跨径变化曲线,影响区域大致在距离梁端部两倍的腹板之间净距的长度范围内。本文加预应力后属于偏心受压,说明在压弯荷载作用下,宽跨比不会影响存在剪力滞系数的过渡段长度。为了验证过渡段正应力分布不均匀效应仍然和翼缘板上不均匀分布的剪应力有关,取出当跨径为2 m时从支点Z=-2 m到Z=-1.8 m区域内间距为0.1 m的三个横断面剪应力,如图7所示。

聚束钻井液配方3#2%BTJ+0.2%TSN+0.3%QYHN+0.5%HFL+0.3%LV-CMC+1.5%HFL-2+0.3%HMP+2%HBJ-3+2%HCM+2%HSM+1%HAS+7%LHJ+1%HLB+2%QCX-1+BA。

比如说,通过设置一定的学习时长、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手机平台登入易班网进行观看,在论坛进行讨论,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落实到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在思想政治学习教学的实践方面,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在网络上来举行相关的实践设计大赛,设立相关的奖项和素质分,鼓励教学者和学习者参与到实践设计大赛中来,集思广益。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在当今社会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中,仍存在有学习者和教学者主观性不强、重视度不够、教学模式僵化、脱离实践以及局限于课堂等问题,但是,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授课手段为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革新提供了可能性,是这个时代给予教育界的挑战和礼物。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来进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设置,革新教学理念,设置师资队伍,改革课程,是高职教育界每一个人都应该深思熟虑的切要议题。课程的改革需要教学者、学习者和管理者以及社会的共同奋斗,借助于这些力量,才能在狂飙猛进的文化狂潮之中树立真正属于中国、属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 汪馨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2] 王畅.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辽宁大学,2014.

[3] 莫俊峰.协同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34(01):53-57.

[4] 张滢.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对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

[5] 方芳.手机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探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

[6] 董芳芳.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本文引用格式: 淑琴.“新媒体”视域下教学改革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19,6(66):217-21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6.080

作者简介: 淑琴,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研究方向: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标签:;  ;  ;  ;  ;  

“新媒体”视域下教学改革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