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研究论文_孙岩

浅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研究论文_孙岩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

【摘 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肿瘤患者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4年9月间进行PICC化疗的100例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置管,对其PICC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文所选的患者均一次成功置管,置管时间在14~95天之间,平均为(55.3±2.3)天。结论:肿瘤患者运用PICC置管术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确保化疗药物顺利注入体内,有助于整个化疗治疗的实施。

【关键词】肿瘤患者 PICC 护理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measures for the patients with cancer in the peripheral vein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 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the PICC chemotherap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September 2014 100 cases of tumor patients,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catheterization of the PICC nursing measures analysis. Results: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rect and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the patients selected in this paper were successfully placed tube,the tube time between 95 to 14 days,the average(55.3 + 2.3)days. Conclusion:the tumor patients with PICC intubation to ease the pain of patients,reduce the toxic and side effects of chemotherapy,to ensure the smooth injection of chemotherapy drugs in vivo,to help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tire chemotherapy.

[Key words] cancer patients PICC nursing measures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体为经过外周实施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进管位置可选择在肘前部的外周静脉实施穿刺,沿着血管走形最终进入上腔静脉。运用PICC可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流量大,血流较快的中心静脉内,以免由于患者长时间输注强刺激、高浓度的药物对血管造成损伤,同时也降低了由于多次实施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确保治疗顺利实施[1]。我院选择100例实施PICC治疗的肿瘤患者,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4年9月间间进行PICC化疗的100例肿瘤患者,其中58例为男性,42例为女性;年龄在20~74岁之间,平均为(59.3±4.6)岁。

1.2 护理措施

(1)置管前护理:PICC属于一项新开展的技术,对患者的血管条件、全身状态以及心理素质进行综合的评估。在进行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运用PICC置管的优势,能够有效的降低穿刺次数,避免局部感染和出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以免刺激性药物外渗引起不良后果,长期为患者提供营养和治疗的方法。运用PICC置管后,化疗药物会通过这一途径进入大血管,之后快速的得到稀释,进而对上肢血管网产生保护,避免损伤外周血管,降低出现化疗性静脉炎的出现几率,有助于全程实施静脉化疗。在进行操作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置管的优势、费用以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在患者及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开始操作[2]。(2)置管中的护理:在置管过程中应注意为患者保暖,当导管进入肩部后,应嘱咐患者将头偏向穿刺侧,将下颌靠在肩上避免导管进入到颈内静脉。当出现送导管困难,不可操之过急,可将导管略微回拉,将穿刺针进行轻微调整,之后在继续送管,也可以向导管内推入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送管。(3)置管后护理:在更换敷料时应运用无菌透明敷贴进行固定,这样能够便于观察,同时起到隔离的作用,确保穿刺点导管牢固,以免出现移位现象。导管植入后的首个24h必须更换敷料,以后根据季节而定,确保每周更换1~2次,当出现敷料弄湿、出汗以及脱落情况时应立即更换敷料,以免对导管产生影响。应用发汗剂的患者应每隔48h更换一次贴膜,在更换贴膜时应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液体渗出、有无红肿、水肿等现象,在更换敷料的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每次输完液后应将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10~20ml剂量通过脉冲式注入冲管,封管运用肝素溶液,当剩余1ml液体时,应边退针边注药,达到正压封管的作用。在治疗间歇期间应隔日或者每天对导管进行1次冲洗[3]。在冲管时应选择容量大于10ml的注射液,以免因压力较大出现导管阻塞现象。PICC留置的时间依据患者的需要而定,多在7天~1年之间,在导管留置期间未见有并发症,可适当延长使用时间,不需拔管或者换管。当导管插入后应详细记录导管插入的深度,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脱出情况,同时每天进行交接班,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不可过度牵拉导管,叮嘱患者手臂不可做剧烈的运动,以免导管脱出。在对敷贴进行更换时,应从下向上将敷贴撕下,以免导管脱出。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应嘱咐患儿本身以及家长看护好,不可随意摆弄PICC脱出体外的部分,以免将导管拉出体外或者损伤导管[4]。(4)①静脉炎:叮嘱患者将上肢太高,加快静脉回流,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对出现肿胀的部位实施热敷,每次敷30分钟,中间间隔30min在敷,这样效果较好;对于红肿的部位应给与浓度为50%的硫酸镁进行湿敷,每次敷30min。②导管阻塞:先运用生理盐水脉冲的方法对导管进行冲洗,假如仍未有明显的效果,则可向其内注入一定剂量的尿激酶,使其在导管内保留一段时间,之后将其回抽,在用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脉冲冲洗。假如导管完全阻塞,则可运用尿激酶采用负压的方法实施灌注,之后进行回抽,多次实施。

2 结果

通过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文所选的患者均一次成功置管,置管时间在14~95天之间,平均为(55.3±2.3)天。

3 小结

护士的重要责任就是提升肿瘤患者化疗后的生存质量,PICC是现今患者实施静脉输液中最具人性化的方法。通过对肿瘤患者实施PICC置管后的护理观察,能够提升PICC治疗的临床效果,真正的缓解患者承受外周静脉输液引起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以及出现静脉炎的痛苦,为了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5]。临床上指出,肿瘤患者PICC置管化疗护理应从细微的地方着手,将良好的医德和科学的态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护理的操作技能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晶.肿瘤专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其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4(25):105-106

[2]林蓓蕾,史艳萍,翟军亚等.PICC肿瘤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48(06):748-749

[3]邓仕莉.PICC置管后应用TDP照射预防静脉血栓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6(08):231-232

[4]焦妙蕊,郭艳璟,李景华.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致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36(17):203-204

[5]谭巧燕.危重症患儿经外周浅静脉与股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报.2010,38(13):572-573

论文作者:孙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3

标签:;  ;  ;  ;  ;  ;  ;  ;  

浅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研究论文_孙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