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效果评价论文_石,鹰

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4191

摘要:目的:分析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000名村小学(乡村组)学生和1000名镇小学(乡镇组)学生为此次实验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自2015年3月22日至2017年3月22日期间相同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分析两地区卫生状况和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不同对传染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分析本次实验,被调查2所学校相同的人数和相同的传染病,乡村小学传染病发病率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乡镇小学(P<0.05)。结论:经济、卫生条件较差,学生卫生习惯不佳和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会导致传染病发病率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上升,为了保障学生健康,防止传染病流行,还需加强落实传染病预防措施和管理工作。

关键词: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事件、不明原因疾病等,主要是指突然性发生的事件,且对社会公共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学校已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好发场所,同时也是学生聚集的特殊场所,由此可知,学生已成为疫情主要受害群体,为了避免、减少传染病对学生健康造成的损伤,降低学生中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我中心学者针对目前突发事件的现状和特征进行可回顾性分析,且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具体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乡村小学和乡镇小学各1000名学生,根据地区差异,分为两组,即乡村组和乡镇组。采用调查问卷和查阅传染病登记资料的方法统计自2015年3月22日至2017年3月22日期间这些人群患细菌性痢疾、水痘、麻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等传染病的情况。

乡村组1000名学生中患过传染病的为253人,其中男性161人,女性92人,平均年龄(8.85±3.22)岁,患者分布于各年级中,无偏向性。

乡镇组1000名学生中患过传染病的为82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5人,平均年龄(8.16±3.55)岁,患者分布于各年级中,无偏向性。

两组在校学生各项资料无明显差异性(P>0.05),排除性别、年龄、班级分布、人群分布等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1.2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查阅传染病登记报告资料统计分析的方法,针对学校发生主要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本次共发放了20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在收集问卷后,对其进行定量调查,并与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核对统计,定性调查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 [2]。

质量控制:本次的调查人员已具备多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经验,且在调查小组成立前,进行了统一培训,并采用双人双机录入,对所有数据进行二次核对,对于不合格问卷进行重新调查 [3]。

1.3 防范措施的差异

乡村组在采取传染病防范措施上存在较多问题,落实各项措施比较被动,调查人员在传染病督查中发现:(1)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高,保健老师和班主任落实措施不严;(2)流动儿童占全校总数的83%,总体卫生习惯较差,家庭居住条件落后,感染传染病病毒的几率较高;(3)日常消毒、晨检和传染病登记报告操作不规范,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传染病,造成传染病向周边健康人群扩散,导致发病率高;(4)卫生专业人员对村级学校开展传染病讲课次数较少,师生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普遍缺乏。

乡镇组采用全面性防范措施,主要表现为:(1)学校领导重视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组织成立防控小组,负责全校传染病监测、报告和发生后的处置;(2)按规范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严格按照传染病流行特征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各项制度的实施到位,完善学校卫生管理体系 [4](3)一旦发生传染病,严格按规范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将传染病疫情控制在萌牙状态;(4)为了从根本上控制传染病传播,加强学生和家长的健康知识宣教,从而提高学生对疾病预防知识的了解,增加自我防控能力 [5]。

1.4 观察指标

分析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以及分布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乡村小学和乡镇小学各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期间乡村小学学生传染病的发病率为25.3%,发病人数中各疾病的占比分别为:细菌性痢疾6.6%,水痘3.4%,麻疹0.8%,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0%,风疹2.1%,流行性腮腺炎2.5%,流感8.9%。其中2016年一周内出现水痘病人21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标准,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1000名乡镇小学学生中传染病的发病率为8.2%,发病人数中各疾病的占比分别为:细菌性痢疾2.7%,水痘1.0%,麻疹0.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0.3%,风疹0.3%,流行性腮腺炎1.0%,流感2.8%。2年内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如表1所示:

分析表格,可发现乡村小学发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率高于乡镇小学。如表2所示:

3 讨论

学校具有聚集性强、接触范围广、易传播等特点,属于高度聚集性场所,同时也是传染病流行场所,为传染病发生甚至暴发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深入研究,可发现学校已成为传染病的高发地区。

分析本次实验,可发现部分学校由于防治策略落实不到位或执行力不强,存在基础设施条件差、保健意识薄弱等不足,导致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较高。因此学校应完善传染病防控机制,制定切实有效的制度并遵照执行,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能力,通过积极采取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阻断常见传染病在校园内传播,从而保障师生的健康和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陈茜,董晓春,苟锦博等.天津市2006—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天津医药,2015,43(5):548-551.

[2]江珊.哈尔滨市2010-2015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34(5):524-527.

[3]杨汝松,洪艳丽,倪兆林等.2004-2014年玉溪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7):808-812.

[4]张玲,曹海霞,王玲等.2006-2015年淄博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6):976-978,986.

[5]逯建华,何建凡,谢旭等.深圳市2009-2013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及风险评估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4):436-438.

论文作者:石,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效果评价论文_石,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