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毛泽东传》有关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讹误的考辨

对《毛泽东传》有关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讹误的考辨

[摘 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中,涉及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时间及批次问题的论述,存在讹误。包括蔡和森赴法时间及批次,萧三等人赴法时间及批次,萧子升赴法及中途回国时间等。

[关键词]《毛泽东传》;赴法勤工俭学;时间;考辨

2019年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启动100周年。这一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的群众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动高潮期的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共有1600多名中国进步青年,分二十批次,从上海启程赴法。这批怀揣学习新思想、改造旧中国梦想的进步青年,在旅欧期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和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包括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陈毅、李富春等在内的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从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开始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

毛泽东虽未亲身赴法,但众所周知,1918年夏,他从湖南一师毕业后,第一次走出湖南奔赴北京,就是为组织新民学会会员参加赴法预备班。1919年3月,毛泽东生平第一次来到上海,就是为欢送第一批赴法的湖南进步青年。此后,毛泽东与身在法国的蔡和森等人有过多封通信,探讨救国救民之路。2013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传》一书,在“五四大潮的洗礼”部分,对相关内容均有精彩表述。不过,其中关于新民学会会员赴法时间及批次、萧子升中途回国日期等处,表述有误。

一、 萧子升和蔡和森均非1919年3月赴法

《毛泽东传》写道:1919年“三月十二日,毛泽东离开北京。途中转道上海送别了蔡和森、萧子升等湖南赴法青年”[1]。毛泽东1919年3月在上海送别的湖南赴法青年中,既没有萧子升,也没有蔡和森。事实上,萧子升已先行赴法,而蔡和森要九个多月后才从上海启程。

萧子升在各省青年学子成批远渡重洋之前,以华法教育会职员的身份,前往巴黎为接待勤工俭学生做准备工作。有几处资料可证萧子升的早行:黎锦熙日记1919年1月6日项下,记有“子升至,拟今夕行,偕李石僧赴法”[2],可知此日为萧子升离京赴沪日期。华法教育会的油印宣传品曾刊发萧子升海上航行期间,于1919年2月上旬寄自香港、2月12日寄自越南西贡的两封信,后被上海《国民》杂志刊载。[3]以当时上海至法国马赛40天左右的航程算,当3月17日毛泽东在上海送别第一批勤工俭学生时,萧子升应已身在法国了。并且3月24日即有从巴黎寄给其弟萧三的信发出。[4]

Zhi-min Li[3]等研究了煤炭锅炉受热面的低温腐蚀机理,研究发现低温腐蚀由41~47℃的SO2和水蒸气引发,在65~70℃尤为剧烈,且产生的积灰会因物理化学作用发生团聚现象。

另据《毛泽东年谱》,毛泽东于1919年12月中旬第二次赴北京途中,曾从武汉绕道上海为蔡和森一行送行,但因启程时间尚早,“不能久待,即离上海去北京”[8]。

关于蔡和森的赴法时间,有数处确切的记载。蔡是和母亲葛健豪(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年龄最长者,时年54岁)、妹妹蔡畅及向警予等人同行的。1919年12月20日,在上海候船的向警予致信湖南的新民学会会员陶毅称:“我本打算自己回湖南的,实在是时间促了(二十五日放洋),不能分身。”[5]由此可知,1919年12月25日是蔡和森一行从上海出发的日期。1919年12月26日的上海《时报》,报道了前一日法国邮船“央脱来蓬”号启程赴法的情况,并称“内有湖南女生蔡葛健豪、蔡畅、向警予……六人”[6]。蔡畅于新中国成立后撰写的《回忆新民学会会员的活动》一文,也称于该日离沪赴法。[7]

《毛泽东传》写道:1920年4月,毛泽东离京赴上海。“同时,萧三等第二批赴法勤工俭学的会员也将要从上海启程,可以乘便送行。”[11]并称1920年“五月十一日,在沪会友送别了萧三等六人”[12]。

由于《毛泽东传》误将蔡和森赴法时间提前,故又误认为其“第一批赴法”,称到1920年底,“第一批赴法的蔡和森等已能阅读法文书刊,‘猛看猛译’了几十种革命书刊”[9]。关于蔡和森赴法属第几批次,如果按当时全国各省勤工俭学生赴法总批次算,从1919年3月17日第一批勤工俭学生乘日轮“因幡丸”号赴法起,至1920年12月15日第二十批勤工俭学生乘法轮“智利”号赴法止,蔡和森一行属于第十二批。[10]如果按赴法新民学会会员算,蔡和森一行属于第六批。

此外,萧三一行从上海出发的时间并非《毛泽东传》记载的1920年“五月十一日”。根据1920年5月9日的《时事新报》、5月10日的《时报》、5月21日的《晨报》以及萧三本人为《时事新报》撰写连载的《法游通信》,萧三一行乘坐的法国邮船“项马皮西”号是5月9日12时起航的。[15]

二、萧三等并非“第二批”赴法新民学会会员

由于“两票制”仅在公立医疗机构推行,以零售终端及民营医院为主要下游客户的药品批发企业,其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暂未受到“两票制”影响或影响有限。

毛泽东1920年起草的《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一号)》中,记录了至该年冬,共18名新民学会会员到法的大致时间:“自八年春萧子升到法后,至八年秋罗荣熙,张芝圃,李和笙,曾星煌到法;九年春蔡和森,蔡咸熙,向警予,熊作莹,熊作璘到法;九年秋萧子暲,陈赞周,熊焜甫,张百龄,刘望成,欧阳玉生到法;九年冬劳君展,魏韫厂到法。”[13]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可得,自萧子升赴法之后,从上海依次赴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具体为:1919年里,罗荣熙7月13日启程,9月2日抵法;曾星煌9月28日启程,11月12日抵法;张芝圃、李和笙10月31日启程,12月7日抵法;熊作璘12月9日启程,翌年1月14日抵法;蔡和森、蔡咸熙、向警予、熊作莹12月25日启程,翌年1月28日抵法;萧子暲、陈赞周、熊焜甫、张百龄、刘望成、欧阳玉生1920年5月9日启程,6月15日抵法;劳君展、魏韫厂1920年11月24日启程,12月27日抵法。[14]

本研究旨在帮助促进藏族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听力学习情况提高改善英语听力学习方法,从而提升英语听力学习的效率,增强英语听力理解的能力,进一步加深藏族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引起英语教学界对于改进听力教学的重视,有针对性地、高效地开展听力教学活动,为众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因此,以萧子升算作第一批的话,这18名新民学会会员是分八批赴法的,萧三(即萧子暲)一行属于第七批。

这是党中央、习主席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确立的新的发展战略、作出的筹划设计、擘画的宏伟蓝图、描绘的美好未来,也是向全军官兵发出的动员令、吹响的进军号,鼓舞士气、激励斗志。

三、 萧子升1920年回国时间应早于12月底

萧子升中途曾回国一次,对于回国时间,《毛泽东传》写道:“萧子升随后于一九二〇年十二月底回国,带来蔡和森于九月十六日写给毛泽东的长信。”[16]

事实上,萧子升的回国时间应早于12月底。有几处资料可证:其一,1920年10月,尚在上海等候开船的新民学会会员劳君展、魏韫厂二人,已见到归国的萧子升。二人该月写给彭璜和毛泽东的信中称:“我们今天上午会见了萧子升先生,谈了三小时的话,晓得法国许多的情形。”[17]魏、劳二人乘坐的邮船于11月24日离沪赴法,因此萧子升不可能“十二月底”才归国。其二,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一号)》中,称“子升于九年十月内回国”[18]。其三,毛泽东1920年12月1日写往法国一信,称“闻子升已回国到北京,不久可以面谈”[19]。

由萧子升带来的蔡和森的长信写于9月16日,如萧子升“十二月底”才能回国,该信应该会从法国直接邮寄了。蔡和森这封信开头称:“上月寄一长信……今子升归国,再陈其略。”[20]从语气可以推断,萧子升此时已行程在即,与10月份抵达上海之说吻合。

毛泽东收阅该信后,于1921年1月21日回信蔡和森,称“来信于年底始由子升转到”[21]。这有可能是《毛泽东传》推测萧子升“十二月底”才回国的依据。但是,若萧子升果真12月底才回国,则毛泽东是在第一时间读到该信,不会用“始”字。因此,“十二月底”并非萧子升的“回国”日期,倒可能是萧子升从抵沪到赴京,再离京“回湘”的日期。

参考文献

[1][9][11][12][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6.70.60.62.71.

[2][3][4][6][10][14][15]张允侯,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161.221.234.687.812.528-812.720-730.

[5][7][13][17][18][19][20][21]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81.570.11.122.11.152.153.162.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8.

[中图分类号]A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9)02-0039-02

此文为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毛泽东传》的引文及注释研究”(17YJA770019)的成果

作者系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责任编辑:周奕韵

标签:;  ;  ;  ;  

对《毛泽东传》有关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讹误的考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