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多层人防设计浅析论文_陈同学

地下多层人防设计浅析论文_陈同学

陈同学

华优建筑设计院广州分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摘 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对于城市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并且土地资源也不断的紧缩。人们开始将地下室建筑作为以后的发展目标。在当前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当中,对于耕地的保护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尤其是在当前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密集处,土地的稀缺突出的非常明显。在当前鼓励对地下室空间不断发展以及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人防设计的重视,尤其是多层人防工程特别重要,并且在实际的设计当中,对于多层地下人防工程比单层人防地下室更加复杂。

【关键词】地下工程;多层;人防设计

1、工程概述

本项目位于山东省某市朱云路与大桥街交口西南处,规划用地面积7000m2,基地呈长方形,地块东西长80 m ~96 m,南北23 m。该宗地为酒店用地,属该市规划中心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优越,本项目周边已规划兴建大型商业及生活区,拥有大量的人流,具有极高的旅游、居家度假开发价值。

本方案主楼设计成地下4层,地上31层。其中地下4层分别设置设备房和机械停车库。因此,本项目人防方案在设计构思和实施中都具有很大挑战性,首先该项目为多层地下室,以附建式工程为主,虽然上部有坚固性的地面建筑物,有利于削弱冲击波、早期核辐射及炸弹的破坏作用,但工程形式及内部布局受上部建筑柱网的影响较大。其次是该项目多层地下室人防建筑由于其特殊作用,导致其在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的划分上存在不同。但如果防空地下室在相关的规范要求内,对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的划分也就可有可无。第三人防设计主要有:口部设计、主体设计、防火设计及平战转换设计,在这当中,口部设计和主体设计是人防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2、地下多层人防设计需要重视的要求

2.1、人防区域位置的确定

对于多层人防工程来讲,设计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首先,需要对人防区域进行确定,例如,地下室一定要三层,每层的建筑面积大概在44000m2,平时主要是作为车库使用。人防建筑面积大约有16000m2。主要功能是作为甲类六级二等人员掩蔽部。

(1)如果人防主要集中在最底层。整个人防有三层,设8个防护单元。

按照《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的规定,人防区域最好能够设置在最下层。如果没有设置在最下层。最好在临战当中能够对防空地下室以及各层利用临战封堵转换措施,防空地下室以下各层空气冲击波保证不进入。对于防空地下室的底板以及地下室以下的每一层中间的墙柱都需要对核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的考虑。

优点:人防区域具有独立性。最后一层作为人防区域,区域上方的建设和使用根据平时正常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增加了可以使用的出入口数量,通过使用这些出入口可以基本上解决人防的一些问题,如主次出入口问题、疏散宽度问题等。

缺点:在数量上,设置的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比较多;在空间上,人防口部占用较大。防护单元的隔墙和抗爆单元的隔墙量大,且对顶板区域面积的考虑范围较大。

(2)人防区域分两层设置,成为多层防空地下室。人防区域分上下两层分设于地下二层与地下三层,地下二层8000m2,设4个防护单元。地下三层8000m2,设1个防护单元。

人防区域设置在地下室的上下两层,且设置时要注意上一层人防区域下方的局部位置为非人防区。划分多层防空地下室的防护单元时,可按照不同方向进行划分,如在垂直方向划分为不同单元,也可在水平方向上划分为不同单元。根据国家颁布的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规定,多层的核5级、核6级、核6B级的甲类防空地下室和多层的乙类防空地下室在划分时,如果不同防护单元在上下相邻两层被划分,则下层的地下室可以不用对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进行划分。

优点:在数量上,设置的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比较少,设置的防护单元隔墙和抗爆隔墙也较少。

缺点:能够使用的出入口数量不多,应该适当增多相应的出入口,防止最底下一层的主次出入口和疏散宽度出现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上下两层的人防设计使得楼梯出入口位置很难与地面商业建筑群进行协调,处于最底层的人防区域由于平时使用的出入口数量多、封堵麻烦。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对于每一防护单元设置的槽钢临战封堵最多为两处,对于剩下的出入口的封堵则要采用防护密闭门,但是防护密闭门的造价相对较高,如一扇GHSFM6025(6)的报价大概就要10万元,面对这么多的出入口,造价更是惊人。

2.2、主要出入口设计

主要出入口是指在战时空袭前后,为了方便人员、车辆等进出使用,且有一定的安全保障的出入口。室外出入口是指位于防空地下室上部建筑的投影范围之外的通道出地面段(无防护顶盖段)的出入口。基于室外出入口来设置主要出入口,通常选取的室外出入口是直通室外的坡道出入口。

当人防区域位于地下室的最底层时,由于各层地下室的迂回曲折,使得人防的主要出入口不能再使用该坡道。如果一定要选该坡道为主要出入口,则必须考虑核爆动荷载对各层坡道经过区域的顶板、侧墙、柱等的作用,则使得设计变得复杂,经济性差。

当室外阶梯出入口数量不足,而坡道又是在地下室中迂回曲折,作为室外出入口时,可以在地下层进行阶梯出入口的设置直到地下一层的坡道出入口位置。通过转换阶梯到自行车坡道、汽车坡道等,就可以采取阶梯出入口为主要出入口。设计要考虑的核爆动荷载范围:阶梯、转换区和地下室一层到室外的坡道段区域。

当地面环境对室外出入口数量有限制,不可以设置多个时,可以合并两个防护单元,共同使用一个室外出入口,设计的出入口宽度应为两个主要出入口宽度之和,也可在室外设置剪刀梯,为两个防护单元所用。

2.3、防护单元分区与防火分区的关系

综合设置人防防护单元分区与防火分区,避免跨越防火分区去设置人防分区。根据新国家规范,其改变了防护单元的建筑面积,根据掩蔽面积划分人员掩蔽工程的防护单元从原来的不大于800m2到现在的不大于2000m2,按掩蔽面积划分配套工程从原来的不大于2400m2到现在的不大于4000m2。防护单元的建筑面积的改变有利于人防分区与防火分区的结合。如当地下车库的一个防火分区具有不大于4000m2的建筑面积时,可以在一个防火分区内设置一个防火分区也是一个防护单元,或是两个防护单元。

2.4、口部墙体的上下层对应关系

多层防空地下室的口部混凝土墙体需要将上下层对齐,如果上层地下室设置人防口部墙体,就需要在下层设置剪力墙支点。对于支点的设置主要就是不能影响平时的使用。这一方面主要建筑和结构专业间需要进行有效的协商才能确定。

2.5、人防疏散口设计

人员掩蔽工程战时,总的人防疏散口宽度的设置可以容纳每100掩蔽人数不小于0.3m,且每樘门的通过人数限制在700人内。可以适当的设置若干除主、次要出入口外的疏散口;也可将密闭通道设置在非人防区相邻的部位,在该通道进行疏散;也可通过设置阶梯直通上层的非人防区,在相关的出入口辅助下进行疏散。疏散口的宽度必须综合考虑各层人防地下室同时进行人员疏散的情况,采取叠加的方式设计疏散宽度。

2.6、配套电站的设计

对于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人防工程需要设置电站,电站的设计主要是移动电站,如果人防区设置在地下室的最下层,一般移动电站也需要设置在最下层,这就需要对移动发电机的运输问题加强考虑。发电机房需要设置能够通到室外地面的发电机组的运输出入口,例如利用坡道从室外将其运入。在不能进行设置室外到室内的运输口时,可以在非防护区设置吊装孔,以此来解决发电机的运输问题。这里我们需要重视的是,对于移动发电机的运输口不需要和人防工程的出入口一样进行加固。这里需要重视的是电站进风井与排风,排烟井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15m,或高差不小于6m。

2.7、人防通风井的平战结合设计

在战时专用风口不允许单独设置时,对进风井以及排烟风井可以和平时的通风井结合进行设置,同时利用相关的防倒塌以及防堵塞和防地表水的措施等。独立式的室外通风口在设计中比较简单,防倒塌处理也比较方便。竖井的顶盖主要是防倒塌棚架顶板,在其四周立防倒塌柱。对于附壁式的室外通风口防倒塌棚架一定要保证地面部分和主体建筑之间脱开。进风口下缘和室外地坪的高度之间的距离主要分为两种情况,防倒塌范围内做好不小于1.0m,防倒塌范围外最好不小于0.5m。

3、结束语

多层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相对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确保战备效益。本文研究了人防地下室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程需要进行分析,让人防建筑工程符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且满足平站需要,并为之后的超多层地下室人防建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袁二键,宋春晖.地下人防工程结构设计浅析[J].河南科技,2014,10:36-37.

[2]马荣.地下多层人防设计[J].山西建筑,2014,17:7-8.

[3]马峥.多层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探讨[J].江西建材,2011,03:41-42.

论文作者:陈同学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6

标签:;  ;  ;  ;  ;  ;  ;  ;  

地下多层人防设计浅析论文_陈同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